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思考的艺术——思维巨著第十版纪念套装
作者: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文森特·赖安·拉吉罗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5
定价:74.00 元
ISBN-13:9787111405313
ISBN-10:7111405315
去豆瓣看看 《学会提问》:
前言
第1章 学会提出好问题
好多影评家迫不及待的告诉我们,哪些电影不容错过,哪些电影不看为妙。可是他们的看法到底有哪些我们可以笃信不疑呢?你需要发展相关技能,树立正确态度,这样才能自行判断出哪些观点能为我所用,从而形成你自己的观点。
引言:一切从批判性思维开始
激发你的批判性思维
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淘金式思维举例:美国该禁枪吗
争议的正确答案莫非只是神话
好先问一问“关我什么事”
弱势批判性思维和强势批判性思维
亲自动手才更有乐趣
也许我们根本就问错了问题
价值观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理智思考和感情用事
让对话一直进行下去
一厢情愿是批判性思维的劲敌
第2章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如果找不准博客作者、演讲者的结论,你就会曲解别人的意图,这样做出的回应也就显得驴唇不对马嘴。
“是什么”问题和“应不应该”问题
他到底在说什么啊
他想让我相信什么结论
找到结论有线索可循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第3章 理由是什么
只有问一问别人为什么持有这样的观点,并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才能公正地判断为什么应该同意它。
他为什么相信这个观点
找到理由有提示词
理由是模具,结论据此成形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第4章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如果每个词都只有一种潜在的含义,而且大家都认同这个含义,那么迅捷有效的交流就更有可能实现。可惜的是,大多数词语都有不止一种含义。
让人捉摸不透的多义词
找准关键词
检查有没有歧义
判定歧义
看看上下文,这才是它的真实含义
字典里的定义不一定适合文章里的情境
小心那些饱含感情色彩的词语,它会让你的思维短路
谁想要说服你,谁就得负责解释清楚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第5章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在所有的论证中,都有一些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特定想法,但通常情况下他们却不会明说出来。就好像你眼看着魔术师把手帕放进了帽子里,出来的却是一只兔子,而你压根儿就不知道魔术师暗地里到底玩的什么把戏。
到哪儿去找假设
找出幕后遥控的价值观假设
两种价值观冲突时宁要哪个
典型的价值观冲突
对方的背景可以作为价值观假设的一个线索
可能发生的结果是价值观假设的重要线索
如果争论的人采取相反的立场,他们会关心什么
一个例子:关于竞争与合作的争论
价值观及其相对性
找出没说出来的描述性假设
找到描述性假设的一些线索
避免浪费时间分析无意义的假设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第6章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判断交流者的推理是不是以错误的假设为基础,是不是通过逻辑上的错误或带有欺骗性的推理来糊弄你,就要特别小心推理过程中的那些诡计花招。
不用死记硬背各种谬误的名称也能找到推理中的谬误
有可能假设是明显错误的
推理理由谬误百出
警惕分散注意力的干扰
愚弄人的循环论证
推理错误小汇总
扩展你关于谬误的知识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第7章 证据的效力如何: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和专家意见
如果有人对出示证据这一简单要求的反应是怒火中烧或退避三舍,往往是因为他们觉得尴尬难为情,因为他们意识到,没有证据,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本来不应该那样底气十足。
我为什么要相信它
事实断言可靠吗
证据从哪儿来
直觉作为证据可靠吗
个人经历作为证据可靠吗
典型案例作为证据可靠吗
当事人证词作为证据可靠吗
专家意见作为证据可靠吗
引用套引用的问题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第8章 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类比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做出了错误的假设:因为两样东西在一两个方面有相似之处,它们在其他重要方面也必然会有相似之处。
个人观察作为证据可靠吗
研究报告作为证据可靠吗
研究结果能采用吗
样本能够代表整体吗
调查和问卷的回答真实吗
一个例子:对取消终身教职的批判性评价
类比作为证据可靠吗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第9章 有没有替代的原因
人类都有这种强烈的倾向,愿意相信如果两件事紧随前后发生,那么件事肯定导致了第二件事。比如你可能在写出一篇极出色的论文的同时戴了某一顶帽子,所以现在你一逢到写论文就坚持非要戴同一顶帽子不可。
有果必有因
可能的原因不止一个
找到更多的替代原因
的原因,还是原因之一
组间差异的替代原因
相关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在这之后”不等于“因为这个”
很多事件并不只有一种解释
哪个原因更合理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第10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当你遇到听起来让人动心的数字或者百分比,一定要当心!你可能需要其他信息来判定这些数字到底有多让人动心!
