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书系(套装共8册) 《“渡”书系:不存在的贝克特》《“渡”书系:昆明的除夕》《“渡”书系:冰心在玉壶》《“渡”书系:衣饭书》《“渡”书系:好一双中国眼睛》《“渡”书系:野狐禅》: 《“渡”书系:书前书后》: 《“渡”书系:与词的搏斗》
张宗子,河南光山人,1983年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1988年自费赴美留学,后留居纽约。在报社从事翻译、编辑和撰稿工作多年,后任职于纽约市公立图书馆。业余写作,出版有散文集《垂钓于时间之河》、《空杯》,小品和散文诗集《开花般的瞻望》,读书随笔集《书时光》,和译著《殡葬人手记》等。
也斯,系香港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原名梁秉钧,生于广东新会,美国加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现为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人文学科研究中心主任。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创作,译介法国,拉丁美洲小说及美国地下文学,撰写评论,任文艺刊物编辑,与友人创办杂志,推动香港本地文艺创作发展。作品有《雷声与蝉鸣》、《布拉格的明信片》、《食事地域志》、《在柏林走路》、《人间滋味》、《越界书简》等。为表彰他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文坛的卓越成就与贡献,在2012年7月18日23日召开的第23届香港书展上,也斯获“年…
查看完整
也斯,系香港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原名梁秉钧,生于广东新会,美国加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现为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人文学科研究中心主任。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创作,译介法国,拉丁美洲小说及美国地下文学,撰写评论,任文艺刊物编辑,与友人创办杂志,推动香港本地文艺创作发展。作品有《雷声与蝉鸣》、《布拉格的明信片》、《食事地域志》、《在柏林走路》、《人间滋味》、《越界书简》等。为表彰他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文坛的卓越成就与贡献,在2012年7月18日23日召开的第23届香港书展上,也斯获“年…
查看完整
《“渡”书系:野狐禅》:
所收文章非“正禅”说教文字,作者漫谈历史旧事,畅论读书见解,娓娓叙述中频出真知灼见,常以旁敲侧击的方式翻旧案、立新论,对诸多文化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评介多让人拍案叫绝、耳目一新。
《“渡”书系:书前书后》:
词简意丰,信实可观又别有机杼,亦可见证作者从读书方法到治学态度,从常识新知到普世价值,从出版理想到文化自觉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坚守。
《“渡”书系:不存在的贝克特》:
《不存在的贝克特》系著名作家张宗子先生最新作品集,辑录近年读书随笔三十余篇。
本书分三辑,辑一笔涉中国古典诗词,其中《看花诗在只堪悲》是一篇全面论《…
查看完整
所收文章非“正禅”说教文字,作者漫谈历史旧事,畅论读书见解,娓娓叙述中频出真知灼见,常以旁敲侧击的方式翻旧案、立新论,对诸多文化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评介多让人拍案叫绝、耳目一新。
