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文集·第九卷:历史人物考辨
作者:余英时著;沈志佳编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7
页数:400
版本:2
定价:48.00 元
ISBN-13:9787549554782
ISBN-10:7549554781
去豆瓣看看 曾国藩与“士大夫之学”
王僧虔《诫子书》与南朝清谈考辨
评关于钱谦益的“诗史”研究
中国古代思想脉络中的医学观念
——李建民《生命史学——从医疗看中国历史》序
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
方以智晚节考
增订版自序
余君英时《方密之晚节考》序(钱穆)
自序
查看完整 余英时,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陞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现居美国。著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士与中国文化》、《朱熹的历史世界》、《方以智晚节考》等。
本卷所收文章是余英时对一些历史疑案和历史人物及著作进行考证的成果,作者主要关注的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群体,从王朝兴替、江山板荡的具体历史情境切入分析为时代所裹挟的传统知识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方以智晚节考》一篇,分析了方以智作为明遗民自沉惶恐滩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对于士大夫之价值观念、道德意识、政治信仰,以至家族伦理皆有所昭示。作者旁征博引,力图通过校勘、推理、比较、对隐语进行解读等多种手段挖掘事实真相。从考证法来看,本书与传统略有不同,清代以来的正统考证大多以西方所谓实证方法为主体,即关注典章、文物、制度、年代之类历史外在事象,而本书所考证的是古人之心与思,即所谓史事的“内在面”或“思想过程”,因而对历史的解读自成一体,对考证结果的诠释也颇为独到,文中不忘记述考证过程中误入的歧途和走过的弯路,从行文可见其考证思路和深厚的学术功底。
曾国藩与“士大夫之学”
王僧虔《诫子书》与南朝清谈考辨
评关于钱谦益的“诗史”研究
中国古代思想脉络中的医学观念
——李建民《生命史学——从医疗看中国历史》序
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
方以智晚节考
增订版自序
余君英时《方密之晚节考》序(钱穆)
自序
方以智晚节考
——桐城方密之先生殉难三百年纪念
方中履及其《古今释疑》
——跋影印本所谓“黄宗羲《授书随笔》”
方以智晚节考新证
方以智死节新考
方以智自沉惶恐滩考
方以智晚年诗文辑逸
方以智晚年诗文辑逸续篇(辑自《青原山志略》)
重要参考资料选辑
方中通《陪诗》选抄(汪世清)
参考书目
编者后记/沈志佳
^ 收 起 余英时,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陞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现居美国。著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士与中国文化》、《朱熹的历史世界》、《方以智晚节考》等。
本卷所收文章是余英时对一些历史疑案和历史人物及著作进行考证的成果,作者主要关注的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群体,从王朝兴替、江山板荡的具体历史情境切入分析为时代所裹挟的传统知识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方以智晚节考》一篇,分析了方以智作为明遗民自沉惶恐滩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对于士大夫之价值观念、道德意识、政治信仰,以至家族伦理皆有所昭示。作者旁征博引,力图通过校勘、推理、比较、对隐语进行解读等多种手段挖掘事实真相。从考证法来看,本书与传统略有不同,清代以来的正统考证大多以西方所谓实证方法为主体,即关注典章、文物、制度、年代之类历史外在事象,而本书所考证的是古人之心与思,即所谓史事的“内在面”或“思想过程”,因而对历史的解读自成一体,对考证结果的诠释也颇为独到,文中不忘记述考证过程中误入的歧途和走过的弯路,从行文可见其考证思路和深厚的学术功底。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