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一理所当然的早期想象
二天与人
三人,或人作为主体
四人存有向度之移动
人性
一论人性论之目的与基础
二论善与不善之因
三论人性之独立
四论人性主体
五论人性之现实实践
六论人性与人性之道
(一)人性之性质,及总论人情时“性善”之意思
(二)心,与四端之心之意义
(三)道与德
诗性
一抒情传统论述作者论商榷
二情感主体的成立
三诗性主体的成立
民性
一民性,及民性之善
(一)论民之知见,民之好恶
(二)论民之于他人,民之于自己
(三)论民与物之一体
二现实中民之淳朴与生命力
(一)论民作为现实中不变之本真
(二)论民与上位者之界线
(三)论民与现实之交接
三现实中民之扭曲与困境
(一)论民在现实中之无理性
(二)论民在现实中的感性原理
(三)论自我之意义
(四)论上位者对民之责任
天性
一论天性差异
(一)天性使然之倾向
(二)天赋之生命模态
(三)不同天性者之安身立命
(四)主体之唯二形态
(五)主体于共体中之职志
(六)主体于人伦中之职志
二论相异者面对面之道
(一)两性关系分析
(二)心作为关系之最后真实
三论天性于人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