《“渡”书系:书前书后》:
词简意丰,信实可观又别有机杼,亦可见证作者从读书方法到治学态度,从常识新知到普世价值,从出版理想到文化自觉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坚守。
《“渡”书系:不存在的贝克特》:
《不存在的贝克特》系著名作家张宗子先生最新作品集,辑录近年读书随笔三十余篇。
本书分三辑,辑一笔涉中国古典诗词,其中《看花诗在只堪悲》是一篇全面论《…
查看完整
《“渡”书系:不存在的贝克特》:
序
辑一
看花诗在只堪悲
——读《红楼梦》诗词札记
雪夜东坡
东坡食蜜
陆游的饮酒诗
神仙赵高和卧底赵高
萧散
杜苟鹤的闺情
重读《水浒》
千家诗
辑二
黑鸟的翅膀
马勒:孤猿坐啼坟上月
中国公主图兰朵
周氏兄弟和龟鹤齐寿钱
周作人为周佛海改诗
蒋介石与唐诗
张蒋之恋
爱书当如郑振铎
音乐与诗
杂读
辑三
卡夫卡的乡村婚礼
从《阿凡达》到《魔戒》
回看《教父》
墓园和诗人
斯万之恋(一):奥黛特,爱的秘密
斯万之恋(二):嫉妒是更持久的坚持
歌德谈话录
不存在的贝克特
关于叔本华的梦
百合圣母,梦与现实
儿子和侦探小说
《“渡”书系:昆明的除夕》:
序
辑一武侯祠的小石雕
武侯祠的小石雕
三苏祠取景
滇池的都江堰
走向未来
扬琴和吉他
汤圆的故事
百菜百味
从车上望出去
诗人的空间——记杜甫革堂
巨大的头颅
满天星光
昆明的红嘴鸥
昆明的除夕
凿石和浮云
石林的阿诗玛
辑二富春江的轮渡
时空的漫游——访问上海
在上海看《中国梦》
龙华寺的木匠
富春江的轮渡
江水里也有不少杂物——李杭育的矛盾
陆文夫的美食
另类交流
辑三大雁塔远眺
没有尾巴的马儿
如何测量陵墓的中心
大雁塔远眺·远眺大雁塔
怎样阅读《黑炮》
《孩子王》与文化问题
刘西鸿:从小说到电影
摇摇晃晃地前进
王朔:危机中的自照与书写
辑四黄土地如何起舞
高行健的“声音”
高行健的《冥城》
沈从文在香港
爱玩的张辛欣
和舒婷谈诗
顾城:现代的童话
《黄土地》如何起舞
如何寻找新关系
序刘索拉《混沌加哩格楞》
辑五幸存者的声音
沈从文的静——悼沈从文
汪曾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郑敏的声音
阿城:制约下的自由
扎西达娃的胡子
幸存者芒克
秋天的信
《“渡”书系:冰心在玉壶》:
金庸:剑桥取经
逯耀东:那汉子
黄子平:难为写作
钟玲:大地春雨
马蓬华:闲书与闲笔
王德威:如此繁华
大头春·张大春
简■:人生实苦
黄碧端:风声雨声十七年
黄碧云:费兰明高之歌
辑三
季羡林先生
施蛰存:遗忘与记忆
汪曾祺自得其乐
周有光:箫鼓起消沉
杨绛:杨先生说鬼神
杨宪益夫妇
黄裳:儒家唯此耳
黄永玉:书画人生
陈子善:冰心在玉壶
沈昌文:暖呼呼与兴冲冲
英若诚:矢勤矢勇
闲话阿城
陈平原:学者散文
韩少功:八溪洞里人
冯象:代有才人出
陆灏:东西异闻录
笑论毛尖
《“渡”书系:衣饭书》:
前言
辑一 虚白
空杯
戏人
五猖庙会
求雨
药气
烟草男,水粉女
马和驴
蔬笋气
车还空返,顾有怅然
迟了
杂帖
笔墨与风水涣
山林
无边
手跋
旧朱集
一天天峡
西风禅话
黑白间
绿国
辑二 沉香
逢雪
独临雪
幽兰花,何菲菲
纸灯笼,红蜡烛
油纸伞,江南雨,雨江南
草马
一卷雨
筷子筷子碗
雨边书
紫苏
一场雪
辑三 耽食
饮食男
小吃的小,小吃的吃
粥与葛根粉
秋日食
一曲了
闲饮酒
瓜子
芥蓝
藕记
说鸡
胡辣汤
刀和棒
笋干及其他
烩面之笔
核桃
大头青
刀板香
羊肉泡馍
醋椒鱼片
汤饭
青了
糖果,糖果
辑四 馋茶
《煎茶日记》之头记
《煎茶日记》之铁观音记
《煎茶日记》之大红袍记
《煎茶日记》之花茶记
《煎茶日记》之毛尖记
《煎茶日记》之普洱记
《煎茶日记》之白茶记
《煎茶日记》之太平猴魁记
《煎茶日记》之瓜片记
《煎茶日记》之滇红记
《煎茶日记》之苦丁茶记
