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局中局(1-2)(套装共2册)
作者:马伯庸 著
出版:凤凰出版社 2012.9
页数:602
定价:64.00 元
ISBN-13:9787550614871
ISBN-10:7550614873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为古董界掌眼的
神秘组织五脉“明眼梅花”
有人做旧,就有人掌眼。有人被打了眼,自然就有人帮着砸浆。这五脉传承久远,掌的是整个古董行当的眼,定的是鉴宝圈的心。只要过了他们的手,真伪就算定了,全天下走到哪里都认。所以五脉凑在一起,又叫做“明眼梅花”。这五脉一不欺行霸市,二不倒买倒卖,靠的是一手识真断假的本事,一直替整个圈子扛鼎掌眼,从未含糊。你看改革开放以后古董业这么兴旺,就有明眼梅花在背后的功劳。
第二章 民国文物大案——武则天明堂玉佛头失窃案
则天明堂,那在中国建筑史上属于空前绝后的一个杰作。这间明堂方圆百米,高也是百米,极其华丽宏伟,在古代算得上是超大型建筑,被认为是唐代风范的极致体现——可惜建成以后没两年,就失火烧没了,不然留到现在,绝对是和故宫、乾陵、长城什么的并称古代奇观。武则天对明堂如此重视,里面供奉着的东西,自然也是海内少有的奇珍异宝。随便一样东西流传到现在,都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我爷爷许一城居然盗卖明堂里的玉佛头,那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第三章 先有天津沈阳道,后有北京潘家园
这地方别看简陋破落,可着实出过不少好东西,像什么乾隆龙纹如意耳葫芦瓶、成化九秋瓶之类的,都是从这里淘出来的。今天是周末,来的人更多,热闹程度不输潘家园,满耳朵听到的不是京片子就是卫嘴子。北京鉴古界的人,没事儿都会来这晃一圈,我先前也来过几次,认识个把熟人。
第四章 智斗青铜器赝品世家
八十年代初,专家开发出一种新的青铜器鉴别方法。古人在用泥范铸造比较复杂的青铜器时,会用一些细小的金属片连接在范型之间,用来固定。待得浇铸成功,泥范被去掉以后,这些细小金属片有可能会被烧熔留在器物中,或造成微小空腔。通过×光对青铜器的扫描,垫片的痕迹便成为区分真赝的标准之一。结果这个研究成果公布没几年,安阳市面上的赝品青铜器就已经出现了不规则的金属垫片,与真品几无二致……
第五章 《素鼎录》:金石鉴定的权威秘笈
《素鼎录》是金石鉴定的权威之书,凝结了白字门历代心得,江湖上一直流传,得到此书,则金石无忧。郑国渠是专做青铜器赝品的,这书对他来说,就像是化学家拿到元素周期表、军人拿到作战地图一样,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
第六章 拍卖场上鉴宋碑
别看是政府主办,用的还是古董圈的老一套规矩,叫“撒豆成兵”。参加拍卖的都叫“神仙”,每人手里一把豆子,一个碗,事先约定好一粒豆子顶多少钱。叫价的时候,数好豆子扣到碗里,推到“判官”跟前。判官看过所有的碗中豆,把价少的一个退回去,剩下的按照豆子多少,依次还给神仙。再竞一轮,可以加豆子,但不能减。周而复始,一直竞价到只剩一个碗为止。这规矩的妙处在于,全程只有“判官”知道“神仙”们的具体出价。“神仙”们只知道自己的豆子数排在第几,却不知道上家与下家到底搁了多少豆子。
第七章 寻找海螺山
胜严寺的佛像,是一个指示方位的坐标。我研究了一下明堂遗址和龙门石窟之间的距离与方位关系,并把这个关系套在胜严寺里,龙门石窟是在洛阳明堂遗址的东南方向大约十五公里左右。如果我的理论成立,那尊神秘的卢舍那佛像,应该也在胜严寺东南十五公里的地方——那里恰好是秦岭山中。
……
第八章 真假古董的密码
第九章 幕后主使人老朝奉浮出水面
第十章 佛头到底是真还是假?
尾声
马伯庸,著名作家,公认的“文字鬼才”,功底扎实,文风多变,作品广为流传。曾获2005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和2010年人民文学奖散文奖。
古董造假、字画仿冒,古已有之。东晋时,康昕仿冒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连他儿子王献之也辨认不出来;宋朝皇帝宋徽宗喜欢造假,仿制了一大批商代的青铜兵器,摆在宫廷里,乐此不疲。在古董斑驳的纹理中,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时代的风貌,它的价值,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但可怜的人类却只会用金钱去衡量它。而本来一文不值的东西,精心涂抹一番,就可以价值连城;巨大的利益,令无数人铤而走险,更有一些家族,父传子,子传孙,世世代代在这个晦暗不明、凶险万状的江湖上营生。
许愿就是这样一个家族的传人,北京城琉璃厂一家古董店的店主,30岁,平时靠家传的半本鉴宝书混饭吃,青铜玉器、字画金石,一眼就断得出真伪,说得出渊源传承,靠这点儿绝活,过着平静而滋润的日子。但有一天,一个突然到来的访客,把他带进了一个做梦都想不到的阴谋中,一件坊间传说的稀世珍宝,竟然和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几十年前做的局,竟然已经编排进自己的命运。许愿将使出浑身解数,置身生死之间,和蛰伏了几十年的各方神圣斗智斗勇,和古董江湖里造假做局的各种奇技淫巧一一遭遇……
翻开《古董局中局》,了解古董行当里的文化传承与江湖险恶。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