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计算机自动校勘、自动编纂与自动注释研究·中国文化典籍计算机整理与开发技术研究系列
作者:常娥 著
出版: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书:中国文化典籍计算机整理与开发技术研究系列
定价:28.00 元
ISBN-10:7567610027
ISBN-13:9787567610026
去豆瓣看看 出版说明
1 绪论
1.1 古籍校勘概述
1.1.1 古籍校勘的意义
1.1.2 古籍校勘的对象
1.1.3 古籍校勘的方法
1.1.4 古籍校勘记的撰写
1.1.5 农业古籍校勘整理的成果
1.2 古籍编纂概述
1.2.1 古籍编纂的意义
1.2.2 古籍编纂的体例
1.2.3 农业古籍编纂的成果
1.3 古籍数字化研究进展
1.3.1 古籍数字化的概念和意义
1.3.2 古籍数字化建设的主要成果
1.3.3 古籍数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4 古籍数字化的未来发展
2 古籍数字化相关技术研究
2.1 用字和字符集问题
2.1.1 用字问题
2.1.2 字符集问题
2.1.3 缺字的处理
2.2 加工存储技术
2.2.1 输入技术
2.2.2 存储技术
2.3 浏览阅读技术
2.4 计算机检索技术
2.4.1 题录检索
2.4.2 全文检索
2.4.3 综合检索
2.5 数字化整理技术
3 古籍计算机自动校勘技术研究
3.1 古籍计算机自动校勘的意义
3.2 古籍计算机自动索引与自动校勘
3.3 古籍计算机自动校勘与校对的比较
3.4 古籍计算机自动校勘的算法设计
3.4.1 自动校勘的原理
3.4.2 自动校勘的算法设计
3.4.3 运用“互见文献”进行校勘
3.5 古籍计算机自动校勘辅助工具建设
3.5.1 辅助工具的作用
3.5.2 辅助工具的构建方法
4 古籍计算机自动编纂技术研究
4.1 古籍计算机自动编纂的意义
4.2 古籍计算机自动编纂的技术基础
4.2.1 自动分词技术
4.2.2 自动文摘技术
4.2.3 篇章分割和段落检索
4.2.4 文本自动聚类
4.2.5 古汉语信息处理和现代汉语信息处理比较
4.3 古籍计算机自动编纂的算法设计
4.3.1 自动编纂的原理
4.3.2 自动编纂的算法设计
4.4 自动编纂的关键技术研究
4.4.1 自动提取论题句群技术
4.4.2 编纂结果动态聚类技术
5 古籍计算机自动注释技术研究
6 古籍智能处理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6.1 系统开发背景
6.2 古籍自动校勘子系统
6.2.1 实验语料
6.2.2 系统功能结构
6.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6.3 古籍自动编纂子系统
6.3.1 实验语料
6.3.2 系统功能结构
6.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6.4 辅助工具子系统
6.4.1 古代官名、人名和地名表
6.4.2 避讳字、异体字和关联词语表
6.4.3 中国历史纪年表、历代帝王年表和历代年号索引表
7 结语
8 附录
附录一 古籍计算机自动编纂样例
附录二 古籍计算机处理辅助工具列表(部分)
常娥(1979-),女,2007年于南京农业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在东南大学情报科技研究所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东南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一项,作为主要合作者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江苏省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参编出版《知识管理》、《信息检索:从学习到研究》两本教材,发表论文约二十篇,其中独著或以作者身份发表CSSCI学术论文十二篇。研究方向:信息组织与检索、知识管理等。
《中国文化典籍计算机整理与开发技术研究系列:古籍计算机自动校勘、自动编纂与自动注释研究》侧重于自动校勘、自动编纂与自动注释研究,兼顾古籍计算机整理与开发系统的构建与集成。作者常娥,博士,现就职于东南大学,硕士生导师。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