不知来历的和带有偏见的数据
令人困惑的平均值
把一个结论改头换面包装成另一个结论
省略数据也是欺骗
表述方式不同效果更加动人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第11章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说服力不够强的推理,并不是因为说出来的不顶用,而是因为省略掉的太关键。就像马眼睛上所戴的一副眼罩,眼罩让马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于正前方的道路,但是眼罩同时也阻止它去关注某些特定的信息——也许是至关重要的信息。
接受说服之前,先打个问号
不完整的推理在所难免
识别省略信息的线索
考虑是否有负面效果
面对信息缺失的现实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第12章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很少有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用简简单单的“是”或斩钉截铁的“不是”来回答。
各种假设和多个结论
二分式思维方法:妨碍我们考虑多种可能性
两面还是多面
寻找多个结论
某个条件下才合理的结论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可能结论
让思维更加灵活
不是所有的结论都生来平等
更多可能的结论,更多可能的自由选择
后的话
《思考的艺术》:
推荐序(金盛华)
前 言
部分 你真了解思考吗
第1章 发展你的思考
什么是思考
思考的重要性
运用大脑和心智
良好的思考是一种习惯
本书的结构
努力获得收益
利用感觉
学会全神贯注
应对挫折
让讨论有意义
思考的初级策略
第2章 建立基础
自由意志和决定论
什么是真理
什么是知道
知道的方式
记忆的问题
什么是意见
理解原因和结果
道德问题
道德判断的基础
应对困境
第3章 拓宽视野
如何变得有个性
阻碍思考的习惯
克服坏习惯
第4章 做一个批判者
批判性评价的界定
进行重要区分
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
评价范例
批判性倾听的策略
批判性观察的策略
第二部分 充满创造力
第5章 创新的过程
与创造力有关的重要真相
富有创造力的人所具有的特质
应用创造力解决问题和争议
创新过程的步骤
第6章 寻找挑战
好奇心的重要性
好奇心是如何丢失的
重拾你的好奇心
6种有帮助的技术
第7章 表达问题或者争议
如何区分问题和争议
如何表达问题
如何表达争议
当问题演变成争议
提出问题和表达争议的准则
精炼表达的益处
一个关于“问题”的例子
一个关于“争议”的例子
第8章 调查问题
我们该寻找什么
利用图书馆
使用互联网
保持批判精神
访问权威人士
避免剽窃
建构你自己的研究
永葆你的创造力
第9章 产生新想法
激发你的想象力
追求创意
保留判断
扫除障碍
顿悟是怎样发生的
问题范例
争议范例
第三部分 保持批判性
第10章 批判性思维的作用
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关注你自己的想法
扫除进行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利用好奇心
避免先入为主
改善你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个关于问题的例子
细化你对于争议的立场
一个关于“争议”的例子
在争议上采取行动
第11章 改进问题的解决方法
改进的3个步骤
两个示例问题
第12章 评价你的问题论证
影响真实性的错误
影响有效性的错误
一个特殊的问题:隐藏的前提
识别复杂的论证
评价论证的步骤
家长反对电视节目的案例
智障女孩的案例
第13章 完善你的争议解决方案
步: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第二步:识别和克服困难
儿童是否应该宣誓效忠
是否应该废除“米兰达法则”
第四部分 沟通想法
第14章 说服他人
认识到观点被拒绝的原因
了解你的听众
预估听众的反驳意见
巧妙地表达你的观点
把握演说时机的重要性
第15章 让写作和演讲变得更有效率
有效写作的特点
写作的阶段渐进法
让模式引人入胜
写作范例
有效演讲的挑战
演讲的类型
组织你的材料
演讲大纲和演讲范例
锻炼信息传达能力
附录 实例问题的解决方案
《学会提问》:尼尔·布朗(Neil Browne)博林格林州立大学(Bowling Green StateUniversity)的杰出经济学教授。获有托雷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和德州大学的博士学位。曾经合著七本书,并在专业期刊发表一百余篇研究论文。威斯康星大学、印第安纳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等几十所大学曾经聘请布朗教授,协助培养教职员批判性思维技巧。他也任职于《韩国批判性思维期刊》的编辑委员会、“国际批判性思维大会”的主要发言人。2002年获博林格林大学“杰出教学能力奖”,2001年获“终生成就奖”,以及美国教育促进支持协调会的“全国年度杰出教授”银牌奖章、“俄亥俄州年度杰出教授”等无数地方性和全国性的荣衔。近期为美国国家安全部、俄罗斯国家秘密服务部门、IBM亚太公司、乐高公司、新加坡K2B国际公司、美国商学院联盟、美国空军研究院等众多机构及公司提供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及咨询服务。