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套装共2册) 《邓小平时代:一个改变中国人命运的时代》 《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
《邓小平时代:一个改变中国人命运的时代》:
前言 探寻邓小平
导言 这个人和他的使命
邓小平的人生经历
1.革命者、建设者、改革者,1904—1969
曲折的登顶之路,1969—1977
2.放逐与回归,1969—1974
3.整顿,1974—1975
4.向前看,1975
5.靠边站,1976
查看完整
前言 探寻邓小平
导言 这个人和他的使命
邓小平的人生经历
1.革命者、建设者、改革者,1904—1969
曲折的登顶之路,1969—1977
2.放逐与回归,1969—1974
3.整顿,1974—1975
4.向前看,1975
5.靠边站,1976
查看完整
傅高义,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社会学家,精通中文和日文。1930年7月出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1950年毕业于俄亥俄州韦斯利大学。1958年获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在1963—1964年成为哈佛的博士后,学习中文和历史;被认为是美国唯一的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
他1961年开始在哈佛学习中文和中古历史,在哈佛有着“中国先生”的称号。1972年他作为费正清的继任人,成为东亚研究中心的第二任主任。1998年被选入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一直是受中国政府重视的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曾撰有《日本第一》、《日本的中产阶级》、《重整旗鼓一一重建美国实例分析》等著作。70年代始,对我国广东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考察和研究。撰有《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东:一个省会的规划和政治(1949-1968年)》。
叶永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主要…
查看完整
他1961年开始在哈佛学习中文和中古历史,在哈佛有着“中国先生”的称号。1972年他作为费正清的继任人,成为东亚研究中心的第二任主任。1998年被选入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一直是受中国政府重视的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曾撰有《日本第一》、《日本的中产阶级》、《重整旗鼓一一重建美国实例分析》等著作。70年代始,对我国广东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考察和研究。撰有《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东:一个省会的规划和政治(1949-1968年)》。
叶永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主要…
查看完整
《邓小平时代:一个改变中国人命运的时代》:
邓小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每一当代中国人的命运。解读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为逻辑,就是解读当代中国,解读个人命运背后的历史变局。
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巨著《邓小平时代:一个改变中国人命运的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书中涵盖丰富的中外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为数众多的作者访谈。对中美建交、华国锋历史评估、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巡等重大议题均有详述及剖析。本书既具学院研究的严谨专精,又对中国现实政治与事理人情有透彻把握,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
查看完整
邓小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每一当代中国人的命运。解读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为逻辑,就是解读当代中国,解读个人命运背后的历史变局。
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巨著《邓小平时代:一个改变中国人命运的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书中涵盖丰富的中外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为数众多的作者访谈。对中美建交、华国锋历史评估、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巡等重大议题均有详述及剖析。本书既具学院研究的严谨专精,又对中国现实政治与事理人情有透彻把握,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
