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第2版)
目 录内容简介
目录第一章 史前考古学方法论 (1)第一节 史前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 (1)一、史前与史前考古学 (1)三、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3)第二节 史前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5)一、考古地层学 (5)二、考古类型学 (12)三、考古区系类型论 (18)第三节 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22)一、测定年代技术的应用 (22)二、勘测技术的应用 (23)三、分析鉴定技术的应用 (24)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25)第四节 史前考古学的年代与分期 (25)一、考古学年代的基本概念 (26)二、考古学分期方法 (26)三、中国史前考古学分期 (29)第二章 史前环境论 (39)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考古学 (39)一、环境的基本概念与环境考古学 (39)二、环境考古与古文化研究的关系 (39)三、环境考古学的产生及发展 (46)第二节 环境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50)一、环境考古中的地层学问题 (50)二、环境考古学研究中的样品采集 (52)三、环境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查看完整
查看完整
目 录内容简介
《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第二版)》根据史前考古学研究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特点,将基本内容结构分为史前考古学方法论(第一章)、史前环境论(第二章)、史前人类论(第三章)、史前文化论4个部分。为使学习者便于掌握史前考古学的主要内容,又将史前文化论部分分为史前文化区系论(第四章)、史前技术论(第五章)、史前经济沦(第六章)、史前聚落沦(第七章)、史前墓葬论(第八章)、文明起源论(第九章)等6个专题,并尽可能归纳各部分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线索,突出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和系统知识。《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第二版)》共收录250余幅插图,图文并茂,方便教学和阅读。
目 录内容简介
目录第一章 史前考古学方法论 (1)第一节 史前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 (1)一、史前与史前考古学 (1)三、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3)第二节 史前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5)一、考古地层学 (5)二、考古类型学 (12)三、考古区系类型论 (18)第三节 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22)一、测定年代技术的应用 (22)二、勘测技术的应用 (23)三、分析鉴定技术的应用 (24)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25)第四节 史前考古学的年代与分期 (25)一、考古学年代的基本概念 (26)二、考古学分期方法 (26)三、中国史前考古学分期 (29)第二章 史前环境论 (39)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考古学 (39)一、环境的基本概念与环境考古学 (39)二、环境考古与古文化研究的关系 (39)三、环境考古学的产生及发展 (46)第二节 环境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50)一、环境考古中的地层学问题 (50)二、环境考古学研究中的样品采集 (52)三、环境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54)第三节 中国史前时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60)一、中国史前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60)二、中国史前时期气候演变的基本特征 (63)第四节 中国史前环境考古研究的主要成果 (67)一、人类起源与扩散的环境考古学研究 (68)三、中国农业起源的环境考古学研究 (70)三、中国文明起源的环境考古学研究 (73)第三章 史前人类论 (80)第一节 中国发现的古猿化石 (80)一、人类起源于古猿类 (80)二、关于腊玛古猿的系统位置 (82)第二节 中国发现的直立人化石 (86)一、关于中国直立人的来源 (86)二、关于古人类体质发展的不平衡性 (89)第三节 中国发现的智人化石 (91)一、现代智人及人种起源的理论 (91)二、中国现代人的起源 (95)第四节 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的体质特征 (100)一、东北区居民的体质特征 (100)二、西北区居民的体质特征 (101)三、华北区居民的体质特征 (102)四、华中区居民的体质特征 (105)五、华南区居民的体质特征 (106)第四章 史前文化区系论 (107)第一节 中国史前时期文化区系的划分 (107)一、关于中国史前文化区系研究 (107)二、中国史前文化区系的划分 (108)第二节 中国旧石器文化的区系分布 (109)一、东北区的旧石器文化 (111)二、华北区的旧石器文化 (114)三、华中区的旧石器文化 (130)四、华南区的旧石器文化 (136)五、西南区的旧石器文化 (139)第三节 中国旧石器文化的技术系统研究 (146)一、北方的石片石器刮削器系统 (146)二、南方的砾石石器砍砸器系统 (148)第四节 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区系分布 (150)一、东北区的新石器文化 (150)三、西北区的新石器文化 (154)二、华北区的新石器文化 (157)四、华中区的新石器文化 (177)五、华南区的新石器文化 (185)六、西南区的新石器文化 (190)第五节 中国新石器时代经济文化区的划分 (193)一、北方草原地带渔猎采集文化区 (193)二、黄河流域粟作农业文化区 (194)三、长江流域稻作农业文化区 (195)四、华南渔捞采集文化区 (196)第五章 史前技术论 (199)第一节 用火与造火技术 (199)一、早期用火遗迹的发现 (199)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 (201)第二节 旧石器的制作技术 (203)一、旧石器的制作技术 (204)二、中国旧石器的主要类型 (210)第三节 新石器的制作技术 (21的一、新石器的制作技术 (215)二、中国新石器的主要类型 (218)第四节 陶器制作技术 (225)一、陶器的制法 (226)三、陶器的分类 (233)第五节 铜器制作技术的萌芽 (242)一、史前铜器的发现 (242)二、史前铜器的材质类型 (246)三、史前铜器的制作技术 (248)第六章 史前经济论 (253)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经济 (253)一、初级阶段的采集-狩猎经济 (253)二、发展中的采集-狩猎经济 (255)三、高级阶段的采集-狩猎经济 (257)第二节 农业起源的理论问题 (259)一、环境决定说 (260)二、人口压力说 (261)三、文化自然进化说 (262)第三节 中国农业起源研究 (264)一、中国粟作农业的起源 (264)二、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268)三、中国家畜饲养的起源 (274)第四节 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过程 (280)一、史前农业的发生期 (281)二、史前农业的确立期 (281)三、史前农业的发展期 (282)四、史前农业的兴盛期 (283)第七章 史前聚落论 (284)第一节 聚落与聚落考古 (284)一、聚落及其构成要素 (284)二、聚落考古 (285)三、中国聚落考古简史 (287)第二节 单个聚落形态的研究 (288)一、聚落的界定 (288)二、聚落内遗迹单位的整理 (290)三、单个房屋性质功能分析 (309)四、房屋组合关系与社会结构分析 (311)第三节 聚落的空间分布与相互关系研究 (314)一、聚落的空间分布与平面形态 (314)二、聚落间的相互关系研究 (316)第四节 中国史前聚落形态的演变研究 (319)一、旧石器时代的聚落 (319)二、新石器时代初期的聚落 (322)二、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聚落 (326)四、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聚落 (329)五、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 (334)第八章 史前墓葬论 (341)第一节 葬俗的起源 (341)一、基与葬 (341)二、葬俗的起摞 (341)第二节 墓葬的分类 (344)一、基形的分类 (344)三、葬式的分类 (352)三、葬具的分类 (359)第二节 埋葬习俗 (365)一、随葬习俗 (365)二、饰终习俗 (371)三、割体习俗 (372)四、墓祭习俗 (373)第四节 埋葬制度 (375)一、民族有公共墓地的原则 (375)二、基葬同向的原则 (376)三、成人与婴幼儿分葬的原则 (378)第九章 文明起源论 (380)第一节 文明起源研究的几个概念 (380)一、文化与文明 (380)二、中国文明的构成要素 (384)三、文明起源与文明形成 (386)第二节 文明起源研究的理论 (389)一、关于文明起源的理论 (390)二、关于国家起源与早期文明发展的理论 (393)第三节 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探索 (400)一、文字的起源——从符号、陶文到甲骨文 (401)二、青铜器的起源——从小型铜工具到兵器和礼器 (417)三、都邑的起握——从聚落到城邑 (422)四、二里头文化——夏文化的探索 (428)第二版后记 (432)插图目录图1-1 西阴村遗址发掘平面计划图 (6)图1-2 安阳后冈第241、243坑东墙剖面图 (7)图1-3 文化层形成过程示意图 (的图1-4 扶风案板遗址GNX 区T1南壁剖面图 (10)图1-5 扶风案板遗址灰坑打破关系图 (11)图1-6 青海柳湾M1350随葬陶器 (11)图1-7 仰韶文化小口尖底瓶演变图 (16)图2-1 中国三级阶梯地形示意图 (61)图3-1 现代人多中心起源说模式图 (92)图3-2 现代人非洲起源说模式图 (93)图3-3 mtDNA分析树状图 (93)图4-1 中国史前文化分区示意图 (109)图4-2 庙后山石制品 (111)图4-3 金牛山遗址刮削器 (112)图4-4 鸽子洞旧石器 (113)图4-5 小孤山骨器 (113)图4-6 桑干河流域旧石器时代初期石制品 (115 )图4-7 岑家湾石制品拼合图 (116)图4-8 大同青磁窑刮削器 (117)图4-9 许家窑石器 (118)图4-10 峙峪石器 (119)图4-11 虎头梁石器 (119)图4-12 北京猿人石制品 (120)图4-13周口店15 地点石制品 (121)图4-14 山顶洞装饰品 (122)图4-15 内蒙古大窑四道沟石制品 (123)图4-16 水洞向石制品 (125)图4-17 萨拉乌苏石制品(1992 年) ( 125)图4-18 西侯度、公王岭石器 (127)图4-19 匮河石器 (128)图4-20 丁村石器 (129)图4-21 下川石器 (130)图4-22 郧县学堂梁子砾石石器 (131)图4-23 汉中梁山砾石砍砸器 (132)图4-24 鸡公山下文化层大尖状器 (133)图4-25 鸡公山上文化层石器 (133)图4-26 湖南怀化地区的砾石石器 (134)图4-27 安徽宣州陈山石器 (135)图4-28 广西百色砾石石器 (137)图4-29 马坝砾石尖状器 (137)图4-30 福建三明市灵峰洞石制品 (138)图4-31 福建三明市船帆洞上、下文化层石制品 ( 139)图4-32 台湾长滨八仙洞石、骨器 (140)图4-33 元谋猿人化石地点发现的刮削器 (141)图4-34 贵州黔西观音洞石器 (141)图4-35 水城硝灰洞用锐棱砸击石片加工的刮削器 (142)图4-36 兴义猫猫洞向劈裂面加工石器 (143)图4-37 巫山龙骨坡1985 年出土石制品 (144)图4-38 四川铜梁石器 (145)图4-39 四川汉掠富林遗址刮削器 (146)图4-40 兴隆洼文化陶器 (152)图4-41 赵宝沟文化陶器 (152)图4-42 红山文化陶器 (153)图4-43 小河沿文化陶器 (153)图4-44 新开流遗址陶器与石镰 (154)图4-45 昂昂漠压制石镰 (155)图4-46 马家窑文化彩陶 (156)图4-47 甘肃永靖秦魏家齐家文化陶器 (157)图4-48 老官台文化早、晚期陶器对比图 (159)图4-49 仰韶文化典型陶器分期图 (160)图4-50 庙底沟遗址第二期陶器 (161)图4-51 案板遗址第三期陶器 (161)
^ 收 起
^ 收 起
目 录内容简介
《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第二版)》根据史前考古学研究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特点,将基本内容结构分为史前考古学方法论(第一章)、史前环境论(第二章)、史前人类论(第三章)、史前文化论4个部分。为使学习者便于掌握史前考古学的主要内容,又将史前文化论部分分为史前文化区系论(第四章)、史前技术论(第五章)、史前经济沦(第六章)、史前聚落沦(第七章)、史前墓葬论(第八章)、文明起源论(第九章)等6个专题,并尽可能归纳各部分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线索,突出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和系统知识。《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第二版)》共收录250余幅插图,图文并茂,方便教学和阅读。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