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思维+双赢之道(套装共2册)(大师细说博弈论)
作者: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巴里·J·奈尔伯夫(Barry J. Nalebuff),等 著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4
丛书:大师细说博弈论
页数:518
定价:71.80 元
ISBN-13:9787300172620
ISBN-10:7300172628
去豆瓣看看 《策略思维》
序言 什么是策略行为?
第1部分
第1章 10个策略故事
1.妙手传说
2.领先还是不领先
3.直奔牢房
4.我将坚持到底
5.给猫拴个铃铛
6.楔子的尖端
7.三思而后行
8.多管齐下
9.别跟笨蛋对等打赌
10.博弈论可能危害你的健康
11.未来的模样
12.案例分析之一:红色算我赢,黑色算你输
第2章 准备接招
1.轮到你了,查理·布朗
2.两种策略互动
3.策略的第一法则
4.决策树与博弈树
5.更加复杂的树
6.讨价还价
7.战争与和平
8.英国人玩的博弈
9.案例分析之二:汤姆·奥斯本与1984年橙碗球场决赛的故事
第3章 看穿对手的策略
1.优势策略
2.封面之战
3.劣势策略
4.均衡策略
5.盛宴还是饥荒
6.案例分析之三:莽汉软招
第1部分结语
第2部分
第4章 走出囚徒困境
1.如何达成合作
2.觉察作弊
3.对作弊者的惩罚
4.惩罚的保证
5.惩罚方式的选择
6.以牙还牙
7.以牙还牙策略的一个替代选择
8.案例分析之四:国会对联邦储备委员会
第5章 策略行动
1.无条件行动
2.威胁与许诺
3.警告与保证
4.核阻吓
5.时报的策略
6.更多的策略行动
7.杀鸡焉用牛刀?
8.案例分析之五:波音、波音,完蛋了?
第6章 可信的承诺
1.建立可信度的八正道
2.只有一次生命可以献给你的祖国
3.你难以拒绝的提议
4.案例分析之六:你会不会宁可向IBM租一台电脑?
第7章 不可预测性
1.怎样使输赢机会相等?
2.有人要打网球吗?
3.为什么你应该选择正确的混合策略?
4.为什么不能依赖对手的随机化?
5.你的技巧变化了,你的最佳混合策略怎样变化?
6.怎样随机行动?
7.独一无二的情况
8.谎言的安全措施
9.出人意料
10.得势不饶人
11.案例分析之七:霸王行动
第2部分结语
1.历史注记
2.深入阅读
3.我们的遗满责任
4.从这里开始
第3部分
第8章 边缘政策
1.为什么选择不确定性?
2.风险机制
3.风险控制
4.逃离边缘
5.跌落边缘
6.核边缘政策
7.案例分析之八:大西洋上的边缘政策
第9章 合作与协调
1.钟为谁而鸣?
2.那条人迹罕至的路线
3.第22条军规?
4.比超速驾驶传票还快
5.他们为什么离开?
6.可能高处不胜寒
7.政治家与苹果酒
8.股市与选美
9.复习
10.案例分析之九:牙医分布的解决方案
第10章 投票的策略
1.打破平局
2.中点的选民
3.天真的投票
4.法庭的秩序
5.老于世故者
6.历久不衰的名人
7.爱一个可恶的敢人
8.案例分析之十:全取或全失
第11章 讨价还价
1.谈判中的锄强扶弱体系
2.“这对你的伤害大于对我的伤害”
3.边缘政策与罢工
4.同时就许多事情讨价还价
5.案例分析之十一:施比受好?
6.附录:耐性自有回报
第12章 激励
1.怎样奖赏工作表现?
2.怎样组织一个合作项目?
3.招标、拍卖的策略
4.案例分析之十二:取胜的风险
第13章 案例分析
1.别人的信封总是更诱人
2.末位应该变成首位
3.三方对决
4.弄巧成拙的防鲨网
5.糊涂取胜
6.大好时节与时机选择
7.坚持就是胜利?
