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格动词的历史演变研究
作者:宋亚云著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丛书:无
定价:60.00 元
ISBN-10:7301236220
ISBN-13:9787301236222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绪论
1.1 写作缘起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三大语言学派对作格的研究
1.2.2 汉语作格动词研究述要
1.2.3 作格动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方法
1.3.1 以往研究方法的回顾
1.3.2 本书研究方法
1.4 研究材料
1.4.1 语料选择范围
1.4.2 关于语料选择与处理的补充说明
第二章 设立作格动词的理由及上古汉语动词三分体系
2.1 为什么要在上古汉语词类系统中设立作格动词
2.1.1 马建忠(1898)的“外内皆可,在所驱遣”说
2.1.2 陈承泽(1922)的“致动”、“意动”说
2.1.3 高名凯(1957)的“内动”“外动”无别说
2.1.4 李佐丰(1983)的先秦汉语自动词体系
2.1.5 管燮初(1994)的动词三分体系
2.1.6 崔立斌(2004)的动词两分体系
2.1.7 殷国光(1997)的两分和兼类
2.1.8 张猛(1998/2004)对两分体系的扬弃及其三分设想
2.1.9 易福成(1999)的谓词四分体系
2.2 本书关于上古汉语动词分类体系的初步设想
2.3 各类动词介绍
2.3.1 粘宾动词Vt:宾语不可悬空的动词
2.3.2 中性动词Vθ:宾语可以悬空的动词
2.3.3 不及物动词Vi
第三章 上古汉语作格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
3.1 上古汉语作格动词的定义和范围
3.1.1 以往关于作格动词的定义和范围
3.1.2 本书关于作格动词的定义和范围
3.2 作格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
3.2.1 最常见句法特征:用于AVO和SV句式
3.2.2 作格动词的语义特征
3.2.3 作格动词和中性动词句法语义特征对比分析
3.2.4 作格动词的其他句法语义特征
3.2.5 从被动标记的添加看中性动词和作格动词的区别
第四章 反宾为主、使动用法与作格动词句
4.1 概述
4.1.1 反宾为主
4.1.2 临时活用
4.2 不及物作格动词句与“反宾为主”类受事主语句的纠葛
4.2.1 什么是“反宾为主”的句法
4.2.2 既往之研究
4.2.3 个案研究
4.2.4 小结
4.3 及物作格动词句与属于活用的使动句的纠葛
4.3.1 使动用法研究概述
4.3.2 《吕氏春秋》的使动用法
4.4 上古汉语的动词系统小结
第五章 作格动词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
5.1 概述
5.2 “破”类强及物性作格动词的及物性逐渐减弱
……
第六章 作格动词的演变与汉语动结式的形成
宋亚云,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语法史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青年项目1项,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
在上古汉语中,有一类动词,如“败”,分别用在不及物小句“楚国败”和及物小句“败楚国”中时,“败”和“楚国”的语义关系不变,“楚国”均是失败者。而另外一类动词,如“胜”,分别用在“楚国胜”和“胜楚国”中时,其语义关系分别是“施事一动作”和“动作一受事”。“败”之类的动词,就是学界所说的“作格动词”。
《汉语作格动词的历史演变研究》即以上古汉语的作格动词为研究对象,在对上古汉语作格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进行全面深入考察的基础之上,初步提出了一个上古汉语动词三分体系:及物动词、作格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汉语作格动词的历史演变研究》还分三类描写了汉语作格动词从上古到中古的历史演变过程,勾勒了各类作格动词的大体演变趋势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指出作格动词的这种演变趋势和汉语动结式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