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铸成新闻评论集
作者:徐铸成 著,贺越明 编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9
丛书:徐铸成作品系列
页数:310
定价:38.00 元
ISBN-13:9787108037268
ISBN-10:7108037262
去豆瓣看看 前言
第一辑 (1938年2月~1939年4月)
上海并非孤岛
日本之门户开放政策
告若干上海人
教科书问题
敬告上海青年
难民工作问题
周凤岐之死
中山先生逝世纪念
查看完整 徐铸成(1907-1991),江苏宜兴人,中国著名记者、新闻评论家和新闻学家。1927年进入国闻通信社从事新闻工作,后在《大公报》任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桂林和上海版总编辑,系上海和香港《文汇报》主要创办人,先后任总主笔、总编辑和社长,是中国现代报业史上一些重要事件的参与者.也是半个多世纪政海波澜中许多重要人物及活动的见证人。一生著述颇丰,撰写了大量新闻评论、通讯、游记和杂文,晚年除了撰育不少回忆新闻生涯中亲历亲闻的文字外,还从事.传记文学创作,并致力于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兼任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校教授,主持创办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对一些新闻理论问题和实践活动做了回顾和总结。
《徐铸成新闻评论集》原名《徐铸成新闻评论选》,由作者学生贺越明编选,于1985年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收入的文字是作者1949年前在《大公报》和《文汇报》的六个不同时期担任主笔时写的社论、社评,共计192篇。社论是《大公报》、《文汇报》最重要的栏目,需要在千字的范围内,论述重大问题;社评则一日多篇,用二三百字的容量简短点评当日新闻。两种体裁,都对新闻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素质要求,而作者主持两报“笔政”期间,在以这两种体裁为主的新闻评论中,就体现出“经验丰富、技巧纯熟、见解精辟”的写作特点。而其“饱蘸感情”的“笔锋”,反映的既是作者“文笔豪放,持论谨严,见称于时”的缘由,也是作者对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热切关心与赤诚期盼。因此《徐铸成新闻评论集》不但对今天新闻专业的学生能起到示范作用,还对1938-1949年间的国内外历史有相当程度的还原。
前言
第一辑 (1938年2月~1939年4月)
上海并非孤岛
日本之门户开放政策
告若干上海人
教科书问题
敬告上海青年
难民工作问题
周凤岐之死
中山先生逝世纪念
西北大战之展望
历史的重演
一唱两和
近卫之言
以牙还牙
无题
可怜的孩子们
胜利不会动摇
何来和平空气
“五九”杂感
良心的麻醉
勿逃避责任
票友尤菊荪
喝彩与帮忙
做“人”的代价
教育者的责任
小丑口吻
孤军绝食
献金与做人
吊日本灾民
寻找自己的岗位
张伯伦在深渊旁
火与过火
平沼之当头棒
汪与吴佩孚
失足恨
多此一问
喜神方?
新艳秋不朽!
勉沦陷区民众
英法又一失着
出卖民族的汪兆铭
第二辑 (1939年8月~1941年11月)
慰勉文化前线的战士
英美的对日禁运
意大利做什么梦!
三国同盟与中国
文化食粮亟须调整救济
美国人今天怎样抉择
华北是我们的
战争与和平
春寒料峭
维希当局严重的试验
囤积与居奇
日荷新协定
日本的“双簧”
希斯之出奔
邱吉尔之声明
汪口赴日
畑俊六之言
从近卫到近卫
培养中国之新血液
后门开不得!
不与侵略者谈和平——读罗斯福总统之广播演词
光荣的苏联战绩
勿自轻、勿自满
幽默的一问
如何提倡国防科学
藕断丝连之美日谈话
祝中苏文协港分会成立
第三辑 (1942年2月~1944年9月)
第四辑 (1945年11月、12月)
第五辑 (1946年5月~1947年5月)
第六辑 (1948年9月~1949年1月)
编后絮语
徐铸成生平简表
^ 收 起 徐铸成(1907-1991),江苏宜兴人,中国著名记者、新闻评论家和新闻学家。1927年进入国闻通信社从事新闻工作,后在《大公报》任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桂林和上海版总编辑,系上海和香港《文汇报》主要创办人,先后任总主笔、总编辑和社长,是中国现代报业史上一些重要事件的参与者.也是半个多世纪政海波澜中许多重要人物及活动的见证人。一生著述颇丰,撰写了大量新闻评论、通讯、游记和杂文,晚年除了撰育不少回忆新闻生涯中亲历亲闻的文字外,还从事.传记文学创作,并致力于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兼任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校教授,主持创办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对一些新闻理论问题和实践活动做了回顾和总结。
《徐铸成新闻评论集》原名《徐铸成新闻评论选》,由作者学生贺越明编选,于1985年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收入的文字是作者1949年前在《大公报》和《文汇报》的六个不同时期担任主笔时写的社论、社评,共计192篇。社论是《大公报》、《文汇报》最重要的栏目,需要在千字的范围内,论述重大问题;社评则一日多篇,用二三百字的容量简短点评当日新闻。两种体裁,都对新闻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素质要求,而作者主持两报“笔政”期间,在以这两种体裁为主的新闻评论中,就体现出“经验丰富、技巧纯熟、见解精辟”的写作特点。而其“饱蘸感情”的“笔锋”,反映的既是作者“文笔豪放,持论谨严,见称于时”的缘由,也是作者对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热切关心与赤诚期盼。因此《徐铸成新闻评论集》不但对今天新闻专业的学生能起到示范作用,还对1938-1949年间的国内外历史有相当程度的还原。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