8.贵人行为理应高尚
9.独霸天下
10.海湾大桥
11.公用地悲剧
12.1美元的价格
13.李尔王的难题
14.美国诉艾科亚
15.错错得对
16.赢得最后一步
17.边缘政策与陪审团
18.管闲事的自由
19.给市长发一枚“大奖章 ”
20.大洋两岸的武装
21.慈善捐助的局限性
22.再分配的局限性
23.有时骗倒所有人:拉斯韦加斯的老虎机
注释
索引
附录 约翰·纳什:现代博弈论奠基人
译后记
《双赢之道》
第1章 简介
公平分配的故事
框架
满意的标准
规则与战略
第2章 严格交替法
轮流
由下至上的战略
评估
扩展至三个或更多当事方
建议
第3章 均衡交替法
询问步骤
轮流、轮流、再轮流
评估
扩展至三个或更多当事方
建议
第4章 先分后选法
历史
战略
先分后选法的对称化
评估
扩展至三个或更多当事方
建议
第5章 调整赢家法
调整赢家法的概念
描述
评估
战略
扩展至三个或更多当事方
建议
第6章 调整赢家法:应用于戴维营
戴维营里讨论的问题
实际考虑
《戴维营协议》的公平性
第7章 调整赢家法:个人争端
离婚
总统竞选辩论
第8章 调整赢家法:商业及国际争端
合并
南沙群岛争端
第9章 哪种方法最优?
未经调整的赢家法
调整赢家法
选哪一个?
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
词汇表
译后记
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Avinash K. Dixit),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现任普林斯顿大学以约翰·J·F·谢拉德命名的经济学“大学教授”。他教授有关博弈论的课程,同时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的策略行为,曾在(英国)瓦威克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和牛津大学任教。
巴里·J·奈尔伯夫(Barry J. Nalebuff),牛津大学博士,现任耶鲁组织与管理学院经济学及管理学教授。他教授有关策略、政治和决策的课程,经常为《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等拥有众多读者的报纸撰写关于策略问题的文章。他还运用策略思维这一工具,为化学银行、麦肯锡公司以及索亚-米勒集团提供咨询。
《策略思维》和《双赢之道》,通过揭示在真实世界中一系列既有哲学色彩又有现实意义的难题,以令人愉快的方式形象地阐释了那些深奥晦涩的思想。你无须知道均衡、精练这样的专业名词的含义就可以读懂这些书,你甚至无需任何经济学的背景就可以理解作者提供的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案例。 这些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博弈论的大部分内容和它们的应用,使博弈论的理论方法变得幽默有趣,人性化和行之有效,帮助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制定决策的时候作出理性选择。 这两本著作,用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向没有经济学基础的读者展示了博弈论策略思维的道理。试看一例: 奈尔伯夫大学毕业的时候,在剑桥大学的正式舞会上参加轮盘赌游戏并且以700:300的大比数领先。眼看大奖在望,鬼使神差他却无视已经具有的后动优势,在最后一轮大意先行,结果功败垂成。事后他回忆那天酒喝多了,忘记了博弈论的教导:领先的时候要采取让对手先行的保守策略。这位博弈论的高才生,就这样输在原来处于第二位并且曾经求和建议分享奖励的女士手下(参见《策略思维: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竞争》第1章)。 人生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决策过程。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怎样打理一宗生意,该和谁结婚,怎样将孩子抚养成人,要不要竞争总裁的位置,都是这类决策的例子。你不是在一个真空的世界里做决定。相反,你身边全是和你一样的决策制定者。虽然冲突的成分很多,但是合作的因素也不少。《策略思维: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竞争》将帮助你学会策略地思考,在人生博弈中扩大胜面。 《策略思维: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竞争》以讲故事取胜。它的学术根源,是迪克西特教授在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开设的“策略博弈”课程。简而言之,这是关于了解对手打算如何战胜你,然后你战而胜之的艺术。怎样打赢一场网球,少数如何战胜多数,为什么要“喜爱”你最讨厌的对手等等,都在讨论之列。 这是一门新兴的策略科学,由一些简单的基本原理组成。不同背景和行业的读者掌握了这些原理,运筹帷幄取得胜利的本领就会上升一个层次。
《双赢之道》把谈判从艺术变为科学,为参与谈判的各方提供双赢、共赢之道。 《双赢之道》设计独特而巧妙,它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合理解决小到生活琐事、大到国际纠纷等各类争端提供了公式化的程序。当然,现实生活中,矛盾是复杂的,有些不是仅仅通过 设定的程序就能加以解决的。但本书提供的各种方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新鲜思路,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案例丰富多彩,旁征博引。其案例涉及离婚、继承遗产、公司并购、中东问题等诸多方面,既有《圣经》故事、历史事件,又有现代社会问题;既有哲学、政治学问题,又有经济学问题,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践指导性。 本书是政治学家史蒂文·J·布拉姆斯(Steven J. Brams)与数学家艾伦·D·泰勒(Alan D. Taylor)的联手之作。除本书外,他们还合著了《公平分配:从切蛋糕到解决争执》。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