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套装共4册) 《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
作者:[美] 布莱恩·拉姆,[美] 斯蒂芬·布雷耶,等 著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
定价:170.00 元
ISBN-10:7301215347
ISBN-13:9787301215340 去豆瓣看看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
定价:170.00 元
ISBN-10:7301215347
ISBN-13:9787301215340 去豆瓣看看
《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
译者导言:探寻守护公正者的内心世界
序言
约翰·罗伯茨:我们并非政府的一个政治分支
安东宁·斯卡利亚:我只喜欢大功告成的感觉
安东尼·肯尼迪:说服自己,才能说服别人
克拉伦斯·托马斯:我更喜欢聆听和安静地思考
露丝·巴德·金斯伯格:全力以赴,办好下一个案子
斯蒂芬·布雷耶:这里没有党派纷争与拉帮结派
塞缪尔·阿利托我:我不喜欢模棱两可的语气
查看完整
译者导言:探寻守护公正者的内心世界
序言
约翰·罗伯茨:我们并非政府的一个政治分支
安东宁·斯卡利亚:我只喜欢大功告成的感觉
安东尼·肯尼迪:说服自己,才能说服别人
克拉伦斯·托马斯:我更喜欢聆听和安静地思考
露丝·巴德·金斯伯格:全力以赴,办好下一个案子
斯蒂芬·布雷耶:这里没有党派纷争与拉帮结派
塞缪尔·阿利托我:我不喜欢模棱两可的语气
查看完整
布莱恩·拉姆,C-SPAN电视台创立者、首席执行官和资深出镜主持人。
苏珊·斯温,C-SPAN电视台联席总裁和出镜主持人,在C-SPAN已出版的6本图书中担任主编。
马克·法卡斯,C-SPAN电视台纪录片资深制片人。
何帆,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业余从事法政作品著译。著有《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2010)等,译有《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2012)、《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2011)、《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2010)、《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哈里·布莱克门的最高法院之路》(2011)、《作为法律史学家的狄更斯》(2009)。主编有"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传记译丛"。 斯蒂芬·布雷耶(Stephen Breyer),1938年5月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现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
查看完整
苏珊·斯温,C-SPAN电视台联席总裁和出镜主持人,在C-SPAN已出版的6本图书中担任主编。
马克·法卡斯,C-SPAN电视台纪录片资深制片人。
何帆,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业余从事法政作品著译。著有《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2010)等,译有《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2012)、《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2011)、《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2010)、《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哈里·布莱克门的最高法院之路》(2011)、《作为法律史学家的狄更斯》(2009)。主编有"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传记译丛"。 斯蒂芬·布雷耶(Stephen Breyer),1938年5月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现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
