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编 戏曲的起源与形成
章 戏曲的起源
节 古代歌舞与古优
第二节 角抵戏与参军戏
第二章 戏曲的形成
节 从庙会到瓦合
第二节 宋杂剧与金院本
第二编 北杂剧与南戏(12世纪至15世纪的戏曲)
章 综述
节 本时期内戏曲发展的概况
第二节 北杂剧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北杂剧的作家与作品
节 北杂剧作家与作品概述
第二节 关汉卿及其作品
第三节 王实甫的《西厢记》
第四节 马致远的作品
第五节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第六节 康进之的《李逵负荆》
第七节 无名氏的(《陈州粜米》
第三章 南戏的作家与作品
节 南戏作品概述
第二节 《白兔记》
第三节 《拜月亭记》
第四节 高则诚的《琵琶记》
第四章 北杂剧与南戏的舞台艺术
节 概述
第二节 北杂剧的音乐
第三节 北杂剧的表演
第四节 北杂剧的舞台美术
第五节 南戏的音乐
第六节 南戏的表演
第七节 南戏的舞台美术
第三编 昆山腔与弋阳诸腔戏(14世纪中叶至18世纪初叶的戏曲)
章 综述
节 本时期内戏曲发展的概况
第二节 昆山腔的产生、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弋阳腔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第二章 昆山腔的作家与作品
节 昆山腔的作家与作品概述
第二节 汤显祖及其“四梦”
第三节 沈璨及其作品
第四节 李玉的作品
第五节 李渔的戏曲作品与理论
第六节 孔尚任及其《桃花扇》
第七节 洪异及其《长生殿》
第三章 弋阳诸腔作品
节 弋阳诸腔作品概述
第二节 《破窑记》
第三节 《金貂记》
第四节 《珍珠记》
第五节 《荔镜记》
第四章 昆山腔与弋阳诸腔戏的舞台艺术
节 概述
第二节 昆山腔的音乐
第三节 昆山腔的表演
第四节 昆山腔的舞台美术
第五节 弋阳诸腔的音乐
第六节 弋阳诸腔的表演艺术
第七节 弋阳诸腔的舞台美术
第四编 清代地方戏(17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的戏曲)
章 综述
节 本时期戏曲发展概况
第二节 地方戏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昆弋诸腔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章 清代地方戏作品
节 概述
第二节 《雷峰塔》
第三节 《黄金印》
第四节 《缀白裘》中的地方戏曲剧本
第五节 楚曲《祭风台》
第三章 清代地方戏的舞台艺术
节 概述
第二节 清代地方戏的音乐(上)——多种戏曲声腔的出现
第三节 清代地方戏的音乐(下)——板式变化结构体系的形成
第四节 清代地方戏的表演(上)——多种脚色体制的全面发展
第五节 清代地方戏的表演(下)——综合性表演形式的进一步戏剧化
第六节 清代地方戏的舞台美术
第七节 宫廷戏曲的舞台美术
后记
本系列还有:
中册
下册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