斯图尔特·基利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为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思考的艺术》:文森特·赖安·拉吉罗(Vincent Ryan Ruggiero)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德里分校荣休教授,国际公认的“使思维成为教育重点”运动的先驱,在创造性、批判性思维方面具有深厚的实践和教学经验。拉吉罗教授共著有20多本书,多次登上电视荧屏,发表过大量文章和演讲,*代表性的畅销之作《思考的艺术》被誉为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这是将创造性、批判性思考作为解决问题和争议策略的早读本之一。多年来,他创新性的思考技能训练法帮助人们建立起了思考的标准。金盛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认定的批心理学家,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社会心理学分会会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委,并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心理科学》《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学探新》等核心学术期刊编委及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院项目顾问等职。
《学会提问》:
如果在你的家乡投资建一座核电厂,你会支持还是反对?
如果学校出于安全考虑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安全检查,你会高兴还是愤怒?
如果你的兄弟姐妹做了父母明令禁止的事,你会告诉父母还是隐瞒不说?
无数专家都说股市要跌、房价要涨,或者激烈地唱着反调,你相信谁?质疑谁?结论是的吗?
所有这些问题背后,你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有确凿的证据来证实吗?
在一个被泛滥信息包围的时代,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大到涉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小到个人生活的决策。面对别人兜售的观点——他们热衷于让你相信这是“事实”,你明明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可一时又很难找到突破口反驳,你是不加思索懒惰地全盘接收信息?还是提出关键问题,让众说纷纭的争论立见分晓,让道貌岸然的说谎者原形毕露吗?
面对立场和你完全相左的意见,你是只愿听价值观取向和自己相似的观点,党同而伐异?还是能够控制感情冲动,做出理性的判断?
面对提问和质疑,你有能力组织更多确凿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吗?还是只把声高当有理?一遇到别人提出相反的观点,就认为是没事找茬,有意和自己过不去,甚至为此恼火:他为什么横竖不肯接受我的观点?
过于感情投入,*危险就是可能没法识别谬误和操纵。将难回答的问题直接枪毙掉比仔细思考后再回答要容易得多,而且这样做一定让你显得一言九鼎霸气外露,但也在无形中关闭了通往批判性思维的大门。
不草率、不盲从,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尽力理解那些价值观和我们背道而驰的分析推理方式,克服偏见对判断的影响,这样才有可能得出更为正确、理性的结论。
我们需要靠自己去问为什么!擦亮双眼看清世界!
《思考的艺术》:
思维活动是自动完成的吗?能不能通过主观努力来管理和控制它?
做白日梦是一种思维活动吗?
杰出的思想者是否也会像普通人那样经历思维阻塞、不能专心和困惑?
创造力是与生俱来、不能习得的?
富有创造力的行事方法就是忽略传统方式?
只有高智商的人才具有创造力?
服用药物可以提高创造力?
你对思维这件事了解多少?以上这些问题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这本独特的书将帮你打破思考的局限、克服思考的障碍,让你学会创造性、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并有效地沟通想法、说服别人。请不要错过书中俯拾皆是的珍宝——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一步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强调创意和积极的思维过程,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对于任何有兴趣探讨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读者,这无疑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经典之作!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