查看完整
《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
美国总统位高权重,仍须定期更替,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却终身任职,深居简出,在被称为“大理石神殿”的宏伟建筑内审理案件,发布判决,守护着宪法与公正。一个拥有三亿多国民、上千枚核弹的超级大国,司法公正为何交由这九人守护?在这条司法“流水线”上,作为最终产品的“公正判决”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美国人民又凭什么信任他们的司法能力和职业操守?带着上述疑问,公共事务电视台(C-SPAN)采访了九位现任大法官和三位离任大法官。所有大法官出镜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这在美国历史上尚是首次。这些珍贵的访谈记录,都收录在这本书内。
《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中,大法官们用生动、通俗的语言,详细解读了美国有权力,也神秘的政府机构的内部运作。他们畅谈自己的司法理念、奋斗经历,对最高法院的决策内幕也不讳言,大量内容都是首度公开。中国读者可以藉此了解到:美国最高法院…
查看完整
美国总统位高权重,仍须定期更替,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却终身任职,深居简出,在被称为“大理石神殿”的宏伟建筑内审理案件,发布判决,守护着宪法与公正。一个拥有三亿多国民、上千枚核弹的超级大国,司法公正为何交由这九人守护?在这条司法“流水线”上,作为最终产品的“公正判决”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美国人民又凭什么信任他们的司法能力和职业操守?带着上述疑问,公共事务电视台(C-SPAN)采访了九位现任大法官和三位离任大法官。所有大法官出镜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这在美国历史上尚是首次。这些珍贵的访谈记录,都收录在这本书内。
《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中,大法官们用生动、通俗的语言,详细解读了美国有权力,也神秘的政府机构的内部运作。他们畅谈自己的司法理念、奋斗经历,对最高法院的决策内幕也不讳言,大量内容都是首度公开。中国读者可以藉此了解到:美国最高法院…
查看完整
《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
译者导言:探寻守护公正者的内心世界
序言
约翰·罗伯茨:我们并非政府的一个政治分支
安东宁·斯卡利亚:我只喜欢大功告成的感觉
安东尼·肯尼迪:说服自己,才能说服别人
克拉伦斯·托马斯:我更喜欢聆听和安静地思考
露丝·巴德·金斯伯格:全力以赴,办好下一个案子
斯蒂芬·布雷耶:这里没有党派纷争与拉帮结派
塞缪尔·阿利托我:我不喜欢模棱两可的语气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这里肯定没有公众想象的那么轻松
艾琳娜·卡根:穿上法袍,你就不再是平时的你
约翰·保罗·斯蒂文斯:我只是很喜欢这份工作
桑德拉·戴·奥康纳:对法官的批评之声让我忧心忡忡
戴维·苏特:这使得每个人都有了真正的参与感
附录一:他们了解最高法院
琼·比斯丘皮克:最大的挑战是向公众解释判决内容
德鲁·戴斯三世:这不是我的辩论,是大法官们的辩论
莱尔·丹尼斯顿:我对最高法院报道的前景比较悲观
莫琳·马奥尼:那些胜诉的案子,是我本来就该打赢的案子
詹姆斯·奥哈马:走进最高法院历史深处
威廉·苏特:法庭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
附录二:如何了解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网络资讯
历任大法官年表
C-SPAN近期关于公众对最高法院认识的民意调查
申请最高法院审理案件数及最高法院实际审理案件数(1980年-2010年)《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
译者导言:法官、民主与实用主义
中文版序言: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强大而独立的司法系统
阅读提示
导言
第Ⅰ部分 人民信任,来之不易
第一章 司法审查是反民主的吗
听听制宪者怎么说
霍茨波的追问
第二章 司法审查的建立:“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被逼入死角的最高法院
马歇尔的伟大创举
最高法院成功扩权了么
首席大法官的忧虑
第三章 当总统对法院说不:切诺基印第安人迁徙案
