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名著译丛: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
1956年初米克出版了《经济学名著译丛: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该书试图证明“劳动价值学说不仅在马克思的时代是真正的科学,就是在今天来讲也是真正的科学”。他强调说,正是通过劳动价值范畴才形成商品生产经济体系下的社会关系。价值转换成产品价格,剩余价值转换成利润,不仅仅是简单的逻辑运用,而且是一个历史过程,使商品生产的变化形式对经济变量和经济发展模式产生影响。当劳动一资本关系在简单商品生产中占了主导地位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逐渐产生了。资本家的竞争更加激烈,整个经济利润率强烈趋向于一致。土地所有权、商品和货币资本附属于新的生产模式。米克指出,如果劳动价值论能得到正确理解就可以处理这些过程,但如果仅仅把它作为一种均衡价格论,那么就被曲解了。
米克认为,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无论如何,剩余价值的存在并非从劳动价值论发展而来,实际上劳动价值论的发展精确地说就是为了解释现实世界中显然存在的剩余价值。投入与产出之间价值差别的出现,最终使它分解成为地租和利润,而且对它的接
受者来说,并不是由于生产性的消耗。这一点被古典经济学家们当做简单的事实看待。劳动价值论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说明剩余价值的起源、持续状态并测量其大小。
米克接下来概述了马克思“历史逻辑的方法”。在不同的财产关系下,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分工的含义,将这种方法应用到价值理论上来。马克思已经:“全神贯注于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的运行方式与其他所有早期体系的混合体中的运
行方式的区分,只要它们都是‘简单’商品生产,而一般的交换也是‘价值’对‘价值’的交换。”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不同于简单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不再是当且仅当其所包含的相关劳动数量的比率相同时才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交换率不再是所包含的劳动比率的函数”。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同样起作用,但“是以一种完全不同的、复杂的方式运行,尽管最终交换率仍是由所含的劳动比率决定,但是两者已不再必须相等了”。
在简洁地讨论了《资本论》第一卷中价值的概念后,米克概括了马克思关于劳动作为价值的“实质”的对价值概念的升华。接着,他说明了马克思怎样将他的价值理论应用到工资和利润的决定上来。最后,米克转向价值转形问题。他认为“马克思第三卷中从产品价格方面对交换比率的分析应该视为一种修正,而非否定第一卷中从价值方面的分析”。
米克认为,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无论如何,剩余价值的存在并非从劳动价值论发展而来,实际上劳动价值论的发展精确地说就是为了解释现实世界中显然存在的剩余价值。投入与产出之间价值差别的出现,最终使它分解成为地租和利润,而且对它的接
受者来说,并不是由于生产性的消耗。这一点被古典经济学家们当做简单的事实看待。劳动价值论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说明剩余价值的起源、持续状态并测量其大小。
米克接下来概述了马克思“历史逻辑的方法”。在不同的财产关系下,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分工的含义,将这种方法应用到价值理论上来。马克思已经:“全神贯注于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的运行方式与其他所有早期体系的混合体中的运
行方式的区分,只要它们都是‘简单’商品生产,而一般的交换也是‘价值’对‘价值’的交换。”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不同于简单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不再是当且仅当其所包含的相关劳动数量的比率相同时才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交换率不再是所包含的劳动比率的函数”。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同样起作用,但“是以一种完全不同的、复杂的方式运行,尽管最终交换率仍是由所含的劳动比率决定,但是两者已不再必须相等了”。
在简洁地讨论了《资本论》第一卷中价值的概念后,米克概括了马克思关于劳动作为价值的“实质”的对价值概念的升华。接着,他说明了马克思怎样将他的价值理论应用到工资和利润的决定上来。最后,米克转向价值转形问题。他认为“马克思第三卷中从产品价格方面对交换比率的分析应该视为一种修正,而非否定第一卷中从价值方面的分析”。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