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我的世界(著名历史学家张玉法主编,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先生晚年回忆录)
作者:曹聚仁
出版:上海三联书店 2014.5
丛书:中国现代自传丛书
页数:320
定价:48.00 元
ISBN-13:9787542645548
ISBN-10:7542645544
去豆瓣看看 代序:谈传记文学
一 我的自剖
二 金华佬
三 我的童年
四 初试云雨情
五 己酉辛亥之间
六 先父梦岐先生
七 育才学园
八 地盘动了
九 浙东
一〇 失望的旅行
一一 我的母亲
一二 她的婆婆
一三 神道的黄昏
一四 父子之间
一五 时代的讽刺
一六 永生的时代
一七 另外一群人
一八 环绕蒋畈的另一群人
一九 金华一年半
二〇 诸侄
二一 志趣卑下 行为恶劣
二二 杭州初到
二三 明远楼前
二四 我们的校长
二五 后校长姜伯韩
二六 五四运动来了
二七 前四金刚
二八 我们的教师
二九 一代政人沈仲九
三〇 衙前那一群朋友
三一 从夏丏尊先生说起
三二 白屋诗人刘大白
三三 《霞底讴歌》
三四 杭州
三五 拾遗
三六 后四金刚
三七 “留经运动”
三八 一师的毒案
三九 湖上
四〇 在上海生根
四一 国学与国学概论
四二 “可杀的张凤”
四三 书记翩翩潘伯鹰
四四 诗人汪静之
四五 补说汪诗人
四六 《世说新语》中人物
四七 我做了教授
四八 孤山文澜阁
四九 《四库全书》
五〇 史学家杨人楩
五一 上海甲记
五二 《情书一束》的故事
五三 蓝布衫的故事
五四 南社—新南社
五五 小凤叶楚伧
五六 插说一段话
五七 再插一段话
五八 暨南前页
五九 暨南中页
六〇 暨南后页
校后记
曹聚仁(1900—1972),字挺岫,笔名袁大郎、陈思、彭观清等。民国著名记者、学者、作家。浙江兰溪人。毕业于浙江师范。在校期间,曾受业于陈望道、刘大白、夏丏尊等,五四运动时并曾代表学校出席杭州学生会。 1921年到上海教书,后任上海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教授,并从事写作,以散文创作立足文坛。经常为邵力子主编之《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撰稿。是年,章炳麟(太炎)于上海职业教育社发表系列演讲、聚仁笔录讲稿,汇整为《国学概论》一书出版,风行一时,并拜章为师。1931年主编《涛声》、《芒种》等杂志。1934年与陈望道、茅盾、叶圣陶、夏丏尊等人发起大众语运动。同年,被推为救国会十一名委员之一,并曾与马相伯、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郑振铎、蒋维乔、钱基博等二百余人,联名发表宣言,主以*之决心,坚持领土及主权之完整。 1937年淞沪战事爆发后,任战地记者,先后为《立报》、《大晚报》、《星岛日报》、《抗战》、《东南日报》等报刊撰稿,后转入中央通讯社,任战地特派记者,往来各地,曾报道淞沪战役、台儿庄之捷。并曾任江西《正气日报》主笔、总编辑。抗战胜利后重返上海,任《前线日报》主笔。1947年,任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 1950年夏,应林霭民之邀,赴香港任《星岛日报》主笔。其后从事写作,曾兴办创垦出版社,并与徐訏、李辉英合办《热风半月刊》。1956年以后,曾六次赴大陆访问,促进祖国统一事业。1972年病逝澳门。 一生笔耕五十余载,著述逾四千万言,成书约七十多种。计著有《灯》、《酒店》、《文思》、《笔端》、《鱼龙集》、《李秀成》、《议论文》、《新文心》、《大江南线》、《小说新语》、《书林新语》、《人事新语》、《文笔新策》、《乱世哲学》、《国故零简》、《元人曲论》、《北行小语》、《北行二语》、《北行三语》、《采访本记》、《采访外记》、《采访二记》、《采访三记》、《采访新记》、《万里行记》、《观变手记》、《新事十记》、《蒋经国论》、《鲁迅评传》、《鲁迅年谱》、《中国剪影》、《中国剪影二集》、《火网尘录》、《文坛五十年》、《文坛五十年续集》、《国学十二讲》、《国故学大纲》、《一般社会学》、《蒋畈六十年》、《蒋百里评传》、《秦淮感旧录》(二集)、《周曹通讯集》(二辑)、《新红学发微》、《到新文艺之路》、《平民文学概论》、《中国文学概要》、《山水思想人物》、《现代中国通鉴(甲编)》、《浮过了生命海》、《我与我的世界》、《中国近百年史话》、《中国史学ABC》、《万里行记》、《听涛室剧话》、《曹聚仁杂文选集》、《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与他人合著有《前线归来》、《东线血战记》、《轰炸下的南中国》、《中国抗战画史》,另编有《卷耳讨论集》、《古史讨论集》、《书信甲选》、《小品文甲选》、《散文甲选》、《小说甲选》、《鲁迅手册》、《浙潮声》、《现代文艺手册》、《今日北京》、《旧日京华》、《现代名家书信》、《懋庸小品文选》、《现代中国报告文学选》、《现代中国戏曲影艺集成》等。
《我与我的世界》是曹聚仁先生晚年所写的回忆录,后由家人整理增补,按“传记文学”自觉经营,坦诚自白,纵横上下,酣畅洒脱,是一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与文本意义的传记。它将其生平世界“不加掩饰地揭示出来”。从金华童年的”神道黄昏”,到浙江一师的“四大金刚”;从“国学”和“文坛”,到“我与鲁迅”和“文白论战”,从上海春秋、报刊生涯,到抗战军兴、执笔从戎;不但阅历丰富、见识繁多,而且他颇想勾画出那一时代的生活轮廓及文化工作”,所以“史的意味,比较更重一些”。正因如此,才是一本既有史料价值,又具文学可读性的大家作品。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