查看完整
《邓小平时代:一个改变中国人命运的时代》:
前言 探寻邓小平
导言 这个人和他的使命
邓小平的人生经历
1.革命者、建设者、改革者,1904—1969
曲折的登顶之路,1969—1977
2.放逐与回归,1969—1974
3.整顿,1974—1975
4.向前看,1975
5.靠边站,1976
6.复出,1977—1978
开创邓小平时代,1978—1980
7.三个转折点,1978
8.为自由设限,1978—1979
9.苏联—越南的威胁,1978—1979
10.向日本开放,1978
11.向美国开放,1978—1979
12.重组领导班子,1979—1980
邓小平时代,1978—1989
13.邓小平的统制术
14.广东和福建的试验,1979—1984
15.经济调整和农村改革,1978—1982
16.加快经济发展和开放步伐,1982—1989
17.台湾、香港以及西藏问题
18.为军事现代化做准备
19.政治的潮起潮落
邓小平时代的挑战,1989——1992
20.北京,1989
21.稳住阵脚,1989—1992
22 邓小平的终曲:南方之行,1992
邓小平的历史地位
23.转型的中国
注释
索引
《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
序
小引
第一章 大转折前的急转弯
第二章 中共中央“群龙有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们夤夜上玉泉山
急派“文官武将”耿飚管制电台
迟浩田奉命进驻《人民日报》
中国新闻界最初遵命保持沉默
两报一刊社论泄露中共“最大机密”
“按既定方针办”背后的尖锐斗争
“篡改毛主席指示”的帽子物归原主
第三章 华国锋确立了领袖地位
华国锋一上台就“照过去方针办”
邓小平给华国锋写信
上海问题得以“和平解决”
中共中央公布粉碎“四人帮”
诗人贺敬之又“放声歌唱”了
“双庆大会”席卷全中国
人们关注着上海的大游行
华国锋在万众欢呼声中登上天安门城楼
华国锋成了“当之无愧”的领袖
第四章 “宣传华国锋”的热潮
“毛主席放心,我们放心”
“你办事,我放心”的争议
“华主席”置于“党中央”之上
“英明领袖”成了华国锋的专用词
毛泽东曾四次否定了自己选定的接班人
毛泽东局促中第五次选择接班人
铺天盖地地为华国锋歌功颂德的热潮
第五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
华国锋姓苏不姓华
成为毛泽东故乡的“父母官”
引起毛泽东的注意
华国锋第一次在中共中央全会上发言
积极投入“反右派运动”
面对来自庐山的大震荡
三次受到毛泽东赞扬
在“文革”动乱中仍稳步上升
扩建韶山革命纪念地
毛泽东向斯诺介绍华国锋
华国锋的“平民情结”
华国锋从湖南跃入中央
毛泽东对于党、政、军接班人的安排
华国锋历史性的一天
第六章 “两个凡是”的迷误
粉碎“四人帮”是“文革”的“胜利”?!
“四人帮”极“左”乎?极右乎?
华国锋强调继续“批邓”
新的难题接踵而来
终于提出“两个凡是”
第七章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
邓小平成了中国的“焦点人物”
华国锋左右为难
华国锋的讲话使“气温”骤降
陈云等呼吁为邓小平平反
华国锋步步后退
邓小平终于重新工作
邓小平第一个抨击“两个凡是”
《人民日报》的内部材料惊动了华国锋
邓小平成为中共“第三号人物”
邓小平向“两个估计”开了一炮
华国锋主持下的中共十一大
全国科学大会的幕后斗争
第八章 精心选择突破口
人们惊呼“黑线”又重来
聂荣臻和陈云强调实事求是
胡耀邦成为邓小平的得力助手
中共中央党校成了胡耀邦的阵地
《理论动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胡耀邦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两个凡是”使平反工作无法深入开展
南京出了个胡福明
北京的孙长江与胡福明不谋而合
《人民日报》打响第一炮
关键时刻来了杨西光
胡耀邦一锤定音
《光明日报》终于推出“特约评论员”文章
第九章 尖锐对立的20天
11日:征讨“两个凡是”的檄文发表
12日深夜:吴冷西来电
吴冷西曾是《人民日报》第二任总编
13日:胡耀邦说“历史潮流滚滚向前”
17日:汪东兴质问“哪个中央的意见?”
18日:张平化向各地“打招呼”
19日:熊复说《红旗》要“慎重”
29日:华国锋强调“团结”和“纪律”
6月2日:邓小平给予最有力的支持
第十章 “真理标准”大论战
汪东兴发出“下不为例”的警告
《人民日报》偏偏再来一例
《哲学研究》出马呼应
罗瑞卿大将鼎力相助
《解放军报》和《人民日报》并肩作战
批判“两个凡是”的又一记重锤响鼓
甘肃第一个发出响应的声音
科学家加入战斗行列
中共高层的不同表态
邓力群的报告吸引上千听众
周扬尖锐批判“两个凡是”
第十一章 大论战推向全国
黑龙江爆发“红与黑”之争
新疆率先出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书
辽宁批判“特殊身份”论
邓小平在吉林再批“两个凡是”
“真理标准”大论战推向全国
湖南终于赶上“末班车”
两个“特写镜头”
“《人民》上天,《红旗》落地”
谭震林给《红旗》出了难题
邓小平说《红旗》“不卷入”就是卷入
《红旗》终于“后院起火”