《煎茶日记》之龙井记
《煎茶日记》之毛峰记
《煎茶日记》之饮秋茶记
《煎茶日记》之尾记
喝绿茶的习惯
辑五 远书
暖冬之书
书法之书
采石之书
东窗之书
杜撰之书
夜读之书
闲览之书
笔祸之书
云深之书
午夜之书
年底之书
如春之书
辑六 卧闲
青瓦杂抄
点墨
一天
看云
无月
青白眼之书
后记
《“渡”书系:好一双中国眼睛》:
辑一批评,另类的
人类不再瞻前顾后
思考的无用之有用
对抗议的抗议
读者之死
“反贺岁片”
过程的快乐
大学中方言的地位
中国人学美国人太容易
中国人如何想象未来
贫困的标题
情色小说,女性专利
关于颁发“慢写文学奖”的建议
票友时代
三十年前读禁书
三十四十,如狼似虎
独木桥上的民族
晕书综合症
辑二读洋书的多种危险
好一双“中国式眼睛”
父辈的朋友新批评派
英国人如何读书
谎不惊人死不休
谁能为奈保尔辩护
帕慕克为中国人写的书
在华集中营与文学
大胆出诗人
当个知识分子应当害臊
伊恩·麦克尤恩:大学才子今何在
鸡汤谁先喝
布斯的修辞社会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人生
辑三读中国书的诸般不是
“革命”与“色情”:新“茅盾故事”
发现一位诗论家:邵洵美
何必为一把小葱走一次人生:忆陈敬容
寻找神性:读史铁生
一度好斜阳:追思吴方
真理让女人走开
一门新学科的诞生
超越比喻的比喻
爬行的身体能飞翔
小聪明主义:从西方诗说到当代中国诗
翻译要谈,不翻译更要谈
症状的症状
改变颜色的风
第四次敦煌书写
看过日落后眼睛何用
辑四书八戒
在那写论文的快乐时光
爱上形式
窥者能看到什么
我怎么会写起小说来的
为了归来的告别
有一条河叫豌豆
为不严肃的文学史辩护
比较西学
《“渡”书系:野狐禅》:
《“渡”书系:书前书后》:
《“渡”书系:与词的搏斗》:
^ 收 起
序
辑一
看花诗在只堪悲
——读《红楼梦》诗词札记
雪夜东坡
东坡食蜜
陆游的饮酒诗
神仙赵高和卧底赵高
萧散
杜苟鹤的闺情
重读《水浒》
千家诗
辑二
黑鸟的翅膀
马勒:孤猿坐啼坟上月
中国公主图兰朵
周氏兄弟和龟鹤齐寿钱
周作人为周佛海改诗
蒋介石与唐诗
张蒋之恋
爱书当如郑振铎
音乐与诗
杂读
辑三
卡夫卡的乡村婚礼
从《阿凡达》到《魔戒》
回看《教父》
墓园和诗人
斯万之恋(一):奥黛特,爱的秘密
斯万之恋(二):嫉妒是更持久的坚持
歌德谈话录
不存在的贝克特
关于叔本华的梦
百合圣母,梦与现实
儿子和侦探小说
《“渡”书系:昆明的除夕》:
序
辑一武侯祠的小石雕
武侯祠的小石雕
三苏祠取景
滇池的都江堰
走向未来
扬琴和吉他
汤圆的故事
百菜百味
从车上望出去
诗人的空间——记杜甫革堂
巨大的头颅
满天星光
昆明的红嘴鸥
昆明的除夕
凿石和浮云
石林的阿诗玛
辑二富春江的轮渡
时空的漫游——访问上海
在上海看《中国梦》
龙华寺的木匠
富春江的轮渡
江水里也有不少杂物——李杭育的矛盾
陆文夫的美食
另类交流
辑三大雁塔远眺
没有尾巴的马儿
如何测量陵墓的中心
大雁塔远眺·远眺大雁塔
怎样阅读《黑炮》
《孩子王》与文化问题
刘西鸿:从小说到电影
摇摇晃晃地前进
王朔:危机中的自照与书写
辑四黄土地如何起舞
高行健的“声音”
高行健的《冥城》
沈从文在香港
爱玩的张辛欣
和舒婷谈诗
顾城:现代的童话
《黄土地》如何起舞
如何寻找新关系
序刘索拉《混沌加哩格楞》
辑五幸存者的声音
沈从文的静——悼沈从文
汪曾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郑敏的声音
阿城:制约下的自由
扎西达娃的胡子
幸存者芒克
秋天的信
《“渡”书系:冰心在玉壶》:
金庸:剑桥取经
逯耀东:那汉子
黄子平:难为写作
钟玲:大地春雨
马蓬华:闲书与闲笔
王德威:如此繁华
大头春·张大春
简■:人生实苦
黄碧端:风声雨声十七年
黄碧云:费兰明高之歌
辑三
季羡林先生
施蛰存:遗忘与记忆
汪曾祺自得其乐
周有光:箫鼓起消沉
杨绛:杨先生说鬼神
杨宪益夫妇
黄裳:儒家唯此耳
黄永玉:书画人生
