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一 研究马克思历史观的问题意识与思想自觉
二 西方历史观传统及其思维方式省思
1.宗教神学观点的历史观念
2.形而上学观点的历史观念
3.实证科学观点的历史观念
三 马克思历史观变革之思想真义
四 马克思历史观的思想整体性和具体性
第一章 马克思破解“历史之谜”的历史观变革
一 青年马克思历史研究的思想理论背景
1.《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历史学理论
2.古典经济学的历史理论与《1844年手稿》的思想实验
3.空想社会主义历史观“批判的成分”
二 马克思历史观变革的德国古典哲学基础
1.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扬弃
2.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肯定与超越
三 马克思历史观变革之精神实质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思维方式变革
2.哲学批判与社会现实批判相统一的“新历史观”
第二章 马克思“人的现实历史”的历史观念
一 “历史唯物主义”论点的初始论述
1.“历史唯物主义”所唯之“物”
2.《神圣家族》批判“变得敌视人”的旧唯物主义
3.《哲学的贫困》批判“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二 马克思对“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思想清算
1.“思维着的人”与“一般人”
2.“感性的人的活动”是马克思历史观的核心概念
三“人的现实历史”
1.“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2.“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第三章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实践观点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经济决定论”观点的分析与批判
1.“经济决定论”对马克思“新历史观”实践本质的误解
2.马克思、恩格斯对“经济决定论”的批判
二 马克思历史观的“劳动实践”本质
1.“对象化劳动”与“异化劳动”——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启示
2.“劳动实践”的价值批判意蕴
三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实践辩证法”精神
1.“原初的历史的关系”与“现存实践的意识”
2.“劳动实践”融涵“经济”、“超经济”的双重特性
3.历史的活力:人的否定性实践活动
4.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对“经济决定论”的超越
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观点”的历史理想
一 “哲学一经济学”双重维度的社会历史观批判
1.“无人身的人类理性”
2.马克思“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二 人的“历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
1.人是对象性的“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
2.人与自然的“本质交换”过程中生成自身的历史
三 人的历史是人的“社会发展史”
1.“真实的分工”是人的本质力量历史性生成的社会化方式
2.“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
3.“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
第五章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到“剩余价值规律”的具体理论
一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逻辑
1.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历史方法
2.人从“原始的丰富”到“自由个性”的“三形态”理论
二 《资本论》的逻辑与批判
1.“资本”的本质在于物化的、颠倒的社会关系
2.“抽象成为统治”与“三大拜物教”的批判
三 “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学说”是“艺术的整体”
1.“劳动价值论”对“异化劳动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2.“剩余价值的发现”唤醒了无产阶级的自我意识
第六章 马克思历史观的理论创新及中国化方式
一 马克思历史观的人类性与时代性品格
1.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与“历史学”研究及其共产主义追求
2.马克思历史观的开放性与时代性
二 马克思历史观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1.毛泽东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
2.邓小平解决“实践的问题”中证明马克思历史观的“真理性”
三 马克思历史观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历史科学”精神与中国“和谐社会”实践的融合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历史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