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理学
第一节 脏腑
肺脏
心脏
肾脏
脾脏
肝脏
胃腑
胆腑
小肠
大肠
膀胱
心包络
三焦
第二节 经络
手太阴经
手阳明经
足阳明经
足太阴经
手少阴经
手太阳经
足太阳经
足少阴经
手厥阴经
手少阳经
足少阳经
足厥阴经
督脉
任脉
冲脉
带脉
第三节 形体
骨骼
筋腱
皮肉
毛发
第四节 九窍
鼻
目
耳
口舌
齿牙
生殖器
第二章 病理学
第一节 疾病概论
疾病与健康
症候及诊断
愈后及经过
转归
第二节 病原论
素因
诱因
第三节 六淫七情论
六淫
七情
第四节 内经之脏腑病理
肝
心
脾
肺
肾
胃
胆
小肠
大肠
三焦
膀胱
第五节 巢氏病源提要
时气候
温病候
伤寒候
中风候
霍乱候
痃疟候
癫狂候
黄病候
痰饮候
吐血候
上气候
虚劳候
癥瘕候
诸疝候
水肿候
九虫候
湿匿候
诸淋候
赤白痢候
小便候
大便候
第六节 先哲之病理学说
徐大椿
程钟龄
莫枚士
陆九芝
第三章 诊断学
第一节 切诊
浮脉
沉脉
迟脉
数脉
滑脉
涩脉
虚脉
实脉
长脉
短脉
洪脉
微脉
细脉
濡脉
弱脉
紧脉
缓脉
弦脉
动脉
促脉
结脉
代脉
革脉
牢脉
散脉
芤脉
伏脉
疾脉
怪脉
第二节 问诊
寒热
汗
头身
二便
饮食
胸
聋
渴
第三节 望诊
神气
色
身
……
第五章 治疗学
第六章 处方学
第七章 内科学
第八章 妇科学
第九章 幼科学
第十章 外科学
第十一章 五官科学
第十二章 花柳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