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三版)
作者:吴承学 著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9
丛书: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丛书
页数:422
定价:68.00 元
ISBN-13:9787301232675
ISBN-10:7301232675
去豆瓣看看 绪 论
章 先秦盟誓及其文化意蕴
一 盟誓制度与盟誓文体之形成
二 盟誓的体制与形态
三 盟誓研究的文化意义
第二章 论谣谶与诗谶
一 谣谶形态与谶纬之学
二 诗妖、诗异:征兆、禁忌与政治炒作
三 诗谶:心态与命运
四 谣谶说与诗谶说对于创作心态与叙事文学的影响
查看完整 吴承学,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出版过《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等著作,发表论文多篇。
本书是对中国古代文体及文体形态的系列个案研究。作者从先秦至明清一些具有重要文体史意义而在文学史研究中未受到足够重视的文体与形态人手,对文体形态的语言形式、体制、渊源、流变及文体形态之间相互影响与融合等问题作历史的考察,在此基础上研究文体形态所反映出来的人类的感受方式、审美心理以及文化心态和文学史意义。本书为考察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演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绪 论
章 先秦盟誓及其文化意蕴
一 盟誓制度与盟誓文体之形成
二 盟誓的体制与形态
三 盟誓研究的文化意义
第二章 论谣谶与诗谶
一 谣谶形态与谶纬之学
二 诗妖、诗异:征兆、禁忌与政治炒作
三 诗谶:心态与命运
四 谣谶说与诗谶说对于创作心态与叙事文学的影响
第三章 策问与对策
— —对一种考试文体的文学与文化研究
一 从政务咨询到人才选拔
二 作为文章 的策问
三 对策:君臣交际之始
四 对策的文体特征与局限
第四章 汉魏六朝挽歌考论
一 挽歌文体之源
二 嘉会与挽歌
三 从抒情到叙事
四 从悼人到自挽
第五章 诗可以群
— —从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形态考察其文学观念
一 唱和:交际与交流
二 公宴:“嘉会寄诗以亲”
三 探题赋韵:集体性规范
四 赋得:“诗徇乎物”
五 联句:集体性形态
六 文体形态:观念的载体与文化的意蕴
第六章 六朝的忏悔文与杂体诗
一 忏悔文:从自省到忏悔
二 杂体诗:汉语“诗性”的形式实验
第七章 论古诗制题制序史
一 魏晋:从无题诗到有题诗
二 唐宋诗题:从规范到多样
三 诗序:诗题的补充
四 诗题与诗序:古诗演变之迹
第八章 论题壁诗
一 题壁诗源流
二 相关的创作与传播形式
三 传播与传世
四 题诗与文人之生活和创作
五 题诗与大众之接受和传播
第九章 唐代判文文体及源流研究
一 判与唐代的选士制度和文化风气
二 唐判的体制
三 判体之流变及对叙事文学文体之影响
第十章 集句论
一 集句诗之源流
……
第十一章 论宋代檗括词
笛十一音 评占之兴
第十三章 明代八股文
第十四章 论“序题”
第十五章 晚明小品
第十六章 论晚明清言
第十七章 文学游戏与汉字诗举
附录 唐诗中的留别与赠别
引用书目
后记
第三版题辞
^ 收 起 吴承学,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出版过《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等著作,发表论文多篇。
本书是对中国古代文体及文体形态的系列个案研究。作者从先秦至明清一些具有重要文体史意义而在文学史研究中未受到足够重视的文体与形态人手,对文体形态的语言形式、体制、渊源、流变及文体形态之间相互影响与融合等问题作历史的考察,在此基础上研究文体形态所反映出来的人类的感受方式、审美心理以及文化心态和文学史意义。本书为考察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演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