陈子善:冰心在玉壶
沈昌文:暖呼呼与兴冲冲
英若诚:矢勤矢勇
闲话阿城
陈平原:学者散文
韩少功:八溪洞里人
冯象:代有才人出
陆灏:东西异闻录
笑论毛尖
《“渡”书系:衣饭书》:
前言
辑一 虚白
空杯
戏人
五猖庙会
求雨
药气
烟草男,水粉女
马和驴
蔬笋气
车还空返,顾有怅然
迟了
杂帖
笔墨与风水涣
山林
无边
手跋
旧朱集
一天天峡
西风禅话
黑白间
绿国
辑二 沉香
逢雪
独临雪
幽兰花,何菲菲
纸灯笼,红蜡烛
油纸伞,江南雨,雨江南
草马
一卷雨
筷子筷子碗
雨边书
紫苏
一场雪
辑三 耽食
饮食男
小吃的小,小吃的吃
粥与葛根粉
秋日食
一曲了
闲饮酒
瓜子
芥蓝
藕记
说鸡
胡辣汤
刀和棒
笋干及其他
烩面之笔
核桃
大头青
刀板香
羊肉泡馍
醋椒鱼片
汤饭
青了
糖果,糖果
辑四 馋茶
《煎茶日记》之头记
《煎茶日记》之铁观音记
《煎茶日记》之大红袍记
《煎茶日记》之花茶记
《煎茶日记》之毛尖记
《煎茶日记》之普洱记
《煎茶日记》之白茶记
《煎茶日记》之太平猴魁记
《煎茶日记》之瓜片记
《煎茶日记》之滇红记
《煎茶日记》之苦丁茶记
《煎茶日记》之龙井记
《煎茶日记》之毛峰记
《煎茶日记》之饮秋茶记
《煎茶日记》之尾记
喝绿茶的习惯
辑五 远书
暖冬之书
书法之书
采石之书
东窗之书
杜撰之书
夜读之书
闲览之书
笔祸之书
云深之书
午夜之书
年底之书
如春之书
辑六 卧闲
青瓦杂抄
点墨
一天
看云
无月
青白眼之书
后记
《“渡”书系:好一双中国眼睛》:
辑一批评,另类的
人类不再瞻前顾后
思考的无用之有用
对抗议的抗议
读者之死
“反贺岁片”
过程的快乐
大学中方言的地位
中国人学美国人太容易
中国人如何想象未来
贫困的标题
情色小说,女性专利
关于颁发“慢写文学奖”的建议
票友时代
三十年前读禁书
三十四十,如狼似虎
独木桥上的民族
晕书综合症
辑二读洋书的多种危险
好一双“中国式眼睛”
父辈的朋友新批评派
英国人如何读书
谎不惊人死不休
谁能为奈保尔辩护
帕慕克为中国人写的书
在华集中营与文学
大胆出诗人
当个知识分子应当害臊
伊恩·麦克尤恩:大学才子今何在
鸡汤谁先喝
布斯的修辞社会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人生
辑三读中国书的诸般不是
“革命”与“色情”:新“茅盾故事”
发现一位诗论家:邵洵美
何必为一把小葱走一次人生:忆陈敬容
寻找神性:读史铁生
一度好斜阳:追思吴方
真理让女人走开
一门新学科的诞生
超越比喻的比喻
爬行的身体能飞翔
小聪明主义:从西方诗说到当代中国诗
翻译要谈,不翻译更要谈
症状的症状
改变颜色的风
第四次敦煌书写
看过日落后眼睛何用
辑四书八戒
在那写论文的快乐时光
爱上形式
窥者能看到什么
我怎么会写起小说来的
为了归来的告别
有一条河叫豌豆
为不严肃的文学史辩护
比较西学
《“渡”书系:野狐禅》:
《“渡”书系:书前书后》:
《“渡”书系:与词的搏斗》:
^ 收 起
张宗子,河南光山人,1983年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1988年自费赴美留学,后留居纽约。在报社从事翻译、编辑和撰稿工作多年,后任职于纽约市公立图书馆。业余写作,出版有散文集《垂钓于时间之河》、《空杯》,小品和散文诗集《开花般的瞻望》,读书随笔集《书时光》,和译著《殡葬人手记》等。
也斯,系香港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原名梁秉钧,生于广东新会,美国加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现为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人文学科研究中心主任。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创作,译介法国,拉丁美洲小说及美国地下文学,撰写评论,任文艺刊物编辑,与友人创办杂志,推动香港本地文艺创作发展。作品有《雷声与蝉鸣》、《布拉格的明信片》、《食事地域志》、《在柏林走路》、《人间滋味》、《越界书简》等。为表彰他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文坛的卓越成就与贡献,在2012年7月18日23日召开的第23届香港书展上,也斯获“年度作家”殊荣。
