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
作者:张艳玲 (作者)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11
页数:287
定价:25.00 元
ISBN-13:9787500490548
ISBN-10:7500490542
去豆瓣看看 引言
一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的形成
一 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19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人道主义的失落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失败
二 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来源
(一)黑格尔“理性的狡计”中包含的人本思想
(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人本学中的“人”和“本”
三 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的形成轨迹
(一)《博士论文》时期一一“自我意识”意义上人本思想的形成
(二)《莱茵报》时期一一物质利益意义上人本思想的形成
(三)《德法年鉴》时期一一历史创造者意义上的人本思想的形成
(四)《手稿》到《形态》时期一一实践主体意义上人本思想的形成
第二章 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 社会历史发展以人为主体
(一)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际活动”的“现实的人”
(二)主体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
(三)主体是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的社会全体成员
二 社会历史发展以人为目的和手段
(一)“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
(二)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目的和手段
三 社会历史发展以人为动力
(一)人的需要与生产力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人的利益连接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四 社会历史发展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标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基本思想内涵
(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第三章 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
第四章 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张艳玲,女,1965年8月生,河北省唐山人,现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现代西方哲学。近年来,在《光明日报》、《高校理论战线》、《理论前沿》、《学术交流》、《河北学刊》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马克思构建唯物史观的根本原则。《论以人为本》共分四部分:一、介绍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和形成轨迹,说明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产生的必然性。二、系统论述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三、阐述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四、阐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深刻内涵、理论创新等,说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以人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