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唐(下)(第6辑)(全3册)
《资治通鉴(第6辑)(共3册)》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全书共计800余万言。为方便读者阅读计,将其分为七辑出版。分辑仍依原书次序,大体以朝代为别。第一辑为战国、秦、西汉(含王莽新);第二辑为东汉、魏(含更始);第三辑为东西晋;第四辑为南北朝;第五辑为隋唐(其中唐至安史之乱起);第六辑为安史之乱至唐灭亡;第七辑为五代十国。此分辑纯粹是为了排版阅读方便,不含任何对原作的理解之义。
本辑所记,起于唐肃宗至德元载(756),迄于唐昭宣帝天祐三年(906),讲述中唐、晚唐凡151年之史事。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为宋代名臣司马光主持编写,将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大事,按年记载,一气衔接,使自汉末以来的学者所编纂的各朝断代编年之书,一变而为联结古今的大编年史。为学史者必读之著作。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之目的在于“资治”,凡有关国家兴衰、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人物,都叙述详明。而对无关国计民生的事及人物,如众多的文人、高隐均不予提及。其记人记事,原则鲜明,为历代帝王大臣及学人所乐读。
司马光所处时代,距今已900余年,当时文言与当下所用的白话文已相去甚远,故现代人读之,多有因感到吃力而放弃的。有鉴于此,20世纪80年代初,由台湾学者黄锦铉先生领衔主持,集台湾各大学27位著名教授之力,历时3年,将这部大著译成白话,深受中文世界读者所喜爱。
司马光是我国古代史学、文学、政治大家,其识见:才能早有公论;他与当时最优秀的史家一起,枯坐19年,抉摘幽隐、荟萃熔铸,用功极深,而成此煌煌大著。成就之’一高,后人难以企及。故此,译者在翻译时力图贴近、还原《资治通鉴》,译文典雅,紧贴原著,不以“现代眼光”作解人,不擅作发挥,旨在让读者能读到“干干净净的《资治通鉴》,干干净净的司马君实”。如此以拙御巧,实为明智之举。
本辑所记,起于唐肃宗至德元载(756),迄于唐昭宣帝天祐三年(906),讲述中唐、晚唐凡151年之史事。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为宋代名臣司马光主持编写,将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共1362年的大事,按年记载,一气衔接,使自汉末以来的学者所编纂的各朝断代编年之书,一变而为联结古今的大编年史。为学史者必读之著作。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之目的在于“资治”,凡有关国家兴衰、生民休戚的重要事件人物,都叙述详明。而对无关国计民生的事及人物,如众多的文人、高隐均不予提及。其记人记事,原则鲜明,为历代帝王大臣及学人所乐读。
司马光所处时代,距今已900余年,当时文言与当下所用的白话文已相去甚远,故现代人读之,多有因感到吃力而放弃的。有鉴于此,20世纪80年代初,由台湾学者黄锦铉先生领衔主持,集台湾各大学27位著名教授之力,历时3年,将这部大著译成白话,深受中文世界读者所喜爱。
司马光是我国古代史学、文学、政治大家,其识见:才能早有公论;他与当时最优秀的史家一起,枯坐19年,抉摘幽隐、荟萃熔铸,用功极深,而成此煌煌大著。成就之’一高,后人难以企及。故此,译者在翻译时力图贴近、还原《资治通鉴》,译文典雅,紧贴原著,不以“现代眼光”作解人,不擅作发挥,旨在让读者能读到“干干净净的《资治通鉴》,干干净净的司马君实”。如此以拙御巧,实为明智之举。
比价列表
暂无价格数据。
1人想要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