刘绍铭,生于1934年,广东惠阳人,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先后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夏威夷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退休前为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兼翻译系教授。著有《文字还能感人的时代》、《文字不是东西》、《吃马铃薯的日子》、《一炉烟火》、《烟雨平生》等,译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九八四》、《魔桶》等。
胡竹峰,生于安徽岳西。著有《空杯集》、《墨团花册》、《旧味:中国古代饮食小札》、《立墨为记》、《衣饭书》等散文随笔集,开设读书、戏剧、饮食、书画评论等专栏多种。
^ 收 起
也斯,系香港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原名梁秉钧,生于广东新会,美国加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现为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人文学科研究中心主任。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创作,译介法国,拉丁美洲小说及美国地下文学,撰写评论,任文艺刊物编辑,与友人创办杂志,推动香港本地文艺创作发展。作品有《雷声与蝉鸣》、《布拉格的明信片》、《食事地域志》、《在柏林走路》、《人间滋味》、《越界书简》等。为表彰他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文坛的卓越成就与贡献,在2012年7月18日23日召开的第23届香港书展上,也斯获“年度作家”殊荣。
刘绍铭,生于1934年,广东惠阳人,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曾先后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夏威夷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退休前为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兼翻译系教授。著有《文字还能感人的时代》、《文字不是东西》、《吃马铃薯的日子》、《一炉烟火》、《烟雨平生》等,译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九八四》、《魔桶》等。
胡竹峰,生于安徽岳西。著有《空杯集》、《墨团花册》、《旧味:中国古代饮食小札》、《立墨为记》、《衣饭书》等散文随笔集,开设读书、戏剧、饮食、书画评论等专栏多种。
^ 收 起
《“渡”书系:野狐禅》:
所收文章非“正禅”说教文字,作者漫谈历史旧事,畅论读书见解,娓娓叙述中频出真知灼见,常以旁敲侧击的方式翻旧案、立新论,对诸多文化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评介多让人拍案叫绝、耳目一新。
《“渡”书系:书前书后》:
