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性与历史性的融通: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研究
作者:董馨 (作者)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7
页数:282
定价:36.00 元
ISBN-13:9787500492405
ISBN-10:7500492405
去豆瓣看看 绪论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 学术背景与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困难
第二节 结构与论点
一 历史话语的诗意内涵
二 历史文本的诗性结构
三 历史诗学的诗化形态
历史话语篇
第一章 叙述话语的意识形态性
第一节 叙述话语的实践性
一 叙述话语的建构特征
二 叙述话语的知识谱系
三 叙述话语的修辞表现
第二节 散文话语的隐喻性
一 诗学技巧:令历史产生意义
二 诗性精神:使实在充满象征
第二章 解释话语的主体间性
第一节 历史理解的多样性
一 历史理解的语言性
二 历史理解的有效性
三 历史理解的创发性
第二节 历史解释的想象性
一 历史解释的权威性
二 历史解释的建构性
第三章 接受话语的互文性
第一节 历史接受的文本性
一 接受过程的交流性
二 接受效果的审美性
第二节 历史批评的文本间性
一 文本界限的跨越:文学性向历史的渗透
二 文本结构的过程:文学性的产生和播撒
三 文本完成的效应:文学性的意义链增生
历史文本篇
第四章 历史文本的预构特征
第一节 先验化的文本建构
……
第五章 历史文本的形式主义因素
诗学形态篇
第六章 历史研究的技术化
第七章 历史诗学的范式化
结语 “文学性”探究与文艺学的建构
参考资料
后记
董馨,1965年9月出生于湖北天门,文学博士。现为佛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著有《文学理论的建构坐标》(独著,作家出版社2005年)、《美育新思维》(合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石湾陶瓷艺术史》(合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曾被授予广东省“南粤优秀博士生”称号,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和省,厅社科项目多项。
《文学性与历史性的融通: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研究》从历史话语的诗意内涵、历史文本的诗性结构、历史诗学的诗化形态三大方面对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撼动了文学性与历史性之间的坚韧藩篱,超越了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知性对立,其中所强调的“文学性”或“诗性”或“修辞性”对当代文论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启示——通过建立西方现代知识视野中所认为的最不可能的历史与“文学性”相联系的维度,不仅让人们重新思考历史事实的客观性与历史真实可能性的关系,认识“文学性”在历史建构中的作用,而且启发文论界充分发掘“文学性”对各学科和各领域的渗透现象,由此寻求文学理论建构的新维度。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