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堂回想录(上、下)
作者:周作人 著
出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3.10
丛书:周作人自编集
定价:49.80 元
ISBN-13:9787530213223
ISBN-10:7530213229
去豆瓣看看 第一卷
一 缘起
二 老人转世
三 风暴的前后上
四 风暴的前后中
五 风暴的前后下
六 避难
七 关于娱园
八 书房
九 三味书屋
查看完整 周作人(1885-1967),现代作家、翻译家,原名櫆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绶,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等。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留学日本,与兄树人(鲁迅)一起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五四时期任教北京大学,在《新青年》《语丝》《新潮》等多种刊物上发表文章,论文《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诗《小河》等均为新文学运动振聋发聩之作。首倡美文,《喝茶》《北京的茶食》等创立了中国美文的典范。在外国文学艺术的翻译介绍方面,尤其钟情希腊日本文学,贡献巨大。著有自编集《艺术与生活》《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三十多种,译有《日本狂言选》《伊索寓言》等。
《知堂回想录》是周作人晚年回顾自己一生重要经历,写成之内容丰富的传世巨作。最初只有“北大感旧录”数节,值曹聚仁在香港办《循环日报》,周作人以稿件寄之,在副刊发表,引发关注。后受曹聚仁之邀开始“一生回想”,历时两年多,成文二○七节。手稿总题为“药堂谈往”,出版时改名“知堂回想录”。作为现代文学大家,周作人亲身经历与参与了中国近现代史上诸多重要历史事件,如晚清光复会秋瑾、徐锡麟等的活动、辛亥革命、张勋复辟、新文化运动等,其一生形迹记录即是重要史料。又出之以如面谈之知堂文风,可谓文学性与史料性兼具。难怪促成本书出版的曹聚仁先生说:“这么好的回忆录,如若埋没了不与世人相见,我怎么对得住千百年后的中国文化界?”
第一卷
一 缘起
二 老人转世
三 风暴的前后上
四 风暴的前后中
五 风暴的前后下
六 避难
七 关于娱园
八 书房
九 三味书屋
一○ 父亲的病上
一一 父亲的病中
一二 父亲的病下
一三 炼度
一四 杭州
一五 花牌楼上
一六 花牌楼中
一七 花牌楼下
一八 四弟
一九 县考
二○ 再是县考
二一 县考的杂碎
二二 县考的杂碎续
二三 义和拳
二四 几乎成为小流氓
二五 风暴的余波
二六 脱逃
二七 夜航船
二八 西兴渡江
二九 拱辰桥
三○ 青莲阁
三一 长江轮船
三二 路上的吃食
三三 南京下关
三四 入学考试
三五 学堂大概情形
三六 管轮堂
三七 上饭厅
三八 讲堂功课
三九 打靶与出操
四○ 点名以后
四一 老师一
四二 老师二
四三 风潮一
四四 风潮二
四五 考先生
四六 生病前
四七 生病后
四八 祖父之丧
四九 东湖学堂
五○ 东湖逸话
五一 我的新书一
五二 我的新书二
五三 我的笔名
五四 秋瑾
五五 大通学堂的号手
五六 武人的总办
五七 京汉道上
五八 在北京一
五九 在北京二
六○ 北京的戏
六一 鱼雷堂
六二 吴一斋
六三 五年间的回顾
六四 家里的改变
第二卷
六五 往日本去
六六 最初的印象
六七 日本的衣食住上
六八 日本的衣食住中
六九 日本的衣食住下
七○ 结论
七一 下宿的情形
七二 学日本语
七三 筹备杂志
七四 徐锡麟事件
七五 法豪事件
七六 中越馆
七七 翻译小说上
七八 翻译小说下
七九 学俄文
八○ 民报社听讲
八一 河南—新生甲编
八二 学希腊文
八三 邬波尼沙陀
八四 域外小说集—新生乙编
八五 蒋抑卮
八六 弱小民族文学
八七 学日本语续
八八 炭画与黄蔷薇
八九 俳谐
九○ 大逆事件
九一 赤羽桥边
九二 辛亥革命一—王金发
九三 辛亥革命二—孙德卿
九四 辛亥革命三—范爱农
九五 望越篇
九六 卧治时代
九七 在教育界里
九八 自己的工作一
九九 自己的工作二
一○○ 自己的工作三
一○一 自己的工作四