“让约翰?马歇尔自己执行判决”
切诺基人的“眼泪之路”
第四章 引发内战的判决:“德雷德?斯科特案”
被宪法搁置的难题
“公民”斯科特的自由
臭名昭著的判决
恶劣判决的连锁反应
“斯科特案”的教训
第五章 伞兵刺刀下执行的判决:小石城事件
力挽狂澜的“布朗案”
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决心
101空降师来了
司法至上的确立
第六章 最高法院何以最高:“布什诉戈尔案”
最高法院的“自残”
当服从判决成为公共习惯
第II部分 维系信任,法官何为
第七章 法官如何解释法律
原旨主义、政治风向与个人偏好
令宪法垂范久远的实用主义方法
第八章 最高法院与国会:立法意图与社会效果
以文本为导向的解释方法
基于立法意图与预期后果的解释
为什么要强调立法意图和预期后果
法官的选择
如何判断国会的立法意图
不能动辄宣布立法违宪
第九章 最高法院与行政分支:行政行为与相对专长
包罗万象的行政管理
行政法与司法审查
相对专长与司法尊重
对行政机关政策性决定的审查
对行政机关法律解释性决定的审查
作为“试金石”的相对专长
第十章 最高法院与各州政府:地方分权和辅从原则
中央集权还是地方自治
辅从原则与权力配置
为什么要限定联邦立法权限
国家大事还是地方事务
维护一个全国性的市场
尊重州权与地方权力
有效互动,服务人民
第十一章 最高法院与下级法院:专门分工与职能定位
各司其职的上下级法院
“霍恩案”:谁更擅长查明事实
“阿姆克姆案”: 让地区法院自己做主
第十二章 最高法院与先例:遵循先例与就事论事
“布朗案”:何时应舍弃稳定性
如何对待先例
压制推翻先例的诱惑
第III部分 守护宪法,捍卫自由
第十三章 恒久价值观和比例原则:“华盛顿禁枪案”
如何界定个人自由
我们宪法的价值观
合理使用比例原则
“赫勒案”:第二修正案的价值观
个人自由与社会安全的平衡
第十四章 国家安全与违宪问责制:“日裔公民拘押案”
战乱之时,法律失语
“平林案”:挑战战时宵禁令
“是松案”:夸大敌情的军方
颠倒是非的判决
被伤害的最高法院
第十五章 节制总统权力:“关塔那摩囚犯案”
为什么选择关塔那摩
“拉苏尔案”:海外囚犯的司法保护申请
“哈姆迪案”:“敌方战斗人员”里的美国公民
“哈姆丹案”:特别军事委员会的审判权
“布迈丁案”:违宪的国会新法
立足当下,就事论事
作为宪法守护者的最高法院
结论
回应霍茨波的追问
开启民智,维系民主
附录A:图片说明
附录B:关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致谢
译后记《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
批评的限度就是民主的尺度(译者序)
第一章 “关注他们的呐喊”
第二章 蒙哥马利的反击
第三章 南方的忧伤
第四章 初审失利
第五章 媒体噤声
第六章 自由的含义
第七章 言者有罪
第八章 “人生就是一场实验”
第九章 伟大的异议者
第十章 “三天过去了,共和国安然无恙!”
第十一章 向最高法院进军
第十二章 “永远都不是时候”
第十三章 最高司法殿堂上的交锋
第十四章 批评官员的自由
第十五章 “这是值得当街起舞的时刻”
第十六章 判决背后的纷争
第十七章 连锁反应
第十八章 “舞已结束”
第十九章 重绘蓝图?
第二十章 乐观主义者《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
译者序
序篇
第一部
第1章 联邦党人的思想战
第2章 善恶之争
第3章 待决问题
第4章 三驾马车
第5章 博大胸怀
第6章 流亡者归来?
第7章 福音派反击战
第8章 格格不入
第9章 向左走,向右走
第10章 保守主义节节败退的一年
第二部
第11章 危机边缘
第12章 紧锣密鼓
第13章 最终输家
第三部
第14章 开放年代
第15章 法律文化
第16章 演讲之前,说点什么
第17章 绿皮意见书
第18章 “我们行政分支不会这么做”
第19章 转折年代
第四部
第20章 出自上帝的“G”
第21章 罗伯茨法院
第22章 “我了解她的想法”
第23章 山雨欲来
第24章 “我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是……”
第25章 司法最低限度主义?
尾声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索引。
^ 收 起
译者导言:探寻守护公正者的内心世界
序言
约翰·罗伯茨:我们并非政府的一个政治分支
安东宁·斯卡利亚:我只喜欢大功告成的感觉
安东尼·肯尼迪:说服自己,才能说服别人
克拉伦斯·托马斯:我更喜欢聆听和安静地思考
露丝·巴德·金斯伯格:全力以赴,办好下一个案子
斯蒂芬·布雷耶:这里没有党派纷争与拉帮结派
塞缪尔·阿利托我:我不喜欢模棱两可的语气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这里肯定没有公众想象的那么轻松
