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部分 思辨体系
第一章 思辨哲学
第一节 思辨哲学;融贯的、合乎逻辑的、必然的观念体系;
第二节 领悟和语言的缺陷;观察条件;严格的经验主义;想象,概括;融贯和非融贯;创造性,终极性
第三节 理性主义和独断主义;作为基式的体系架构,错误命题和真命题,基式的使用;试验性探险
第四节 哲学和科学,普遍性层次;数学的独断论的影响;哲学的进步小。
第五节 语言的缺陷;命题及其背景;形而上学的预设前提;对语言的过度信任;形而上学与实践;形而上学和语言表达 第六节 思辨哲学和过高的期望;过高期望,独断论和进步;说明和形而上学;更高级的经验要素,主体性和形而上学的修正;与哲学相联系的道德、宗教、科学;宗教与科学的对比;结论
第二章 范畴体系
第一节 四种观念,即现实实有,包容,结合体,本体论原则;笛卡尔和洛克;哲学解释抽象而不是解释具体
第二节 四组范畴;终极性范畴;合与分;创造性,新颖性原则,创造性进展;共在,合生;八种存在范畴;二十七种说明性范畴
第三节 九种范畴性要求
第四节 初步说明;自相矛盾的完全抽象;不息原则和相对性原则;现实实有永远不变;机缘的消逝及其客体的不朽性;终极因和动力因;多样性;实体
第三章 一些派生的概念
第一节 上帝的原初本性;关联,神道;上帝的后继本性;创造性及其获得属性;创造物,客体的不朽性,欲望,新颖性,关联,欲望和精神,概念性包容,纯粹包容和混合包容;同义词和类比,即概念性包容,欲望,直觉,物理性目的,洞察,想象
第二节 社群秩序,确定的特征,实体形式;个体秩序,连续承传,持续客体;粒子性社群
第三节 古典的时间概念,单一的连续性;生成的连续性,连续性的生成,芝诺;原子论和连续性;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 第四节 意识,思想,感官一知觉是经验事例中非本质因素
……
第二部分 讨论和运用
第三部分 包容理论
第四部分 广延理论
第五部分 终极说明
索引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