一○二 金石小品
一○三 故乡的回顾
第三卷
一○四 去乡的途中一
一○五 去乡的途中二
一○六 从上海到北京
一○七 绍兴县馆一
一○八 绍兴县馆二
一○九 补树书屋的生活
一一○ 北京大学
一一一 往来的路
一一二 复辟前后一
一一三 复辟前后二
一一四 复辟前后三
一一五 蔡孑民一
一一六 蔡孑民二
一一七 蔡孑民三
一一八 林蔡斗争文件一
一一九 林蔡斗争文件二
一二○ 林蔡斗争文件三
一二一 卯字号的名人一
一二二 卯字号的名人二
一二三 卯字号的名人三
一二四 三沈二马上
一二五 三沈二马下
一二六 二马之余
一二七 五四之前
一二八 每周评论上
一二九 每周评论下
一三○ 小河与新村上
一三一 小河与新村中
一三二 小河与新村下
一三三 文学与宗教
一三四 儿童文学与歌谣
一三五 在病院中
一三六 西山养病
一三七 琐屑的因缘
一三八 爱罗先珂上
一三九 爱罗先珂下
一四○ 不辩解说上
一四一 不辩解说下
一四二 吗嘎喇庙
一四三 顺天时报
一四四 顺天时报续
一四五 女师大与东吉祥一
一四六 女师大与东吉祥二
一四七 语丝的成立
一四八 五卅
一四九 三一八
一五○ 中日学院
一五一 东方文学系
一五二 东方文学系的插话
一五三 坚冰至
一五四 清党
第四卷
一五五 北大感旧录一
一五六 北大感旧录二
一五七 北大感旧录三
一五八 北大感旧录四
一五九 北大感旧录五
一六○ 北大感旧录六
一六一 北大感旧录七
一六二 北大感旧录八
一六三 北大感旧录九
一六四 北大感旧录十
一六五 北大感旧录十一
一六六 北大感旧录十二
一六七 道路的记忆一
一六八 道路的记忆二
一六九 女子学院
一七○ 在女子学院被囚记
一七一 北伐成功
一七二 章太炎的北游
一七三 打油诗
一七四 日本管窥
一七五 日本管窥续
一七六 北大的南迁
一七七 元旦的刺客
一七八 从不说话到说话
一七九 反动老作家一
一八○ 反动老作家二
一八一 先母事略
一八二 监狱生活
一八三 在上海迎接解放
一八四 我的工作一
一八五 我的工作二
一八六 我的工作三
一八七 我的工作四
一八八 我的工作五
一八九 我的工作六
一九○ 拾遗甲
一九一 拾遗乙
一九二 拾遗丙
一九三 拾遗丁
一九四 拾遗戊
一九五 拾遗己
一九六 拾遗庚
一九七 拾遗辛
一九八 拾遗壬
一九九 拾遗癸
二○○ 拾遗子
二○一 拾遗丑
二○二 拾遗寅
二○三 拾遗卯
二○四 拾遗辰
二○五 拾遗巳
二○六 拾遗午
二○七 后记
后序
^ 收 起 周作人(1885-1967),现代作家、翻译家,原名櫆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绶,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等。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留学日本,与兄树人(鲁迅)一起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五四时期任教北京大学,在《新青年》《语丝》《新潮》等多种刊物上发表文章,论文《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诗《小河》等均为新文学运动振聋发聩之作。首倡美文,《喝茶》《北京的茶食》等创立了中国美文的典范。在外国文学艺术的翻译介绍方面,尤其钟情希腊日本文学,贡献巨大。著有自编集《艺术与生活》《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三十多种,译有《日本狂言选》《伊索寓言》等。
《知堂回想录》是周作人晚年回顾自己一生重要经历,写成之内容丰富的传世巨作。最初只有“北大感旧录”数节,值曹聚仁在香港办《循环日报》,周作人以稿件寄之,在副刊发表,引发关注。后受曹聚仁之邀开始“一生回想”,历时两年多,成文二○七节。手稿总题为“药堂谈往”,出版时改名“知堂回想录”。作为现代文学大家,周作人亲身经历与参与了中国近现代史上诸多重要历史事件,如晚清光复会秋瑾、徐锡麟等的活动、辛亥革命、张勋复辟、新文化运动等,其一生形迹记录即是重要史料。又出之以如面谈之知堂文风,可谓文学性与史料性兼具。难怪促成本书出版的曹聚仁先生说:“这么好的回忆录,如若埋没了不与世人相见,我怎么对得住千百年后的中国文化界?”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