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感悟人生系列丛书(全4册)《阅世心语》《志虑心物》《贤行润身》《忆往述怀》
季羡林,1911生,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人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本套书是季羡林先生感悟人生系列丛书,包括《阅世心语》《志虑心物》《贤行润身》《忆往述怀》共四册,收集了我国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近年来发表的散文随笔。这些作品蕴涵了作者一生的追求、理想和人生观。它们虽没有华丽的语言,但从平实无华的叙述中,却透露出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读过之后让人的心灵不禁为之一振。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书中可以领略欣赏季羡林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为人处事的原则,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
《阅世心语》
篇 纵浪大化中
人生
再谈人生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不完满才是人生
世态炎凉
走运与倒霉
缘分与命运
做人与处世
牵就与适应
谦虚与虚伪
容忍
时间
成功
爱情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漫谈伦理道德
论朋友
论压力
谈孝
老年谈老
老年四“得”
老年十忌
八十述怀
梦游21世纪
迎新怀旧
新世纪新千年寄语
九十述怀
九三述怀
狗年元旦抒怀
九十五岁初度
第二篇 学海泛槎
国学漫谈
国学日益为全世界所重视但仍任重而道远
略说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21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
西方不亮东方亮
东学西渐与“东化”
“天人合一”新解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天下好事,还是读书”
对我影响的几本书
我喜爱的书
藏书与读书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
才、学、识
如何搜集资料
如何利用时间
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
思想家与哲学家
辞“国学大师”
辞学界(术)泰斗
辞“国宝”
第三篇 流年碎影
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陈寅恪先生的治学方法
中国的考据学
德国的考据学
中国文化的内涵
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
文化与气节
爱国主义
陈寅恪先生一家三代的爱国主义
晚节善终大节不亏——悼念冯芝生(友兰)先生
汤用彤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朱光潜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记张岱年先生
为胡适说几句话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回忆梁实秋先生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扫傅斯年先生墓
痛悼钟敬文先生
悼念邓广铭先生
悼组缃
悼巴老
悼念沈从文先生
痛悼克家
怀念乔木
悼念赵朴老
元旦思母
我的家
第四篇 相期以茶
一个预言的实现
爱国与奉献
再谈爱国主义
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
当时只道是寻常
我的座右铭
座右铭(老年时期)
我的美人观
赞“代沟”
笑着走
封笔问题
我害怕“天才”
目中无人
大放光明
西苑医院
艰苦挣扎
三〇一医院
死的浮想
病房里的日常生活
简短的评估
反躬自省
医生也要向病人学点什么
对未来的悬思
回家
三进宫
唐常建的一首诗
中西医学的结合问题
白衣天使新赞
护士长
《志虑心物》
篇 期颐泛言
中国的民族性
沧桑阅尽话爱国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回到历史中去
恐怖主义与野蛮
慈善是道德的积累
莫让时间再怕东方人
谈所谓“老龄化社会”
长寿之道
长生不老
老少之间
春色满寰中
朵朵葵花向太阳
论“据理力争”
从小康谈起
公德
忘
真理愈辨愈明吗
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对号入座
难得糊涂
论怪论
论说假话
炼话
—个值得担忧的现象
对广告的逆反心理
给“拆”字亮红灯
第二篇 杏坛语丝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
研究中国文化应该把宗教考虑进来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
