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叙述学
导论
一、广义叙述学的必要性
二、符号学与叙述学
三、叙述的定义
四、叙述是否必须卷入人物
五、“叙述转向”:叙述成为文科普遍对象
六、伦理转向与叙述转向
七、叙述与人的生存意义
八、“新叙述学”如何到位
第一部分 叙述的分类
查看完整
一、广义叙述学的必要性
二、符号学与叙述学
三、叙述的定义
四、叙述是否必须卷入人物
五、“叙述转向”:叙述成为文科普遍对象
六、伦理转向与叙述转向
七、叙述与人的生存意义
八、“新叙述学”如何到位
第一部分 叙述的分类
查看完整
赵毅衡,符号学家,叙述学家,文化理论家,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符号学一传媒学研究所所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师从著名诗人学者卞之琳先生,以形式论为终身研究方向。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任教于伦敦大学。2005年到四川大学工作,2008年恢复中国国籍,2008年创立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师从著名诗人学者卞之琳先生,以形式论为终身研究方向。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任教于伦敦大学。2005年到四川大学工作,2008年恢复中国国籍,2008年创立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
叙述是人组织个体与社会经验的普遍方式。人是用符号来讲故事的动物。这一点,半个世纪来许多学者都体会到,尤其在所谓[叙述转向]之后。但是迄今没有一本著作,如《中国符号学丛书:广义叙述学》那样,对所有叙述进行分类,并讨论其普遍规律。
导论
一、广义叙述学的必要性
二、符号学与叙述学
三、叙述的定义
四、叙述是否必须卷入人物
五、“叙述转向”:叙述成为文科普遍对象
六、伦理转向与叙述转向
七、叙述与人的生存意义
八、“新叙述学”如何到位
第一部分 叙述的分类
第一章 文本意向性
一、作为分类原则的文本意向性
二、模态
三、语力
四、模态一语力与文本
五、叙述体裁分类
第二章 演示类叙述
一、演示类与记录类
二、展示
三、不可预测与即兴
四、受述者参与
五、非特有媒介
第三章 心像叙述
一、为什么梦是叙述
二、梦的叙述者
三、梦与想象
第四章 意动类叙述
一、普遍与特殊意动性
二、意动叙述的形式特征
三、意动叙述的本质
第五章 纪实型与虚构型:双区隔
一、虚构与纪实
二、从风格区分二者的可能性
三、用指称性区分二者的可能性
四、叙述与“经验事实”的区隔
五、虚构叙述的“二度区隔”
六、虚构在什么意义上是“真实的”
七、虚构-纪实何者为标出项
第二部分 叙述的基本构筑方式
第一章 叙述者
一、广义叙述者的二象
二、作者一叙述者人格合一:纪实型
三、分裂式叙述者:记录类虚构叙述
四、框架叙述者:演示类虚构叙述
五、受述者主导:心像虚构叙述
六、叙述者二象与区隔论
第二章 二次叙述化
一、叙述化,二次叙述化
二、“还原”式二次叙述
三、妥协式二次叙述
四、创造式二次叙述
五、还原优先与创造优先
六、二次叙述的作用
第三章 底本与述本
一、术语的困扰
二、几个述本能否共用一个底本
三、情节究竟在哪里形成
四、什么样的述本无底本
五、符号双轴与叙述双层
六、叙述在选择中产生
七、底本里有哪些元素
八、底本的边界与所谓“真实性”
九、纪实型叙述有没有底本
十、三层次论
第三部分 时间与情节
第一章 广义叙述时间
一、时间的各种范畴
二、被叙述时间
三、叙述行为时间
四、叙述内外时间间距
五、二我差
六、演示类叙述的时间
第二章 情节诸问题
一、情节与事件
二、“可述性”与“叙述性”
三、“否叙述”与“另叙述”
四、情节选择的标准
第三章 可能世界与三界通达
一、可能世界理论与叙述学
二、可能世界,不可能世界
三、实在世界
四、纪实型叙述的世界
五、虚构世界
六、虚构世界中的逻辑不可能
七、通达与风格
八、通达的社会意义
第四章 情节的否定性推进动力
一、“四句破”模式
二、符号方阵的动态化
三、否定推进的意义
第四部分 叙述文本中的主体冲突
第-章 “全文本”与普遍隐含作者
一、文本的“合一性”
二、叙述的伴随文本
三、全文本
四、普遍隐含储
第二章 叙述的“不可靠性”
一、不可靠性的定义
二、如何确定叙述者与隐含作者
三、纪实型叙述会不可靠吗
四、全局不可靠及其识别
五、局部不可靠及其纠正
第三章 叙述框架中的^格填充
一、“第三人称叙述”如何会不可靠
二、人格填充之一:评论与拒绝评论
三、人格填充之二:次叙述者
四、人格填充之三:视角与力位
五、人格填充之四:人物
六、抢话
七、“抢镜”
第四章 分层,跨层,回旋跨层
一、叙述分层
二、演示类叙述如何分层
三、演示类叙述分层中的时间问题
四、嵌套
五、跨层
六、叙述悖论与自指悖论
七、回旋跨层
第五章 元叙述
一、何为“元”
二、纪实型叙述的元乳枇
三、虚构型叙述文本的“元叙述化”