第十二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国务院务虚会受到好评
邓小平的建议成了“会议的中心”
陈云作了“爆炸性”发言
陈云发言引起强烈反响
发生“《中国青年》风波”
“天安门事件”终于平反
为彭德怀平反的艰难历程
陶铸女儿《一封终于发出的信》引起震动
华国锋宣布八条决定
华国锋承认“两个凡是”错了
华国锋提出“新的大跃进”
“经济专家”陈云强调“稳重”
邓小平作了历史性的总结
第十三章 新时期的里程碑
与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紧紧衔接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
胡乔木主笔起草《公报》
中国列车驶离“左”的轨道
确定“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
平反假案,纠正错案,昭雪冤案
胡耀邦评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胡乔木批判华国锋“左”的理论
所谓“右倾”和“非毛化”
以邓小平视角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局限
尾 声 华国锋的“淡出”
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职务
政治局召开9次会议解决华国锋问题
华国锋只是一个过渡
华国锋平静的晚年生活
华国锋之逝
后记
^ 收 起
前言 探寻邓小平
导言 这个人和他的使命
邓小平的人生经历
1.革命者、建设者、改革者,1904—1969
曲折的登顶之路,1969—1977
2.放逐与回归,1969—1974
3.整顿,1974—1975
4.向前看,1975
5.靠边站,1976
6.复出,1977—1978
开创邓小平时代,1978—1980
7.三个转折点,1978
8.为自由设限,1978—1979
9.苏联—越南的威胁,1978—1979
10.向日本开放,1978
11.向美国开放,1978—1979
12.重组领导班子,1979—1980
邓小平时代,1978—1989
13.邓小平的统制术
14.广东和福建的试验,1979—1984
15.经济调整和农村改革,1978—1982
16.加快经济发展和开放步伐,1982—1989
17.台湾、香港以及西藏问题
18.为军事现代化做准备
19.政治的潮起潮落
邓小平时代的挑战,1989——1992
20.北京,1989
21.稳住阵脚,1989—1992
22 邓小平的终曲:南方之行,1992
邓小平的历史地位
23.转型的中国
注释
索引
《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
序
小引
第一章 大转折前的急转弯
第二章 中共中央“群龙有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们夤夜上玉泉山
急派“文官武将”耿飚管制电台
迟浩田奉命进驻《人民日报》
中国新闻界最初遵命保持沉默
两报一刊社论泄露中共“最大机密”
“按既定方针办”背后的尖锐斗争
“篡改毛主席指示”的帽子物归原主
第三章 华国锋确立了领袖地位
华国锋一上台就“照过去方针办”
邓小平给华国锋写信
上海问题得以“和平解决”
中共中央公布粉碎“四人帮”
诗人贺敬之又“放声歌唱”了
“双庆大会”席卷全中国
人们关注着上海的大游行
华国锋在万众欢呼声中登上天安门城楼
华国锋成了“当之无愧”的领袖
第四章 “宣传华国锋”的热潮
“毛主席放心,我们放心”
“你办事,我放心”的争议
“华主席”置于“党中央”之上
“英明领袖”成了华国锋的专用词
毛泽东曾四次否定了自己选定的接班人
毛泽东局促中第五次选择接班人
铺天盖地地为华国锋歌功颂德的热潮
第五章 华国锋走过的道路
华国锋姓苏不姓华
成为毛泽东故乡的“父母官”
引起毛泽东的注意
华国锋第一次在中共中央全会上发言
积极投入“反右派运动”
面对来自庐山的大震荡
三次受到毛泽东赞扬
在“文革”动乱中仍稳步上升
扩建韶山革命纪念地
毛泽东向斯诺介绍华国锋
华国锋的“平民情结”
华国锋从湖南跃入中央
毛泽东对于党、政、军接班人的安排
华国锋历史性的一天
第六章 “两个凡是”的迷误
粉碎“四人帮”是“文革”的“胜利”?!
“四人帮”极“左”乎?极右乎?
华国锋强调继续“批邓”
新的难题接踵而来
终于提出“两个凡是”
第七章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
邓小平成了中国的“焦点人物”
华国锋左右为难
华国锋的讲话使“气温”骤降
陈云等呼吁为邓小平平反
华国锋步步后退
邓小平终于重新工作
邓小平第一个抨击“两个凡是”
《人民日报》的内部材料惊动了华国锋
邓小平成为中共“第三号人物”
邓小平向“两个估计”开了一炮
华国锋主持下的中共十一大
全国科学大会的幕后斗争
第八章 精心选择突破口
人们惊呼“黑线”又重来
聂荣臻和陈云强调实事求是
胡耀邦成为邓小平的得力助手
中共中央党校成了胡耀邦的阵地
《理论动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胡耀邦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两个凡是”使平反工作无法深入开展
南京出了个胡福明
北京的孙长江与胡福明不谋而合
《人民日报》打响第一炮
关键时刻来了杨西光
胡耀邦一锤定音
《光明日报》终于推出“特约评论员”文章
第九章 尖锐对立的20天
11日:征讨“两个凡是”的檄文发表
12日深夜:吴冷西来电
吴冷西曾是《人民日报》第二任总编
13日:胡耀邦说“历史潮流滚滚向前”
17日:汪东兴质问“哪个中央的意见?”