词简意丰,信实可观又别有机杼,亦可见证作者从读书方法到治学态度,从常识新知到普世价值,从出版理想到文化自觉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坚守。
《“渡”书系:不存在的贝克特》:
《不存在的贝克特》系著名作家张宗子先生最新作品集,辑录近年读书随笔三十余篇。
本书分三辑,辑一笔涉中国古典诗词,其中《看花诗在只堪悲》是一篇全面论《红楼梦》诗词的长文,此外则涉及苏轼、陆游、明诗等;辑二论及近代人物,谈到周作人为周佛海改诗、郑振铎的藏书等;辑三评介外国作家和电影,包括卡夫卡和普鲁斯特等。全书既平实又典雅,作者谴词造句,匠心独具,沉静中不失华彩,往往惊为神笔。
《“渡”书系:昆明的除夕》:
《昆明的除夕》系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也斯先生散文集。
本书以香港视角,真情抒写、缅怀祖国山川风物,评介知名作家和艺术家。文笔雅致细腻,气息温婉又不失缜密、尖锐的思辩之音,既见证了香港学人对内地文学的关注和热忱,又复活了人们对1980年代生活的珍稀记忆。正如作者所言:不是说它是一个完整的记录,而是因为那里面尝试捕捉一个时代的气氛和文化精神面貌,对我来说那里有一些我觉得值得记下来的素质。
《“渡”书系:冰心在玉壶》:
《冰心在玉壶》系著名学者、作家刘绍铭先生最新作品集,辑录作者近年随笔文字五十余篇。
本书分三辑,既有对先辈大家的追怀,也有对当下学人的点评,以及对身边友朋的细论。作者所发之思、所遣之怀、所念之情,恰是对“文字还能感人的时代”的最好印证。
《“渡”书系:衣饭书》
《“渡”书系:与词的搏斗》
《“渡”书系:好一双中国眼睛》
^ 收 起
所收文章非“正禅”说教文字,作者漫谈历史旧事,畅论读书见解,娓娓叙述中频出真知灼见,常以旁敲侧击的方式翻旧案、立新论,对诸多文化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评介多让人拍案叫绝、耳目一新。
《“渡”书系:书前书后》:
词简意丰,信实可观又别有机杼,亦可见证作者从读书方法到治学态度,从常识新知到普世价值,从出版理想到文化自觉等多方面的探索和坚守。
《“渡”书系:不存在的贝克特》:
《不存在的贝克特》系著名作家张宗子先生最新作品集,辑录近年读书随笔三十余篇。
本书分三辑,辑一笔涉中国古典诗词,其中《看花诗在只堪悲》是一篇全面论《红楼梦》诗词的长文,此外则涉及苏轼、陆游、明诗等;辑二论及近代人物,谈到周作人为周佛海改诗、郑振铎的藏书等;辑三评介外国作家和电影,包括卡夫卡和普鲁斯特等。全书既平实又典雅,作者谴词造句,匠心独具,沉静中不失华彩,往往惊为神笔。
《“渡”书系:昆明的除夕》:
《昆明的除夕》系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也斯先生散文集。
本书以香港视角,真情抒写、缅怀祖国山川风物,评介知名作家和艺术家。文笔雅致细腻,气息温婉又不失缜密、尖锐的思辩之音,既见证了香港学人对内地文学的关注和热忱,又复活了人们对1980年代生活的珍稀记忆。正如作者所言:不是说它是一个完整的记录,而是因为那里面尝试捕捉一个时代的气氛和文化精神面貌,对我来说那里有一些我觉得值得记下来的素质。
《“渡”书系:冰心在玉壶》:
《冰心在玉壶》系著名学者、作家刘绍铭先生最新作品集,辑录作者近年随笔文字五十余篇。
本书分三辑,既有对先辈大家的追怀,也有对当下学人的点评,以及对身边友朋的细论。作者所发之思、所遣之怀、所念之情,恰是对“文字还能感人的时代”的最好印证。
《“渡”书系:衣饭书》
《“渡”书系:与词的搏斗》
《“渡”书系:好一双中国眼睛》
^ 收 起
比价列表
商家 | 评价 (0) | 折扣 | 价格 |
暂无 | 京东缺货1个月 | 46小时前更新 |
1人想要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