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徐复观解释学研究概述
第一章 思想史经验中的解释学
第一节 何谓中国解释学
一、中国学术现代转型中的徐复观学术思想
二、解释学视野里的徐复观学术研究
三、解释学与中国解释学的内涵
第二节 作为解释学的“追体验”
一、徐复观艺术史研究中的“追体验”
二、体验的认识论涵义
三、“追体验”乃原初意蕴与当代生命体验间的碰撞
第二章 回到古典的解释动力
第一节 现代语境里的中国解释学
一、中国文化的重建是思想史意义上的对传统的现代阐释
二、以西学为镜,不应让中学成为其注脚
三、像古人自己那样理解他们
第二节 解释学的“忧患意识”
一、“忧患意识”标志着精神个体的发展
二、“忧患”及个体由责任感而形成族群的凝聚力
三、“忧患意识”是与宗教意识相对的道德自律意识
四、忧患意识内涵着忧乐意识
第三章 现代考据的解释学批判
第一节 解释学视野下的考据学
一、现代考据的科学主义倾向
二、中国思想的非概念化、非体系性特质
三、训诂与考据的释义方法违背汉语的特性
第二节 钱穆新考据学的解释学批判
一、钱穆《庄老通辩》中新考据学的逻辑悖谬
二、中国思想多由实际生活之体验而出
三、中国现代学术对考据方法的夸大
四、人文科学从根本上是解释学
第四章 徐复观解释学中的体验
第一节 作为解释学基础的体验
一、中国思想的内在性特质
二、工夫是儒道思想创造的根源
三、徐复观与熊十力在工夫论上的异同
第二节 孔子思想的内在脉络
一、孔子思想是实践哲学
二、孔子思想的范导性
三、工夫与解释
第五章 “追体验”的解释学
第一节 追体验:意义与意味之间的张力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理解要将文本必须还原为鲜活的生命
三、“追体验”与“了解之同情”
四、“意味”是一种情调
五、“意味”是主客合一的审美体验
第二节 徐复观与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比较
第六章 解释学的限度与重建中国解释学
第七章 政治与解释的张力
第八章 中国文学解释学
第九章 中国艺术解释学
第十章 跨文化语境中的中国解释学
余论徐复观解释学再思考
参考文献
索 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