四、当代文化与“元叙述”
五、“犯框”:元叙述的共性
六、“元叙述”与叙述理论
七、元意识与中国思想
附录:本书所用术语及^名中英对照表
^ 收 起
一、广义叙述学的必要性
二、符号学与叙述学
三、叙述的定义
四、叙述是否必须卷入人物
五、“叙述转向”:叙述成为文科普遍对象
六、伦理转向与叙述转向
七、叙述与人的生存意义
八、“新叙述学”如何到位
第一部分 叙述的分类
第一章 文本意向性
一、作为分类原则的文本意向性
二、模态
三、语力
四、模态一语力与文本
五、叙述体裁分类
第二章 演示类叙述
一、演示类与记录类
二、展示
三、不可预测与即兴
四、受述者参与
五、非特有媒介
第三章 心像叙述
一、为什么梦是叙述
二、梦的叙述者
三、梦与想象
第四章 意动类叙述
一、普遍与特殊意动性
二、意动叙述的形式特征
三、意动叙述的本质
第五章 纪实型与虚构型:双区隔
一、虚构与纪实
二、从风格区分二者的可能性
三、用指称性区分二者的可能性
四、叙述与“经验事实”的区隔
五、虚构叙述的“二度区隔”
六、虚构在什么意义上是“真实的”
七、虚构-纪实何者为标出项
第二部分 叙述的基本构筑方式
第一章 叙述者
一、广义叙述者的二象
二、作者一叙述者人格合一:纪实型
三、分裂式叙述者:记录类虚构叙述
四、框架叙述者:演示类虚构叙述
五、受述者主导:心像虚构叙述
六、叙述者二象与区隔论
第二章 二次叙述化
一、叙述化,二次叙述化
二、“还原”式二次叙述
三、妥协式二次叙述
四、创造式二次叙述
五、还原优先与创造优先
六、二次叙述的作用
第三章 底本与述本
一、术语的困扰
二、几个述本能否共用一个底本
三、情节究竟在哪里形成
四、什么样的述本无底本
五、符号双轴与叙述双层
六、叙述在选择中产生
七、底本里有哪些元素
八、底本的边界与所谓“真实性”
九、纪实型叙述有没有底本
十、三层次论
第三部分 时间与情节
第一章 广义叙述时间
一、时间的各种范畴
二、被叙述时间
三、叙述行为时间
四、叙述内外时间间距
五、二我差
六、演示类叙述的时间
第二章 情节诸问题
一、情节与事件
二、“可述性”与“叙述性”
三、“否叙述”与“另叙述”
四、情节选择的标准
第三章 可能世界与三界通达
一、可能世界理论与叙述学
二、可能世界,不可能世界
三、实在世界
四、纪实型叙述的世界
五、虚构世界
六、虚构世界中的逻辑不可能
七、通达与风格
八、通达的社会意义
第四章 情节的否定性推进动力
一、“四句破”模式
二、符号方阵的动态化
三、否定推进的意义
第四部分 叙述文本中的主体冲突
第-章 “全文本”与普遍隐含作者
一、文本的“合一性”
二、叙述的伴随文本
三、全文本
四、普遍隐含储
第二章 叙述的“不可靠性”
一、不可靠性的定义
二、如何确定叙述者与隐含作者
三、纪实型叙述会不可靠吗
四、全局不可靠及其识别
五、局部不可靠及其纠正
第三章 叙述框架中的^格填充
一、“第三人称叙述”如何会不可靠
二、人格填充之一:评论与拒绝评论
三、人格填充之二:次叙述者
四、人格填充之三:视角与力位
五、人格填充之四:人物
六、抢话
七、“抢镜”
第四章 分层,跨层,回旋跨层
一、叙述分层
二、演示类叙述如何分层
三、演示类叙述分层中的时间问题
四、嵌套
五、跨层
六、叙述悖论与自指悖论
七、回旋跨层
第五章 元叙述
一、何为“元”
二、纪实型叙述的元乳枇
三、虚构型叙述文本的“元叙述化”
四、当代文化与“元叙述”
五、“犯框”:元叙述的共性
六、“元叙述”与叙述理论
七、元意识与中国思想
附录:本书所用术语及^名中英对照表
^ 收 起
赵毅衡,符号学家,叙述学家,文化理论家,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符号学一传媒学研究所所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师从著名诗人学者卞之琳先生,以形式论为终身研究方向。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任教于伦敦大学。2005年到四川大学工作,2008年恢复中国国籍,2008年创立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师从著名诗人学者卞之琳先生,以形式论为终身研究方向。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任教于伦敦大学。2005年到四川大学工作,2008年恢复中国国籍,2008年创立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
叙述是人组织个体与社会经验的普遍方式。人是用符号来讲故事的动物。这一点,半个世纪来许多学者都体会到,尤其在所谓[叙述转向]之后。但是迄今没有一本著作,如《中国符号学丛书:广义叙述学》那样,对所有叙述进行分类,并讨论其普遍规律。
比价列表
1人想要1人拥有
公众号、微信群
缺书网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群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