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2 赫尔辛基大学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2.1 赫尔辛基及芬兰的神经外科学发展历史
2.1.1 芬兰神经外科学的奠基人——Aarno Snellman
2.1.2 芬兰的血管造影术
2.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40年代晚期
2.1.4 显微神经外科学和血管内治疗外科学
2.1.5 曾经发生的变革
2.2 目前科室构成
2.3 工作成员
2.3.1 神经外科医生
2.3.2 神经外科住院医生
2.3.3 神经麻醉医生
2.3.4 神经放射医生
2.3.5 病区
2.3.6 重症监护室(ICU)
2.3.7 手术室
2.3.8 管理人员
2.4 综合手术室
2.4.1 综合手术室的结构设计
2.4.2 手术室的环境氛围
3 麻醉
3.1 基础生理学理论及其对麻醉的影响
3.1.1 颅内压(ICP)
3.1.2 脑血流的自主调节
3.1.3 C02反应性
3.1.4 脑组织代谢偶联
3.2 麻醉的监测
3.3 术前评估与麻醉诱导
3.4 麻醉的维持
3.5 麻醉的终止
3.6 体液的管理与输血
3.7 不同体位的麻醉要求
3.7.1 仰卧位
3.7.2 俯卧位,侧俯卧位和跪俯卧位
3.7.3 坐位
3.8 术后在ICU中的监护
3.9 特殊情况
3.9.1 动脉瘤手术中的暂时夹闭
3.9.2 腺苷与短暂的心脏停搏
3.9.3 术中神经电生理的监测
3.9.4 抗血栓形成药物与血栓栓塞
4 赫尔辛基显微神经外科理念
4.1 基础理念
4.2 显微神经外科原则
4.3 手术室布局
4.3.1 设备配备
4.3.2 显示器
4.4 患者体位与头部固定
4.4.1 手术台
4.4.2 患者体位
4.4.3 神经外科医生的工作姿势与活动情况
4.4.4 头部固定
4.5 必需或有用的手术工具
4.5.1 手术显微镜
4.5.2 托手架
4.5.3 双极电凝与单极电刀
4.5.4 高速磨钻
4.5.5 超声吸引器
4.5.6 纤维蛋白胶
4.5.7 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
4.5.8 显微多普勒及血流仪
4.5.9 神经导航
4.5.10 术中DSA
4.6 显微手术器械
4.7 消毒、铺单的习惯
4.8 开颅手术的一般原则
4.9 赫尔辛基显微神经外科的基本手术方法
4.9.1 简单、安全、快速、保持正常解剖结构
4.9.2 镜下操作
4.9.3 显微镜的移动
4.9.4 左手持吸引器
4.9.5 右手持器械
4.9.6 双极镊
4.9.7 显微剪刀
4.9.8 棉片
4.9.9 锐性分离与钝性分离
4.9.10 冲洗法与水分离技术
4.9.11 最小牵拉
4.10 关颅
4.11 赫尔辛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模式的关键要素
4.12 Hernesniemi教授的一般习惯与手术器械
4.12.1 一般习惯
……
5 常用入路
6 针对不同病变的特殊技术和策略
7 赫尔辛基神经外科的培训、教育和科研
8 赫尔辛基神经外科的访问计划
9 给青年神经外科医师的一些职业建议
10 神经外科之路——我的历程
11 神经外科的未来
【附】Hemesniemi教授的一般习惯与手术器械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