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人言》: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刘廷芳的著作大多是对基督教教义的阐述和中国基督教建设发展的主张,仅发表在他主编的《生命》月刊、《真理与生命》、《紫晶》等刊物上就有四五百篇,从未结集出版。本书选录了其中史料性,社会性,文学性比较强的十五篇文章,内容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关于基督教在中国的讨论;二是基督教与文学方面的论述及其散文创作;三是人物文章,如关于作者与徐志摩和司徒雷登的交往回忆。
《兰生弟的日记》实际上是通过一封兰生弟致薰姊的长信,其中引述众多兰生弟的日记,两者互相穿插,又交织大段心理描写,尽情铺陈兰生弟与薰姊曲折的情感经历及其不断的自我反省。小说详写兰生弟的留日生活和他回国后执教北京高校,特别是兰生弟在“江教授”带领下首次拜访“叶教授”的经过,与周作人日记中关于1922年9月5日“徐耀辰君”
在“凤举兄弟”等陪同下来访的记载颇有些相似,因此本书编者陈子善推测《兰生弟的日记》很可能有不少作者亲身经历的投影,兰生弟在某种意义上或许就是作者的自况。
《朴园日记》主要收录了作者的十九篇文章,取材于《古今》《杂志》《艺文杂志》《热风》这四本刊物所刊载的朱朴的日记,时间是从一九四二年五月至一九五七年七月,虽然时间跨度仅仅十五年,但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主要内容都是通过作者的活动展现的,它记录了作者求学,编书,从政,办刊物《古今》,出国留学,游历见闻,参观画展
以及爱情和家庭生活,从中可以窥见这一时期作者的人生轨迹。尤其是在参观画展的时候,对有价值的画作了详细的记录,如画家名字,作品的尺寸、材质、印鉴和题跋等,并以藏画家的眼光作了评价,值得一读。
《衣羽》收录了王莹的26篇散文,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是写景散文,一篇篇散文如诗,用细腻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图画,使读者身临其境,表达了作者;一部分是关于新女性的散文,叙述了当时妇女的心理和生存状况,比较有名的《没有和艾霞说后一句话》,《卸除了一件五色的外衣》等;一部分是作者跟随中国救亡剧团到各地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些散文字里行间充满着诗情画意,从中可以感受到一位新女性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黑暗的控诉,对人生的思考。
《落花生船》是沈圣时的散文随笔集。该书收入1936年沈圣时《落花生船》自刊本39篇散文全部内容。“集外”为编者收集编选的沈圣时代表性作品并附录高旅上个世纪80年代争取重印《落花生船》时写的跋语。这些散文,或叙事,或抒情,记录了作者短暂而坎坷的一生中所经历的人生际遇。透过作者对自己经历的叙述,人们可以对那个动乱频仍的时代里的社会风貌和底层人民的生活有更深切的认识。
《欧行杂记》选取的是储安平留学时期的两种游记:《欧行杂记》和《英居漫记》。《欧行杂记》原载《中央日报·贡献》1936年9月12日至11月27日,共三辑28篇。辑:以优美的文笔记述储安平离开故土的难舍之情,涉及到留学申请、家事安排、工作交代等事宜。本辑还收录有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写给储安平的一封长信,叮嘱其留学的注意事项,是研究吴稚晖与储安平关系的重要文献。第二辑:写从上海到威尼斯一路海行的所观所想,描写了香港、新加坡、科伦坡、孟买、苏伊士运河和开罗等地的风土人情。储安平随从中国奥运代表团赴欧,本辑还记载了奥运代表团的船上生活,对诸如代表团的组织、规则,成员的生活起居、日常生活等都有生动描写,是研究中国近代体育史的重要资料。第三辑:写储安平采访柏林结束后,由德国去英国留学一路艰辛的旅途经过。《英居漫记》原载《中央日报·贡献》1936年10月29日至1937年2月15日。共16篇。储安平以日记的形式,收录了他在伦敦、爱丁堡两地的生活情况。这部分除了记述储安平留学异国孤寂无聊的思想状态和艰苦的生活经历外,透露出主要的信息是他的留学情况。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