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社会的两极化
作者:[韩]金文朝 张海东 孙骁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7
页数:184
定价:45.00 元
ISBN-13:9787509761199
ISBN-10:7509761190
去豆瓣看看 部分 社会不平等的理论与现实
第1章 社会不平等的相关理论
1.马克思主义阶级论
2.韦伯主义阶级论
3.两大传统的比较
4.新阶级论的探索
第2章 社会不平等的现代状况
1.现代社会的宏观趋势
2.社会不平等体系的变化
3.变化的内容
4.小结:新分析范式的探索
第3章 1997年金融危机前后韩国社会的不平等
1.金融危机之前
(1)阶级结构
(2)阶级意识
2.1997年金融危机以后
3.向“雪人型社会”过渡
第二部分 韩国社会两极化的现状
第4章 经济的两极化
1.收入两极化
(1)测量指标
(2)基尼系数
(3)收入分配比率
(4)ER指数和WOLFSON指数
(5)对中产层规模的推定
(6)贫困率走势
2.资产两极化
(1)土地
(2)公寓
3.小结
第5章 社会文化的两极化
1.居住地的两极化
2.教育和职业的空间分隔
3.消费两极化
(1)“双重性城市”和“江南特区”的诞生
(2)消费权力的出现
(3)各阶层的消费样式
(4)向“下流社会”的流动
4.小结
第6章 意识的两极化
1.推动因素
(1)对社会差距的不认可
(2)韩国的平等主义和乐观主义
2.意识两极化的现状
(1)阶层归属意识
(2)对社会开放性的态度
3.成就意识的分化
(1)意识的阶级结构
(2)英语差距
4.小结
第三部分 两极化的消除方案
第7章 经济社会的应对方案
1.关于经济现象的新框架
(1)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批判
(2)对经济行动者和世界观的再定义
2.增长论
(1)增长的意义
(2)量的增长变量
(3)质的增长变量
3.对现状的检讨和应对方案
(1)危机产生的原因
(2)应对战略
4.小结
第8章 文化技术的应对方案
1.新的社会整合的可能性
(1)合理化的合理化
(2)从现实原则到幻想原则
2.以消除意识两极化来克服经济两极化
3.为消除意识差距而建设网络文化环境
4.小结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译后记
金文朝,韩国高丽大学社会学教授。校内担任韩国社会研究所所长、应用文化研究所所长、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校外担任国家政策研究院院长、总统咨询政策计划委员会社会文化分委员会委员长、国务总理国情咨询委员、韩国社会科学研究协会副会长、韩国社会学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劳动、信息社会与文化。主要著作有《科学技术和韩国社会的未来》(1999)、《韩国社会和日本社会的变迁》(2005)、《理解韩国信息社会》(2006)等。。张海东,男,1967年生,社会学博士。现为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教授、上海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转型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上海科学调查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不平等问题、社会质量研究。有多篇译文(译著)发表(出版)。。孙骁,男,行政学博士,韩国首尔大学毕业,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在韩国社会当中以收入和资产差距为中心开始凸显的经济两极化,发展为以居住和子女教育等级化为主的社会两极化,社会两极化在经历了以消费生活为中心的文化两极化之后,引起了意识的两极化,使韩国加速了向彼此隔绝、断裂的“新身份社会”的过渡。因此,一直以来重视可见性指标的两极化理论,正处于应该考虑在意识层面重建理论模型的关键时刻。而且,如老生常谈的那样,“嫉妒心起的时候比饥肠辘辘的时候更容易爆发革命”,在重视社会平等的现代社会,与客观物质上的贫穷相比,主观精神上的贫穷意识不断增加导致社会对立的可能性更大。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