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剑心魔(上下)
作者:梁羽生 著
出版:广东旅游出版社 1996.3
丛书:梁羽生小说全集
页数:718
定价:45.00 元
ISBN-10:7805216312
ISBN-13:9787805216317
去豆瓣看看 第一回 花环织就怜新好竹马骑来忆旧情
第二回 铁盾银钩惊恶梦白云苍狗说前因
第三回 焚琴煮鹤情何忍掘宝怀珍意自伤
第四回 冰雪仙姿消侠气风雷手笔写雄图
第五回 深情岂料招奇变藏宝原来是祸胎
第六回 堪嗟蜗角争蛮触欲向刀头献血腥
第七回 一生遗根萧墙祸万里追踪玉女痴
第八回 排难解纷来侠士驱车护宝走江湖
第九回 大盗横刀图劫宝娇娃谈笑戏群豪
第十回 有心比武求佳婿不料飞骑遇寇兵
第十一回 千军辟易夸豪杰长夜筹谋访故交
第十二回 夜探重衙遭暗算火焚节署伏高人
第十三回 几许少年称闯将敢凭一剑斗魔头
第十四回 龙泉出匣逢强敌荒谷驱车押宝来
第十五回 终须正气消邪气岂只魔高道更高
第十六回 何来胡虏欺豪杰岂有英雄惧寇仇
第十七回 有胆识夸小豪杰无情剑逐大魔头
第十八回 岂惜芳馨遗远者只伤夜气压重楼
第十九回 情窦初开怜玉女杀机潜伏遇强人
第二十回 诡计沉舟谋好汉轻功绝技渡长江
第二十一回 娥眉善妒须挥剑旧侣重逢作解铃
第二十二回 同仇敌忾前嫌释报怨惩凶怪侠来
第二十三回 虎斗龙争骇众目萍因絮果感双心
第二十四回 欲收鹬蚌相争利不怕熊罴气自豪
第二十五回 英雄肝胆须挥钊儿女柔情合一心
第二十六回 惘惘余情随逝水空空妙手解恩仇
第二十七回 知谁是中流砥柱问几吋大海澄清
第二十八回 堪叹世途多势利却仿巨室少亲谊
第二十九回 仗义拔刀维正气盗名欺世愧亲谊
第三十回 病中出走情可忍心事谁知意自怜
第三十一回 喜得神医退群盔却伤怨女数行书
第三十二回 异国情鸳同患难中原豪杰共恩仇
第三十三回 欲避强胡非善策终须豪杰逐狼兵
第三十四回 喜见英雄能伏虎惊闻女主陷魔宫
第三十五回 气壮山河取暴虏光辉日月颂英雄
第三十六回 大野鏖兵戈指日深宫血战剑如虹
第三十七回 兵火浮家豪杰恨金风送爽义师来
第三十八回 何用参禅坚定力但凭慧剑斩心魔
第三十九回 伏虎驱狼寒敌胆冲锋陷阵显神威
第四十回 凯歌欢奏妖氛净穷寇潜逃祸患多
第四十一回 卷地胡尘遮日月干云豪气起幽燕
第四十二回 从来百姓真无敌试论英雄孰最强
第四十三回 碌碌风尘寻弱女惺惺相惜结亲家
第四十四回 力拼胡强豪杰胆心伤焦土女儿情
第四十五回 羞颜愧饮英雄酒脱险难酬侠士思
第四十六回 仗义何堪遭折辱铸情无计愿偕逃
第四十七回 神剑施剑寒敌胆将军一怒反幽州
第四十八回 尽扫妖氛驱暴虏还须慧剑斩心魔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1922年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1943年,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很受教益。抗战胜利后,他就读于广州岭南大学,学国际经济,1949年定居香港,供职于《大公报》。他平时爱看武侠小说,还常常拉了查良镛交流心得。1952年一台雷声大雨点小的白鹤派与太极拳的打擂,《新晚报》为了再造声势扩大发行,遂请这位著名的武侠迷写连载小说,这就是新武侠小说之始的《龙虎斗京华》。因为他写随笔的名字是粱慧如,平时又心慕白羽,那就叫梁羽生好了。到1984年"封刀",一共是32年,35部,160册,1000万字。除武侠外,梁羽生还写散文、评论、随笔、棋话,笔名有陈鲁、冯瑜宁、李夫人等,著有《中国历史新活》、《文艺新谈》、《古今漫话》等。
梁羽生、金庸的功绩,在于开了武侠小说的一代新风。"新派"不仅是他们自命的,也是得到社会承认的,旧武侠小说虽也热火朝天,但自始至终为新文学所瞧不起,始终难登大雅之堂,当时自命为大雅的报纸和自命为大报的报纸,都不屑于刊登,武侠的读者,还缺少知识分子,而主要是下层的"识字分子"。当时武侠小说的地位,犹如流浪江湖的卖解艺人,看的人虽多,却始终算不得名门正派,金、梁一出,局面顿时改观,各大报也都以重金作稿酬,争相刊登,读者也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港、台、新、马,一时风起云涌,开创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世纪。随后,关于武侠小说的专门研究也渐成热潮,与纯文学相比美。
梁羽生不仅在写武侠方面是大家,在评武侠方面也是大家。1966年香港《海光文艺》上发表过一篇署名倭硕之的《金庸梁羽生合论》,其实就是梁羽生所写,他说:"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则较重。"这个观点至今仍有影响。1977年,他在新加坡写作人协会讲《从文艺观点看武侠小说》,提出了"宁可无武,不可无侠"的观点。1979年,他在英国伯明翰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相遇,华老刚刚看完了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便当面向梁羽生提出了武侠小说无非是"成人童话"的观点。梁羽生还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出席过中国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会上慷慨陈辞。为武侠小说的一席之地大声疾呼。
伏牛山脉像一条婉蜒数百里的长蛇,在河南中州的黄土平原上,自西向东,迤逦而来,而这一人一骑,则是自东向西,疾驰而去。这人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人正英年,马是骏马,天是晴天,但可惜他的心情却是落寞之极。眉字之间隐有重优,掩盖了他本来的英气,和这晴朗的天气也极不谐和。伏牛山千峰万窬,在山下远远的望上去只见雾气迷漫,但在这少年的心中,却似看见了万马千军,在山谷之中骤驰。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