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自入关至王朝结束,历经二百多年,从开国的努尔哈赤,到康雍乾的盛世,同治光绪的维新振作,再步入晚期的衰弱不振,都揭示了一国之兴衰与帝位人选密不可分的关系。《清朝的皇帝》系列是高阳多年研究的心血结晶,历述大清历代皇帝之行谊,深入剖析大清由盛转衰的原因。内容鞭辟入里,见解独到,亦至情至性,堪称高阳的代表巨著。是文人士子读史之必备,也是爱好历史小说者不可不读之作。
清朝的皇帝一:开国雄主,讲述以下几个皇帝。
清太祖——努尔哈赤(1559~1626)
清王朝的奠基者,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东北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于宁远城之役被明将袁崇焕炮石击伤,忧愤而死。清朝建立后,被追尊为清太祖。
清太宗——皇太极(1592~1643)
清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称天聪汗。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为清王朝统治政权的确立打下了基础。1636年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
清世祖——顺治(1638~1661)
名福临,皇太极的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六岁即位,由叔父多尔衮和堂叔济尔哈朗摄政,是大清入关的一个皇帝,在位十八年,为康乾盛世立下良基。他与董小宛的一段情缘,更增添了史家诸多的兴趣与考证。
清朝的皇帝二:皇清盛世,讲述以下几个皇帝。
清圣祖——康熙(1654~1722)
顺治帝福临第三子,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长的皇帝。智擒鳌拜,剿撤三藩,南收台湾,北拒沙俄,西征蒙古,兴修水利,鼓励垦荒,薄赋轻税,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启了大清盛世。
清世宗——雍正(1678~1735)
康熙的第四个儿子,在位十三年。励精图治,力求改革,整顿吏治,但亦工于心计,设立军机处。平定青海,安定西藏,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清高宗——乾隆(1711~1799)
雍正的第四个儿子,在位六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长、年寿高的皇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为康乾盛世的局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清朝的皇帝三:盛衰之际,讲述以下几个皇帝。
清高宗——乾隆(1711~1799)
雍正的第四个儿子,在位六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长、年寿高的皇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为康乾盛世的局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清仁宗——嘉庆(1760~1820)
乾隆的第十五个儿子,在位二十五年,惩治贪官和珅,肃清了吏治。他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清朝落后于世界大潮,同时,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大清王朝由盛转衰。
清宣宗——道光(1782~1850)
嘉庆的次子,在位三十年,继位之初,就面临严重的内外危机,为力图振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企图中兴。鸦片战争爆发之际,也签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不平的条约。
清朝的皇帝四:走向式微,讲述以下几个皇帝。
清文宗——咸丰(1831~1861)
道光第四子,在位仅十一年,登基时,正是大清国库空虚、军伍废弛、吏治腐败之时,加之天灾和民间起义不断。他在重大事件面前大都优柔寡断,束手无策,且迷于酒色,荒废朝政,期间对外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将中国东北大片土地割让给俄国,使中国丧失了主权。
清穆宗——同治(1856~1875)
咸丰的独子,在位十三年,其生母为慈禧太后。六岁继位,因年幼,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至同治十二年方才亲政,次年病逝。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当朝重臣,曾办洋务运动,号称“同治中兴”,但实际权力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清朝的皇帝五:日落西山,讲述以下几个皇帝。
清穆宗——同治(1856~1875)
咸丰的独子,生母即慈禧太后。六岁即位,因年幼,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至同治十二年方才亲政。曾办洋务新政,任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重臣,号称“同治中兴”。但实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只能抑郁而终。
清德宗——光绪(1871~1908)
醇亲王的儿子,慈禧的外甥,登基时只有四岁。至光绪十六岁时,慈禧名义上“归政”,实际仍掌握大权。期间发生甲午战争,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光绪二十四年下诏变法,但终招致慈禧太后为主的守旧派的反对,德宗从此被幽禁,史称“百日维新”。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起事,引发八国联军,北京沦陷,之后签下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光绪终饮恨病逝,在位三十四年。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