艾琳娜·卡根:穿上法袍,你就不再是平时的你
约翰·保罗·斯蒂文斯:我只是很喜欢这份工作
桑德拉·戴·奥康纳:对法官的批评之声让我忧心忡忡
戴维·苏特:这使得每个人都有了真正的参与感
附录一:他们了解最高法院
琼·比斯丘皮克:最大的挑战是向公众解释判决内容
德鲁·戴斯三世:这不是我的辩论,是大法官们的辩论
莱尔·丹尼斯顿:我对最高法院报道的前景比较悲观
莫琳·马奥尼:那些胜诉的案子,是我本来就该打赢的案子
詹姆斯·奥哈马:走进最高法院历史深处
威廉·苏特:法庭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
附录二:如何了解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网络资讯
历任大法官年表
C-SPAN近期关于公众对最高法院认识的民意调查
申请最高法院审理案件数及最高法院实际审理案件数(1980年-2010年)《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
译者导言:法官、民主与实用主义
中文版序言: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强大而独立的司法系统
阅读提示
导言
第Ⅰ部分 人民信任,来之不易
第一章 司法审查是反民主的吗
听听制宪者怎么说
霍茨波的追问
第二章 司法审查的建立:“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被逼入死角的最高法院
马歇尔的伟大创举
最高法院成功扩权了么
首席大法官的忧虑
第三章 当总统对法院说不:切诺基印第安人迁徙案
“让约翰?马歇尔自己执行判决”
切诺基人的“眼泪之路”
第四章 引发内战的判决:“德雷德?斯科特案”
被宪法搁置的难题
“公民”斯科特的自由
臭名昭著的判决
恶劣判决的连锁反应
“斯科特案”的教训
第五章 伞兵刺刀下执行的判决:小石城事件
力挽狂澜的“布朗案”
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决心
101空降师来了
司法至上的确立
第六章 最高法院何以最高:“布什诉戈尔案”
最高法院的“自残”
当服从判决成为公共习惯
第II部分 维系信任,法官何为
第七章 法官如何解释法律
原旨主义、政治风向与个人偏好
令宪法垂范久远的实用主义方法
第八章 最高法院与国会:立法意图与社会效果
以文本为导向的解释方法
基于立法意图与预期后果的解释
为什么要强调立法意图和预期后果
法官的选择
如何判断国会的立法意图
不能动辄宣布立法违宪
第九章 最高法院与行政分支:行政行为与相对专长
包罗万象的行政管理
行政法与司法审查
相对专长与司法尊重
对行政机关政策性决定的审查
对行政机关法律解释性决定的审查
作为“试金石”的相对专长
第十章 最高法院与各州政府:地方分权和辅从原则
中央集权还是地方自治
辅从原则与权力配置
为什么要限定联邦立法权限
国家大事还是地方事务
维护一个全国性的市场
尊重州权与地方权力
有效互动,服务人民
第十一章 最高法院与下级法院:专门分工与职能定位
各司其职的上下级法院
“霍恩案”:谁更擅长查明事实
“阿姆克姆案”: 让地区法院自己做主
第十二章 最高法院与先例:遵循先例与就事论事
“布朗案”:何时应舍弃稳定性
如何对待先例
压制推翻先例的诱惑
第III部分 守护宪法,捍卫自由
第十三章 恒久价值观和比例原则:“华盛顿禁枪案”
如何界定个人自由
我们宪法的价值观
合理使用比例原则
“赫勒案”:第二修正案的价值观
个人自由与社会安全的平衡
第十四章 国家安全与违宪问责制:“日裔公民拘押案”
战乱之时,法律失语
“平林案”:挑战战时宵禁令
“是松案”:夸大敌情的军方
颠倒是非的判决
被伤害的最高法院
第十五章 节制总统权力:“关塔那摩囚犯案”
为什么选择关塔那摩
“拉苏尔案”:海外囚犯的司法保护申请
“哈姆迪案”:“敌方战斗人员”里的美国公民
“哈姆丹案”:特别军事委员会的审判权
“布迈丁案”:违宪的国会新法
立足当下,就事论事
作为宪法守护者的最高法院
结论
回应霍茨波的追问
开启民智,维系民主
附录A:图片说明
附录B:关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致谢
译后记《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
批评的限度就是民主的尺度(译者序)
第一章 “关注他们的呐喊”
第二章 蒙哥马利的反击
第三章 南方的忧伤
第四章 初审失利
第五章 媒体噤声
第六章 自由的含义
第七章 言者有罪
第八章 “人生就是一场实验”
第九章 伟大的异议者
第十章 “三天过去了,共和国安然无恙!”
第十一章 向最高法院进军
第十二章 “永远都不是时候”
第十三章 最高司法殿堂上的交锋
第十四章 批评官员的自由
第十五章 “这是值得当街起舞的时刻”
第十六章 判决背后的纷争
第十七章 连锁反应
第十八章 “舞已结束”
第十九章 重绘蓝图?