我学术研究的特点和范围
我和佛教研究
把学术还给人民大众
抓住一个问题终生不放
搜集资料必须有竭泽而渔的气魄
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
满招损,谦受益
精华与糟粕
关于义理、文章与考证
研究、创作与翻译并举
文字之国
写文章
文以载道
作文
意匠惨淡经营中
汉语与外语
成语和典故
漫谈古书今译
漫谈吐火罗文
谈翻译
多读一点中外文学作品
青年的使命
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和可能
第三篇 游目骋怀
游石钟山记
登庐山
法门寺
逛鬼城
游小三峡
大觉寺
富春江边 瑶琳仙境
兰州颂
登黄山记
洛阳牡丹
赞西安
观秦兵马俑
春城忆广田
延边行
下瀛洲
游唐大招提寺
国际大学
深圳掠影
火车上观日出
上海菜市场
汉城忆燕园
海棠花
枸杞树
石榴花
神奇的丝瓜
第四篇 陶然忘机
北京忆旧
清华梦忆
德国学习生活回忆
几件小事
温馨的回忆
病房杂忆
天上人间
老人
Wala
三个小女孩
黄色的军衣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一个抱小孩子的印度人
塔什干的一个男孩子
难忘的一家人
追梦
晨趣
红
年
丢书
咪咪
兔子
一条老狗
从哲学的高度来看中餐与西餐
一座精美绝伦的汉白玉雕像
《贤行润身》
篇 似水流年
我写“我”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我的怀旧观
我是个杂家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空谷足音
怀念母亲
赋得永久的悔
我的童年
我的书斋
我的老师们
我的中学时代
记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
梦萦水木清华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
二战心影
第二篇 师友风义
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一个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
回忆陈寅恪先生
回忆汤用彤先生
学习大师的风范——谈赵元任先生
谈吴宓
西谛先生
我的朋友臧克家
诗人兼学者的冯至(君培)先生
何仙槎(思源)先生与山东教育
学习菊田的奋斗拼搏精神
郎静山先生
我认识的黛云
别稻香楼—怀念小泓
谈柯棣华
室伏佑厚先生一家
纪念一位德国学者西克灵教授
忆念张天麟
怀念衍粱
悼念曹老
悼念姜椿芳同志
第三篇 域外剪影
去故国——欧游散记之一
表的喜剧——欧游散记之一
听诗——欧游散记之一
重返哥廷根
在兄弟们中问
五色梅
科纳克里的红豆
马里的芒果城
巴马科之夜
歌唱塔什干
飞越珠穆朗玛峰
加德满都
加德满都的狗
游兽主(Paeupati)大庙
望雪山——游图利凯尔
游巴德冈故宫和哈奴曼多卡宫
在特里普文大学
到达印度
天雨曼陀罗——记加尔各答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海德拉巴
在德里大学和尼赫鲁大学
孟买,历史的见证
重过仰光
第四篇 心语微言
哲学的用处
漫谈北大派和清华派
论博士
祝贺与希望
关于名牌意识
中餐与西餐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我同澳门的因缘
两行写在泥土地上的字
一个影子似的孩子
两个小孩子
关于水的断想
喜雨
雾
神牛
老猫
咪咪二世
乌鸦和鸽子
喜鹊窝
鳄鱼湖
奇石馆
野火!
我的小山
台游随笔
《忆往述怀》
篇 阅尽沧桑
生命的价值
我们面对的现实
谈老年
养生无术是有术
回头看看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一寸光阴不可轻
希望在你们身上
三思而行
园花寂寞红
人间自有真情在
老马识途
珍爱大自然
走向天人合一
寸草心
回忆
寂寞
爽朗的笑声
毁誉
谈礼貌
漫谈撒谎
论恐惧
漫谈消费
坏人
傻瓜
隔膜
宗教
第二篇 学林漫步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一个信念,一个主旨,一点精神
一个老留学生的话
研究学问的三个境界
治学的态度与方法
学问中没有捷径
我与东方文化研究
漫谈书院
文得学养
谈东方文学
中国传统小说在亚洲
谈西学东传
我和外国文学
追求一个境界
我对未来教育的几点希望
谈文学交流
谈中国书法
漫谈散文
论新体旧诗
语言与文字
文章的题目
光彩的文明
拿来和送去
我和东坡词
学外语
第三篇 此情犹思
我的位老师
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
对陈寅恪先生的一点新认识
忆念胡也频先生
哭冯至先生
我眼中的张中行
记周培源先生
也谈叶公超先生二三事
悼许国璋先生
忆念郑毅生先生
遥远的怀念
谈中国的“学统”
梦萦未名湖
天竺心影
夜来香开花的时候
文明人的公理
医学士
两个乞丐
母与子
寻梦
戏剧
师生之间
一朵红色石竹花
芝兰之室
一个流传欧亚的笑话
第四篇 心与物游
听雨
清塘荷韵
二月兰
香橼
黄昏
槐花
怀念西府海棠
胭脂古井
换了人间
马缨花
处处花开夹竹桃
幽径悲剧
春满燕园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
海上世界
游天池
火焰山下
