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改写改译作品研究
作者:布小继 著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定价:39.00 元
ISBN-10:7516125857
ISBN-13:9787516125854
去豆瓣看看 绪论
一、选题原因、目的与学术价值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对象、方法
章 改写改译的尝试之作
节 从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Still
Alive到《更衣记》、《洋人看京戏及其他》:尝试中的考量
一、改写改译部分的文本比较
二、思维习惯和文化立场的调整
第二节 Demons
and Fairies与《中国人的宗教》:前期文化观
一、改写改译部分文本比较
二、尝试之作的读者观
三、张爱玲的前期文化观
第二章
打入英语世界的努力
节 The Rice Sprout
Song与《秧歌》:文本的互文性
一、两个版本的内容比较分析
二、英文版与中文版:文本的封闭性与开放性
三、《秧歌》中英文版本的互文性考察
第二节
《赤地之恋》与Naked
Earth:为政治而艺术
一、不同版本的文本比较分析
二、由二文讽刺艺术之比较看张爱玲的焦虑
三、艺术追求和艺术境界的差异
第三节
Stale
Mates与《五四遗事》:也看张爱玲的“五四”
一、不同版本的文本比较
二、语际文化差异的考量
三、话语策略和叙事控制
四、“五四”情结及其诗意消解
第四节
A Return to the
Frontier与《重访边城》:在主流之外
一、不同版本的文本比较
二、介入意识形态
三、美学观:力的锋芒与细节的“和美畅快”
四、主流文化边缘的游走
第五节
The Sping与《色,戒》:言说的处境与悖论
一、The
Sping与《色,戒》的文本异同
二、言说的处境与悖论
三、打入英语世界努力的终结
第三章 角色和话语的转向
节
《不了情》与《多少恨》:角色的转向
一、两种文体的文本比较
二、情节与话语的通俗变奏
三、戏剧剧本的美学追求
第二节
《十八春》与《半生缘》:从取悦政治到回归艺术
一、二文文本比较
二、文本叙事分析
三、改写的动机、艺术目的和效果
第四章
艰难的探索:有关《金锁记》
节 《金锁记》改写改译的曲折历程
一、改写改译的曲折历程
二、曲折历程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从《金锁记》到The Rouge of the North:调整与妥协
一、《金锁记》与The Rouge of the
North的文本比较
二、文化心态的调整与寻求出路的妥协
第三节 《金锁记》·The Rouge of the
North·《怨女》:从绚烂到平淡
一、The Rouge of the
North与《怨女》:改写文本间的距离
二、文本的时空印象与人物区隔
三、文本的风格变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布小继,1972年11月生,男,汉族,云南大姚人,红河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化、云南地方文化的研究。现已出版了学术著作《张爱玲沈从文贾平凹文化心理研究》(合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阐释与建构——张爱玲小说解读》,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主编(第二主编)了学术论文集《民国经济与现代文学》,台湾花木兰出版社201 2年版。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20余篇。
《张爱玲改写改译作品研究》以双语、多体作家张爱玲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其极具代表性的改写改译作品进行论述。从1942年的几篇散文、《金锁记》、《不了情》和《多少恨》、《十八春》和《半生缘》等前期作品到后期的《秧歌》、《赤地之恋》以至《色·戒》,通过不同语言版本、不同体裁作品的文本细读、文本演进研究、版本比较研究,对其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观念、文化心态、美学观、叙事技法及心理描写等进行了相应的梳理和有针对性的论述,发现作家在创作中的特点规律、成败得失,揭示出其给当代文学带来的启示。从而深化”张学”研究,从另一个侧面、另一种角度探讨张爱玲及“张爱玲现象”,拓宽“张学”研究的视野,丰富文学研究的内涵。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