第二十章 乐观主义者《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
译者序
序篇
第一部
第1章 联邦党人的思想战
第2章 善恶之争
第3章 待决问题
第4章 三驾马车
第5章 博大胸怀
第6章 流亡者归来?
第7章 福音派反击战
第8章 格格不入
第9章 向左走,向右走
第10章 保守主义节节败退的一年
第二部
第11章 危机边缘
第12章 紧锣密鼓
第13章 最终输家
第三部
第14章 开放年代
第15章 法律文化
第16章 演讲之前,说点什么
第17章 绿皮意见书
第18章 “我们行政分支不会这么做”
第19章 转折年代
第四部
第20章 出自上帝的“G”
第21章 罗伯茨法院
第22章 “我了解她的想法”
第23章 山雨欲来
第24章 “我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是……”
第25章 司法最低限度主义?
尾声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索引。
^ 收 起
布莱恩·拉姆,C-SPAN电视台创立者、首席执行官和资深出镜主持人。
苏珊·斯温,C-SPAN电视台联席总裁和出镜主持人,在C-SPAN已出版的6本图书中担任主编。
马克·法卡斯,C-SPAN电视台纪录片资深制片人。
何帆,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业余从事法政作品著译。著有《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2010)等,译有《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2012)、《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2011)、《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2010)、《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哈里·布莱克门的最高法院之路》(2011)、《作为法律史学家的狄更斯》(2009)。主编有"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传记译丛"。 斯蒂芬·布雷耶(Stephen Breyer),1938年5月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现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先后毕业于斯坦福大学(1959)、牛津大学(1961)和哈佛法学院(1964),曾任司法部分管反托拉斯事务的助理司法部长的特别助理(1965-67)、哈佛法学院助理教授(1967-70)及教授(1970-80)、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1977-80)、"水门事件"特别检察组助理特别检察官(1973)、参议院司法委员会法律顾问(1974-1979)及首席法律顾问(1979-1980)、联邦第一巡回上诉法院法官(1980-1990)及首席法官(1990-1994)。1994年7月,经比尔·克林顿总统提名,被任命为最高法院大法官。著有《积极自由:美国宪法的民主解释论》(Active Liberty)、《打破恶性循环》(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规制及其改革》(Regulation and its Reform)等
^ 收 起
苏珊·斯温,C-SPAN电视台联席总裁和出镜主持人,在C-SPAN已出版的6本图书中担任主编。
马克·法卡斯,C-SPAN电视台纪录片资深制片人。
何帆,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业余从事法政作品著译。著有《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2010)等,译有《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2012)、《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2011)、《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2010)、《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哈里·布莱克门的最高法院之路》(2011)、《作为法律史学家的狄更斯》(2009)。主编有"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传记译丛"。 斯蒂芬·布雷耶(Stephen Breyer),1938年5月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现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先后毕业于斯坦福大学(1959)、牛津大学(1961)和哈佛法学院(1964),曾任司法部分管反托拉斯事务的助理司法部长的特别助理(1965-67)、哈佛法学院助理教授(1967-70)及教授(1970-80)、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1977-80)、"水门事件"特别检察组助理特别检察官(1973)、参议院司法委员会法律顾问(1974-1979)及首席法律顾问(1979-1980)、联邦第一巡回上诉法院法官(1980-1990)及首席法官(1990-1994)。1994年7月,经比尔·克林顿总统提名,被任命为最高法院大法官。著有《积极自由:美国宪法的民主解释论》(Active Liberty)、《打破恶性循环》(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规制及其改革》(Regulation and its Reform)等