石林颂
西双版纳礼赞
在敦煌
虎门炮台
访绍兴鲁迅故居
富春江上
星光的海洋
登蓬莱阁
佛教圣迹巡礼
^ 收 起
篇 纵浪大化中
人生
再谈人生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不完满才是人生
世态炎凉
走运与倒霉
缘分与命运
做人与处世
牵就与适应
谦虚与虚伪
容忍
时间
成功
爱情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漫谈伦理道德
论朋友
论压力
谈孝
老年谈老
老年四“得”
老年十忌
八十述怀
梦游21世纪
迎新怀旧
新世纪新千年寄语
九十述怀
九三述怀
狗年元旦抒怀
九十五岁初度
第二篇 学海泛槎
国学漫谈
国学日益为全世界所重视但仍任重而道远
略说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21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
西方不亮东方亮
东学西渐与“东化”
“天人合一”新解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天下好事,还是读书”
对我影响的几本书
我喜爱的书
藏书与读书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
才、学、识
如何搜集资料
如何利用时间
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
思想家与哲学家
辞“国学大师”
辞学界(术)泰斗
辞“国宝”
第三篇 流年碎影
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陈寅恪先生的治学方法
中国的考据学
德国的考据学
中国文化的内涵
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
文化与气节
爱国主义
陈寅恪先生一家三代的爱国主义
晚节善终大节不亏——悼念冯芝生(友兰)先生
汤用彤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朱光潜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记张岱年先生
为胡适说几句话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回忆梁实秋先生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扫傅斯年先生墓
痛悼钟敬文先生
悼念邓广铭先生
悼组缃
悼巴老
悼念沈从文先生
痛悼克家
怀念乔木
悼念赵朴老
元旦思母
我的家
第四篇 相期以茶
一个预言的实现
爱国与奉献
再谈爱国主义
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
当时只道是寻常
我的座右铭
座右铭(老年时期)
我的美人观
赞“代沟”
笑着走
封笔问题
我害怕“天才”
目中无人
大放光明
西苑医院
艰苦挣扎
三〇一医院
死的浮想
病房里的日常生活
简短的评估
反躬自省
医生也要向病人学点什么
对未来的悬思
回家
三进宫
唐常建的一首诗
中西医学的结合问题
白衣天使新赞
护士长
《志虑心物》
篇 期颐泛言
中国的民族性
沧桑阅尽话爱国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回到历史中去
恐怖主义与野蛮
慈善是道德的积累
莫让时间再怕东方人
谈所谓“老龄化社会”
长寿之道
长生不老
老少之间
春色满寰中
朵朵葵花向太阳
论“据理力争”
从小康谈起
公德
忘
真理愈辨愈明吗
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对号入座
难得糊涂
论怪论
论说假话
炼话
—个值得担忧的现象
对广告的逆反心理
给“拆”字亮红灯
第二篇 杏坛语丝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
研究中国文化应该把宗教考虑进来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
我学术研究的特点和范围
我和佛教研究
把学术还给人民大众
抓住一个问题终生不放
搜集资料必须有竭泽而渔的气魄
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
满招损,谦受益
精华与糟粕
关于义理、文章与考证
研究、创作与翻译并举
文字之国
写文章
文以载道
作文
意匠惨淡经营中
汉语与外语
成语和典故
漫谈古书今译
漫谈吐火罗文
谈翻译
多读一点中外文学作品
青年的使命
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和可能
第三篇 游目骋怀
游石钟山记
登庐山
法门寺
逛鬼城
游小三峡
大觉寺
富春江边 瑶琳仙境
兰州颂
登黄山记
洛阳牡丹
赞西安
观秦兵马俑
春城忆广田
延边行
下瀛洲
游唐大招提寺
国际大学
深圳掠影
火车上观日出
上海菜市场
汉城忆燕园
海棠花
枸杞树
石榴花
神奇的丝瓜
第四篇 陶然忘机
北京忆旧
清华梦忆
德国学习生活回忆
几件小事
温馨的回忆
病房杂忆
天上人间
老人
Wala
三个小女孩
黄色的军衣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一个抱小孩子的印度人
塔什干的一个男孩子
难忘的一家人