18日:张平化向各地“打招呼”
19日:熊复说《红旗》要“慎重”
29日:华国锋强调“团结”和“纪律”
6月2日:邓小平给予最有力的支持
第十章 “真理标准”大论战
汪东兴发出“下不为例”的警告
《人民日报》偏偏再来一例
《哲学研究》出马呼应
罗瑞卿大将鼎力相助
《解放军报》和《人民日报》并肩作战
批判“两个凡是”的又一记重锤响鼓
甘肃第一个发出响应的声音
科学家加入战斗行列
中共高层的不同表态
邓力群的报告吸引上千听众
周扬尖锐批判“两个凡是”
第十一章 大论战推向全国
黑龙江爆发“红与黑”之争
新疆率先出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书
辽宁批判“特殊身份”论
邓小平在吉林再批“两个凡是”
“真理标准”大论战推向全国
湖南终于赶上“末班车”
两个“特写镜头”
“《人民》上天,《红旗》落地”
谭震林给《红旗》出了难题
邓小平说《红旗》“不卷入”就是卷入
《红旗》终于“后院起火”
第十二章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国务院务虚会受到好评
邓小平的建议成了“会议的中心”
陈云作了“爆炸性”发言
陈云发言引起强烈反响
发生“《中国青年》风波”
“天安门事件”终于平反
为彭德怀平反的艰难历程
陶铸女儿《一封终于发出的信》引起震动
华国锋宣布八条决定
华国锋承认“两个凡是”错了
华国锋提出“新的大跃进”
“经济专家”陈云强调“稳重”
邓小平作了历史性的总结
第十三章 新时期的里程碑
与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紧紧衔接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
胡乔木主笔起草《公报》
中国列车驶离“左”的轨道
确定“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
平反假案,纠正错案,昭雪冤案
胡耀邦评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胡乔木批判华国锋“左”的理论
所谓“右倾”和“非毛化”
以邓小平视角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局限
尾 声 华国锋的“淡出”
华国锋辞去中共中央主席职务
政治局召开9次会议解决华国锋问题
华国锋只是一个过渡
华国锋平静的晚年生活
华国锋之逝
后记
^ 收 起
傅高义,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社会学家,精通中文和日文。1930年7月出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1950年毕业于俄亥俄州韦斯利大学。1958年获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在1963—1964年成为哈佛的博士后,学习中文和历史;被认为是美国唯一的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
他1961年开始在哈佛学习中文和中古历史,在哈佛有着“中国先生”的称号。1972年他作为费正清的继任人,成为东亚研究中心的第二任主任。1998年被选入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一直是受中国政府重视的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曾撰有《日本第一》、《日本的中产阶级》、《重整旗鼓一一重建美国实例分析》等著作。70年代始,对我国广东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考察和研究。撰有《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东:一个省会的规划和政治(1949-1968年)》。
叶永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主要著作有:“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四人帮”兴衰》--《江青传》、《张春桥传》、《王洪文传》、《姚文元传》以及《陈伯达传》,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写照。此外还著有《陈云之路》、《胡乔木传》、《傅雷与傅聪》,以及超级畅销书《小灵通漫游未来》、《十万个为什么》等。新近著有“叶永烈世界观”之《真实的朝鲜》、《美国自由行》、《欧洲自由行》、《俄罗斯自由行》等。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传记文学家奖”。 2005年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 收 起
他1961年开始在哈佛学习中文和中古历史,在哈佛有着“中国先生”的称号。1972年他作为费正清的继任人,成为东亚研究中心的第二任主任。1998年被选入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一直是受中国政府重视的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曾撰有《日本第一》、《日本的中产阶级》、《重整旗鼓一一重建美国实例分析》等著作。70年代始,对我国广东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考察和研究。撰有《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东:一个省会的规划和政治(1949-1968年)》。
叶永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主要著作有:“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四人帮”兴衰》--《江青传》、《张春桥传》、《王洪文传》、《姚文元传》以及《陈伯达传》,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写照。此外还著有《陈云之路》、《胡乔木传》、《傅雷与傅聪》,以及超级畅销书《小灵通漫游未来》、《十万个为什么》等。新近著有“叶永烈世界观”之《真实的朝鲜》、《美国自由行》、《欧洲自由行》、《俄罗斯自由行》等。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传记文学家奖”。 2005年获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作家奖。
^ 收 起
《邓小平时代:一个改变中国人命运的时代》:
邓小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每一当代中国人的命运。解读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为逻辑,就是解读当代中国,解读个人命运背后的历史变局。