^ 收 起
《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
美国总统位高权重,仍须定期更替,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却终身任职,深居简出,在被称为“大理石神殿”的宏伟建筑内审理案件,发布判决,守护着宪法与公正。一个拥有三亿多国民、上千枚核弹的超级大国,司法公正为何交由这九人守护?在这条司法“流水线”上,作为最终产品的“公正判决”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美国人民又凭什么信任他们的司法能力和职业操守?带着上述疑问,公共事务电视台(C-SPAN)采访了九位现任大法官和三位离任大法官。所有大法官出镜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这在美国历史上尚是首次。这些珍贵的访谈记录,都收录在这本书内。
《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中,大法官们用生动、通俗的语言,详细解读了美国有权力,也神秘的政府机构的内部运作。他们畅谈自己的司法理念、奋斗经历,对最高法院的决策内幕也不讳言,大量内容都是首度公开。中国读者可以藉此了解到:美国最高法院如何看待民意?民意“一边倒”的案子,会不会影响大法官们的判断?他们如何处理与国会、白宫的关系?喜欢什么样的庭辩风格,对律师有何建议?内部会议由谁说了算?判决书由谁起草?他们用不用Google检索资料,上不上Twitter发言,会不会在iPad或Kindle上阅读案卷?为丰富大家的理解,书后还附上了对最高法院现任书记官、前法官助理、前首席政府律师、出庭律师、资深记者和历史学家的访谈,从不同视角,向读者全面展示了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史渊源、职能定位和传统文化,方便大家进一步了解这些“法治与公正的守护神”。
《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
为什么法院说什么,美国人都会照办?“面对一位非洲法官抛出的疑问,斯蒂芬?布雷耶大法官试图给出答案。他回顾了”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切诺基印第安人案“、”黑奴公民身份案“和”小石城事件“,藉此提醒广大读者:最高法院在美国宪政体制中的无上,并非一朝一夕确立。历史教训表明,当最高法院的判决不被主流民意接受,甚至遭遇总统、国会的抵制时,司法机关保障人权、节制公权的作用将彻底失灵。经过几代大法官的孜孜努力,美国人民才将尊重并遵从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视为传统与习惯。
如今,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能说出《美国偶像》三位评委的姓名,却不知道三权分立是哪”三权“。布雷耶大法官对此忧心忡忡。他认为,民主政制的有效运行,既需要一个独立而强大的司法系统支撑,也取决于普罗大众的理解和认同。为维系人民对法院的信任,布雷耶结合”华盛顿禁枪案“、”日裔公民集中拘押案“、”关塔那摩囚犯案“等案件背后的重大争议,阐述了最高法院应当如何以务实态度,处理好与国会、内阁、各州、先例和下级法院的关系,推动实现切实可行的民主。为进一步开启民智,这位”当代美国有智慧的大法官“,用平实、通俗、浅显的语言,为广大非专业读者,撰写了这本《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
《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
1960年,因为一则批评性广告,警察局长沙利文以诽谤为由,将《纽约时报》告上法庭,并申请巨额赔偿。两审失利后,几乎被各地官员相继提起的索赔逼至绝境的《纽约时报》,奋起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在”《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中力挽狂澜,宣布”对公共事务的讨论应当不受抑制、充满活力并广泛公开“,维护了媒体、公民批评官员的自由。《纽约时报》资深记者、两度普利策奖得主安东尼?刘易斯以翔实史料、生动笔触,系统回顾了这起新闻自由史上的”里程碑“案件,并循此为线,串接起美国民众关于言论自由的司法抗争历史,完美展现了霍姆斯、布兰代斯、汉德、沃伦、布伦南、布莱克、韦克斯勒等伟大法官、律师的形象。
《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
讲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内部运作向来鲜为人知,专栏作家杰弗里?图宾通过采访大法官们与70多位法官助理,客观叙述了1990年至2007年间,联邦最高法院内部在堕胎、言论自由、种族平权、同性恋、政教关系等议程上观点交锋与立场变化的历史,以及大法官任命与美国政局变迁之关系。全书以人物列传形式,描绘了伦奎斯特、奥康纳、罗伯茨、肯尼迪、斯卡利亚、苏特、布雷耶、托马斯等大法官的个性、理念与成长经历,生动阐释了大法官们的个人偏好、政治立场与判决意见间的关联,几乎涉及最高法院近17年来所有重要判决的内幕,被《纽约时报》评为2007年十大好书之一。
