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作者:周振鹤 著
出版:中华书局 定价:48.00 元
ISBN-10:7101097146
ISBN-13:9787101097146
去豆瓣看看 前言
第一讲范式的转换——从沿革地理、政区地理到政治地理
一、行政区划史的研究
二、从历史政区地理到历史政治地理的研究
三、中国历史政治地理的主要研究对象
第二讲政区地理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学术用语
一、行政区划的定义
二、行政区划诸要素的概念
三、行政区划的相关概念
四、其他与行政区划有关的概念
第三讲中国历史上的两种基本政治地理格局
一、《禹贡》的两种政治地理思维
二、边疆区与内地的圈层型关系
三、特殊政治区的类型与功能
四、跨高层政区的特别政治区
五、地方分权偏重时期的政治地理
第四讲行政区划与自然区划的关系
一、古代对自然地理区域的认识
二、《禹贡》的地理区划
三、秦郡的自然地理背景
四、唐代十道的地理区划
五、元代行省与地理区域的脱节
六、结语
第五讲从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
一、行政区划的由来
二、县制起源三阶段说
第六讲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三循环
一、行政区划的层级与管理幅度
二、二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一循环
三、二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二循环
四、从多级制向二级制简化的反循环
五、小结
第七讲行政区划幅员的确定:百里之县、千里之郡与万里之州
一、政区幅员的尺度
二、“百里之县”幅员的相对稳定
三、“千里之郡”幅员的缩小倾向
四、“万里之州”幅员的起伏变化
五、赘言
第八讲行政区域划定的基本原则: 犬牙交错与山川形便
一、政区边界的概念
二、山川形便原则的运用
三、犬牙相入原则的萌芽与发展
四、犬牙相入原则的极端化及肥瘠搭配原则
第九讲行政区划地理分布的变迁
一、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
二、古代经济重心从北到南的转移
三、南方和北方政区分布密度的逆转
四、东南地区经济发展与政区分布的关系
五、移民和政区置废与分布的关系
六、交通路线与政区分布
七、非经济因素对政区分布的影响
第十讲行政区划变迁中的文化因素
一、政区和数的关系
二、政区与宗教的关系
三、行政区与文化区的契合
四、文化区域与自然地理区域以及行政区划的关系
第十一讲行政区划的等第变化
一、县级政区的等第
二、统县政区和高层政区的分等
三、政区分等的意义和作用
第十二讲军管型的特殊政区
一、两汉魏晋的都尉
二、汉唐的都护府
三、北魏的镇戍
四、明代的都司卫所
五、唐代羁縻府州与明代羁縻都卫
六、军事因素对于行政区划的影响
第十三讲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背景
第十四讲主流的大陆意识与非主流的海洋意识:历史中国海权的缺失
第十五讲政治地理视角下的中央地方关系变迁
一、历代中央地方关系变迁过程
二、外重内轻还是内重外轻——中央地方关系变迁的阐释
第十六讲建构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的设想
周振鹤,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古籍规划整理出版领导小组成员。治历史地理学。创立政区地理概念,将行政区划史研究深化至断代的变迁,并进行政治地理学理论研究。创新文化地理研究,开创历史语言地理与宗教地理研究,并倡立文化语言学概念,提倡语言接触研究方向。主要论著有《西汉政区地理》、《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方言与中国文化》(合著)等十余种,主编《上海历史地图集》,正在主编十三卷本《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论著曾多次获全国及省部级各种学术奖项。曾先后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爱尔兰根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关西大学、东洋文库,香港城市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学任教任职。
《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是周振鹤先生在潜心治学三十余年的学术积累基础上,关照国内外学科建置及学术发展趋向、首倡历史政治地理研究力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学科开创意义,是我国历史政治地理研究的奠基之作。
本书从历史政治变动与政区地理变迁的关系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界定了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的几个主要概念,探讨了历史政治对行政区划的多重影响,以及历史上中央与地方关系历代变迁等重要问题,是一部集学术高度和可读性于一体的著作。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