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思想的中国表达:政策、结构与话语演变
作者:李泉 著
出版: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4.3
丛书:中山大学政治学丛书
页数:252
定价:65.00 元
ISBN-13:9787511719782
ISBN-10:7511719783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问题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理想类型的方法论
二、研究设计
第三章 和谐社会话语的兴起
一、政策背景
二、意识形态背景
第四章 善治:通向社会和谐的思想地图
一、导论
二、善治的原则
三、公民社会的描述
四、治理的政策建议
第五章 中国治理理论的思想演进:早期的发展
一、导论
二、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的启动
三、中国的公民社会理论
四、善治议题的提出
五、早期自由主义的尝试
六、马克思主义的妥协
〖1〗〖2〗治理思想的中国表达:政策、结构与话语演变〖2〗〖1〗目录
第六章 中国治理理论的思想演进:范式的变迁
一、导论
二、开拓性的理论综合
三、理论的发展与质疑
四、治理的经验研究
第七章 结论
一、处境化与比较视野中的中国治理理论
二、诠释学分析方法的要点归纳
三、治理理论在中国的前景及其诠释策略的选择
附录一 中国治理研究文献目录
附录二 访谈问题摘要
附录三 中国治理研究学者的地理分布特征
附录四 受访学者名录
附录五 部分治理学者访谈记录
附录六 治理样本文献目录(2005-2012)
附录七 俞可平及其同事的治理研究成果目录(1999-2004)
附录八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
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全文)
附录九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
会议公报(全文)
参考文献
李泉,天津人,香港城市大学公共行政学博士,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讲师,中山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西方政治理论、知识社会学与廉政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于《复旦学报》、《现代哲学》、《复旦公共行政评论》等核心期刊,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战略、路径与对策研究”,并独立主持其他三项科研项目。
“治理”是过去二十年中与转型中国密切关联的政治概念。《治理思想的中国表达:政策、结构与话语演变》采用诠释学视角对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治理理论进行了系统考察与评估。研究发现,治理理论一方面正在通过建构新的范式来塑造中国转型国家的学术视角,另一方面则在实践中发挥了将增长缓慢的社会支出与项目合理化并将国家在处理社会事务方面的威权能力理想化的作用。因此,中国版的治理理论已经发展成为一套表达国家政治变革方向的重要思想工具。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