^ 收 起
美国总统位高权重,仍须定期更替,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却终身任职,深居简出,在被称为“大理石神殿”的宏伟建筑内审理案件,发布判决,守护着宪法与公正。一个拥有三亿多国民、上千枚核弹的超级大国,司法公正为何交由这九人守护?在这条司法“流水线”上,作为最终产品的“公正判决”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美国人民又凭什么信任他们的司法能力和职业操守?带着上述疑问,公共事务电视台(C-SPAN)采访了九位现任大法官和三位离任大法官。所有大法官出镜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这在美国历史上尚是首次。这些珍贵的访谈记录,都收录在这本书内。
《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中,大法官们用生动、通俗的语言,详细解读了美国有权力,也神秘的政府机构的内部运作。他们畅谈自己的司法理念、奋斗经历,对最高法院的决策内幕也不讳言,大量内容都是首度公开。中国读者可以藉此了解到:美国最高法院如何看待民意?民意“一边倒”的案子,会不会影响大法官们的判断?他们如何处理与国会、白宫的关系?喜欢什么样的庭辩风格,对律师有何建议?内部会议由谁说了算?判决书由谁起草?他们用不用Google检索资料,上不上Twitter发言,会不会在iPad或Kindle上阅读案卷?为丰富大家的理解,书后还附上了对最高法院现任书记官、前法官助理、前首席政府律师、出庭律师、资深记者和历史学家的访谈,从不同视角,向读者全面展示了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史渊源、职能定位和传统文化,方便大家进一步了解这些“法治与公正的守护神”。
《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
为什么法院说什么,美国人都会照办?“面对一位非洲法官抛出的疑问,斯蒂芬?布雷耶大法官试图给出答案。他回顾了”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切诺基印第安人案“、”黑奴公民身份案“和”小石城事件“,藉此提醒广大读者:最高法院在美国宪政体制中的无上,并非一朝一夕确立。历史教训表明,当最高法院的判决不被主流民意接受,甚至遭遇总统、国会的抵制时,司法机关保障人权、节制公权的作用将彻底失灵。经过几代大法官的孜孜努力,美国人民才将尊重并遵从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视为传统与习惯。
如今,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能说出《美国偶像》三位评委的姓名,却不知道三权分立是哪”三权“。布雷耶大法官对此忧心忡忡。他认为,民主政制的有效运行,既需要一个独立而强大的司法系统支撑,也取决于普罗大众的理解和认同。为维系人民对法院的信任,布雷耶结合”华盛顿禁枪案“、”日裔公民集中拘押案“、”关塔那摩囚犯案“等案件背后的重大争议,阐述了最高法院应当如何以务实态度,处理好与国会、内阁、各州、先例和下级法院的关系,推动实现切实可行的民主。为进一步开启民智,这位”当代美国有智慧的大法官“,用平实、通俗、浅显的语言,为广大非专业读者,撰写了这本《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
《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
1960年,因为一则批评性广告,警察局长沙利文以诽谤为由,将《纽约时报》告上法庭,并申请巨额赔偿。两审失利后,几乎被各地官员相继提起的索赔逼至绝境的《纽约时报》,奋起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在”《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中力挽狂澜,宣布”对公共事务的讨论应当不受抑制、充满活力并广泛公开“,维护了媒体、公民批评官员的自由。《纽约时报》资深记者、两度普利策奖得主安东尼?刘易斯以翔实史料、生动笔触,系统回顾了这起新闻自由史上的”里程碑“案件,并循此为线,串接起美国民众关于言论自由的司法抗争历史,完美展现了霍姆斯、布兰代斯、汉德、沃伦、布伦南、布莱克、韦克斯勒等伟大法官、律师的形象。
《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
讲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内部运作向来鲜为人知,专栏作家杰弗里?图宾通过采访大法官们与70多位法官助理,客观叙述了1990年至2007年间,联邦最高法院内部在堕胎、言论自由、种族平权、同性恋、政教关系等议程上观点交锋与立场变化的历史,以及大法官任命与美国政局变迁之关系。全书以人物列传形式,描绘了伦奎斯特、奥康纳、罗伯茨、肯尼迪、斯卡利亚、苏特、布雷耶、托马斯等大法官的个性、理念与成长经历,生动阐释了大法官们的个人偏好、政治立场与判决意见间的关联,几乎涉及最高法院近17年来所有重要判决的内幕,被《纽约时报》评为2007年十大好书之一。
^ 收 起
比价列表
商家 | 评价 (0) | 折扣 | 价格 |
暂无 | 京东缺货N个月 | 81小时前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