追梦
晨趣
红
年
丢书
咪咪
兔子
一条老狗
从哲学的高度来看中餐与西餐
一座精美绝伦的汉白玉雕像
《贤行润身》
篇 似水流年
我写“我”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我的怀旧观
我是个杂家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空谷足音
怀念母亲
赋得永久的悔
我的童年
我的书斋
我的老师们
我的中学时代
记北大1930年入学考试
高中国文教员一年
梦萦水木清华
那提心吊胆的一年
二战心影
第二篇 师友风义
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一个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
回忆陈寅恪先生
回忆汤用彤先生
学习大师的风范——谈赵元任先生
谈吴宓
西谛先生
我的朋友臧克家
诗人兼学者的冯至(君培)先生
何仙槎(思源)先生与山东教育
学习菊田的奋斗拼搏精神
郎静山先生
我认识的黛云
别稻香楼—怀念小泓
谈柯棣华
室伏佑厚先生一家
纪念一位德国学者西克灵教授
忆念张天麟
怀念衍粱
悼念曹老
悼念姜椿芳同志
第三篇 域外剪影
去故国——欧游散记之一
表的喜剧——欧游散记之一
听诗——欧游散记之一
重返哥廷根
在兄弟们中问
五色梅
科纳克里的红豆
马里的芒果城
巴马科之夜
歌唱塔什干
飞越珠穆朗玛峰
加德满都
加德满都的狗
游兽主(Paeupati)大庙
望雪山——游图利凯尔
游巴德冈故宫和哈奴曼多卡宫
在特里普文大学
到达印度
天雨曼陀罗——记加尔各答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海德拉巴
在德里大学和尼赫鲁大学
孟买,历史的见证
重过仰光
第四篇 心语微言
哲学的用处
漫谈北大派和清华派
论博士
祝贺与希望
关于名牌意识
中餐与西餐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我同澳门的因缘
两行写在泥土地上的字
一个影子似的孩子
两个小孩子
关于水的断想
喜雨
雾
神牛
老猫
咪咪二世
乌鸦和鸽子
喜鹊窝
鳄鱼湖
奇石馆
野火!
我的小山
台游随笔
《忆往述怀》
篇 阅尽沧桑
生命的价值
我们面对的现实
谈老年
养生无术是有术
回头看看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一寸光阴不可轻
希望在你们身上
三思而行
园花寂寞红
人间自有真情在
老马识途
珍爱大自然
走向天人合一
寸草心
回忆
寂寞
爽朗的笑声
毁誉
谈礼貌
漫谈撒谎
论恐惧
漫谈消费
坏人
傻瓜
隔膜
宗教
第二篇 学林漫步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一个信念,一个主旨,一点精神
一个老留学生的话
研究学问的三个境界
治学的态度与方法
学问中没有捷径
我与东方文化研究
漫谈书院
文得学养
谈东方文学
中国传统小说在亚洲
谈西学东传
我和外国文学
追求一个境界
我对未来教育的几点希望
谈文学交流
谈中国书法
漫谈散文
论新体旧诗
语言与文字
文章的题目
光彩的文明
拿来和送去
我和东坡词
学外语
第三篇 此情犹思
我的位老师
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
对陈寅恪先生的一点新认识
忆念胡也频先生
哭冯至先生
我眼中的张中行
记周培源先生
也谈叶公超先生二三事
悼许国璋先生
忆念郑毅生先生
遥远的怀念
谈中国的“学统”
梦萦未名湖
天竺心影
夜来香开花的时候
文明人的公理
医学士
两个乞丐
母与子
寻梦
戏剧
师生之间
一朵红色石竹花
芝兰之室
一个流传欧亚的笑话
第四篇 心与物游
听雨
清塘荷韵
二月兰
香橼
黄昏
槐花
怀念西府海棠
胭脂古井
换了人间
马缨花
处处花开夹竹桃
幽径悲剧
春满燕园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
海上世界
游天池
火焰山下
石林颂
西双版纳礼赞
在敦煌
虎门炮台
访绍兴鲁迅故居
富春江上
星光的海洋
登蓬莱阁
佛教圣迹巡礼
^ 收 起
季羡林,1911生,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人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本套书是季羡林先生感悟人生系列丛书,包括《阅世心语》《志虑心物》《贤行润身》《忆往述怀》共四册,收集了我国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近年来发表的散文随笔。这些作品蕴涵了作者一生的追求、理想和人生观。它们虽没有华丽的语言,但从平实无华的叙述中,却透露出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读过之后让人的心灵不禁为之一振。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书中可以领略欣赏季羡林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为人处事的原则,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
比价列表
2人想要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