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报界研究:1931-1945(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迄今首部以战时日本报界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
作者:孙继强 著
出版:中央编译出版社 定价:75.00 元
ISBN-10:7511721559
ISBN-13:9787511721556
去豆瓣看看 序章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章 战前日本报界发展概况
节 日本近代报业诞生的背景
一、外来文化的影响
二、社会条件的促进
三、政治发展的推动
第二节 日本近代报业报道方针的演变
一、时政性报道方针的确立
二、“小报”的产生与发展
三、社会主义者创办的报纸
第三节 日本近代报业经营方针的变革
一、报道本位主义的确立
二、营利主义路线的确立
三、报业经营方针的完善
第四节 日本报界的生存环境
一、“明治维新”时期宽松的办报环境
二、“自由民权运动”时期报业的统制政策
三、“政党政治”时期的两面政策
四、战前报纸的反体制运动
第二章 战时日本报界的发展(1931-1945)
节 战时传播网络的构建
一、言论立法构建战时传播的生存环境
二、机构设置催生战时传播的管理主体
三、报界参与完善战时传播的结构内涵
第二节 战时日本报界的“转向”
一、“九一八事变”之前的报界
二、“九一八事变”后报界的“转向”
三、难能可贵的反战言论——《赤旗》
四、报界战时体制的确立
第三节 战时体制下的新闻团体
一、同盟通信社
二、日本新闻联盟
三、“满洲国通信社”与“满洲弘报协会”
第三章 战时日本报界的政策传播
节 报界的“满蒙政策”报道及实践
一、“九一八事变”前后报界的“满蒙政策观”
二、对“满洲国建国”的报道
三、对“满洲移民”的报道
四、对国际联盟“满蒙决议”的报道
第二节 报界与战时思想统治
一、对思想统治事件的报道
二、对法西斯恐怖事件的报道
三、战时报界言论镇压事件
第三节 报界的“大政翼赞体制”报道
一、赞“大政翼赞体制”的发端
二、助“大政翼赞体制”成长
三、挽“大政翼赞体制”败局
第四章 战时日本报界的战争宣传
节 “九一八事变”时期的战争宣传
一、歪曲报道事变原因
二、大肆渲染“爆弹三勇士”
三、不遗余力的宣传攻势
第二节 全面战争时期的宣传活动
一、颠倒黑白的“卢沟桥事变”报道
二、南京沦陷前后的新闻报道
三、支持缔结德意日三国同盟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报道
一、战略进攻时期的陶醉式报道
二、战略防守时期的欺骗性报道
三、战略溃败时期的虚假性报道
第五章 战时日本报界的后方动员
节 国家总动员体制
一、国家总动员计划
二、国民精神总动员的展开
三、国家总动员的作用
第二节 国家总动员的急先锋
一、粉饰《国家总动员法》
二、大力宣传“精动”
三、全力落实“物动”
第三节 致力于后方国民动员
一、国民征用
二、女子挺身队
三、学生动员
第四节 无所不至的新闻触角
一、的“奉公”报道
二、派遣“笔部队”,塑造战争文学
三、力倡结婚报国和生育报国
第六章 战时日本新闻人物研究
节 战时情报组织的主宰者——绪方竹虎
一、报社记者时期
二、《朝日新闻》“笔政”时期
三、情报局总裁时代
第二节 德富苏峰与大日本言论报国会
一、德富苏峰的报业实践
二、大日本言论报国会
三、德富苏峰的“言论报国”
第三节 战时报界的反抗者
一、菊竹淳
二、桐生悠悠
三、其他
终章
一、战时日本传播网络的构建
二、战时日本报界的作用
三、战时日本报界的特征
四、日本报界纳入战时体制的原因
五、新闻专业主义与政治的冲突
参考书目
孙继强,200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2008年获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日语系副教授,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日本史学会日本侵华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日本传媒史、日本侵华史等领域的研究,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日本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报界研究:1931-1945》是我国***以战时日本报界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它尝试从新闻与传播学的角度来考察日本的侵华战争,从而进一步剖析传媒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战时日本报界经历了几次大的转折,*终沦落为军国主义的宣传工具,为侵略战争摇旗呐喊。可以说,这个过程是日本报界参与战争、宣传战争、推动战争发展的过程,是日本报界对政治屈服、迎合和协力的过程,它对塑造全民精神总动员、构筑战时精神、统一国民思想、推动战时体制的建立发挥了难以取代的作用。本书从传媒与战争的关系角度出发,厘清了战时日本报界的发展脉络,勾勒了日本报界由抗争到妥协、*终沦落为军国主义宣传机器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并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考察了战时日本媒体“转向”的原因。同时,从政府、民众和媒体的互动中考察了战时日本传播网络的构建过程,指出战时报界话语权的构筑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同时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