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先秦编
概述
第一章 商周宗教思想
第一节 中国思想的起源
第二节 商代与西周的宗教思想
第三节 早期五行说与阴阳说
第四节 西周末年宗教思想的动摇
第二章 春秋时代的思想
第一节 春秋时代思想的两重性
第二节 春秋时代的重人、重民思想
第三节 春秋时期的阴阳五行说
第四节 春秋时代的伦理观念
第五节 《孙武兵法》的军事思想
附:孙膑和《孙膑兵法》
第三章 孔于思想
第一节 孑L子创建儒家学派
第二节 孑L子儒学的核心是“人学”
第三节 孔子“和而不同”的会通之学
第四节 孔子文质统一的才德思想
第五节 孔子教育实践的特点
第四章 墨于思想
第一节 墨子和墨家团体
第二节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第三节 墨子的“尚贤”“尚同”思想
第四节 墨子的“天志”“非命”思想
第五章 《老子》的思想学说
第一节 老子和道家学派
第二节 《老子》书中的“道”
第三节 《老子》“柔弱胜刚强”的人生哲学
第四节 《老子》的“无为而治”
第六章 郭店楚简、上博简与孟、苟学术
第一节 郭店楚简、上博简对性、情的看法
第二节 郭店楚简《五行》的基本思想倾向
第七章 孟子思想
第一节 孔孟之间的儒家师承关系
第二节 孟子的“仁政”说
第三节 孟子的性善说和伦理思想
第四节 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
第五节 孟子与杨、墨等学派的辩论
第八章 庄子思想与道家别派
第一节 庄子和庄子的“大宗师”
第二节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思想
第三节 庄子的社会思想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道家别派
第九章 名辩思潮
第一节 名辩思潮的形成
第二节 惠施的辩学
第三节 公孙龙的辩学
第四节 后期墨家的科学知识与辩学
第十章 《易传》与阴阳五行学说的神秘化
第一节 《易传》的思想体系
第二节 邹衍的学说
第三节 兼收并蓄的《吕氏春秋》
第十一章 战国百家之学的总结——苟于思想
第一节 荀子与百家之学
第二节 “明于天人之分”的理论
第三节 认识论与逻辑思想
第四节 性恶论和社会思想
第十二章 法家及其总结者韩非
第一节 前期法家的历史悲剧
第二节 韩非的法治思想
第三节 韩非的历史进化观
第四节 韩非论“道”“理”
第十三章 先秦时期思想史料介绍
第一节 范围和通例
第二节 《周易》《尚书》《诗经》和《左传》《国语》
第三节 诸子著述
第四节 文物资料
第二编 秦汉编
概述
第一章 秦与汉初的社会及诸子学说的复兴和黄老之学
第一节 秦与汉初的社会及思想
第二节 云梦秦简的学术思想
……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编
第四编 隋唐编
第五编 宋元编
第六编 明清编
第七编 近代编
后记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