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巨著《邓小平时代:一个改变中国人命运的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书中涵盖丰富的中外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为数众多的作者访谈。对中美建交、华国锋历史评估、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巡等重大议题均有详述及剖析。本书既具学院研究的严谨专精,又对中国现实政治与事理人情有透彻把握,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
《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
关于邓小平在1978年重要历史关头力挽狂澜、改变中国命运的全景记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到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并未立即走上发展的轨道,而是深受“两个凡是”为代表的极左路线的干扰,这两年时间是中国当代惊心动魄的历史时期,发生了很多鲜为人知、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
在这样一个艰难曲折的历史转折过程中,邓小平作为一代杰出政治家,充分发挥了他的大智大勇,以巨大的政治和理论勇气,摆脱长期“左”的错误束缚,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进程,挽救了中国,凸显了邓小平作为一代杰出政治家的大智大勇。
深具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仅是一次会议,围绕着它,前前后后发生了众多历史事件,叶永烈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收集资料、查阅文献,披沙拣金、去伪存真撰写了这部历史巨著,真实记录了从 “文革”结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历史转折时期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描述了参与其中的诸多重要人物,展示了思想解放的艰难历程。全书从粉碎“四人帮”落笔,详尽记叙了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批判“两个凡是”,与极左路线的斗争,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的召开等历史事件。本书具有极高的可读性,是一部深具珍贵历史价值的巨作。
在这本新修订的《邓小平改变中国》中,作者新增了大量材料,吸收了2008年至今党史研究的新成果,更加真实完整地记录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政治交锋的台前幕后,值得阅读和收藏。
^ 收 起
邓小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每一当代中国人的命运。解读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为逻辑,就是解读当代中国,解读个人命运背后的历史变局。
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巨著《邓小平时代:一个改变中国人命运的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书中涵盖丰富的中外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为数众多的作者访谈。对中美建交、华国锋历史评估、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巡等重大议题均有详述及剖析。本书既具学院研究的严谨专精,又对中国现实政治与事理人情有透彻把握,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
《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
关于邓小平在1978年重要历史关头力挽狂澜、改变中国命运的全景记录。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到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并未立即走上发展的轨道,而是深受“两个凡是”为代表的极左路线的干扰,这两年时间是中国当代惊心动魄的历史时期,发生了很多鲜为人知、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
在这样一个艰难曲折的历史转折过程中,邓小平作为一代杰出政治家,充分发挥了他的大智大勇,以巨大的政治和理论勇气,摆脱长期“左”的错误束缚,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进程,挽救了中国,凸显了邓小平作为一代杰出政治家的大智大勇。
深具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仅是一次会议,围绕着它,前前后后发生了众多历史事件,叶永烈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收集资料、查阅文献,披沙拣金、去伪存真撰写了这部历史巨著,真实记录了从 “文革”结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历史转折时期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描述了参与其中的诸多重要人物,展示了思想解放的艰难历程。全书从粉碎“四人帮”落笔,详尽记叙了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批判“两个凡是”,与极左路线的斗争,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的召开等历史事件。本书具有极高的可读性,是一部深具珍贵历史价值的巨作。
在这本新修订的《邓小平改变中国》中,作者新增了大量材料,吸收了2008年至今党史研究的新成果,更加真实完整地记录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政治交锋的台前幕后,值得阅读和收藏。
^ 收 起
比价列表
商家 | 评价 (0) | 折扣 | 价格 |
暂无 | 京东缺货N个月 | 6小时前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