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帝国: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
作者: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克,李晓江著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8
页数:660
定价:88.00 元
ISBN-13:9787509757857
ISBN-10:7509757851
去豆瓣看看 英文版序(一)
英文版序(二)
1 处于战争与和平之间的苏联人民和斯大林,1945
2 斯大林的冷战之路,1945~1948
3 德国的僵局,1945~1953
4 克里姆林宫的政治斗争与“和平共处”,1953~1957
5 赫鲁晓夫的核教育,1953~1963
6 苏联的国内战线:最初的裂隙,1953~1968
7 勃列日涅夫与缓和之路,1965~1972
8 缓和的衰退与苏联的扩张,1973~1979
9 老近卫军的谢幕,1980~1987
10 戈尔巴乔夫与苏联的终结,1988~1991
结束语
缩略语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克(Vladislav M.Zubok),美国国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史教授,著名的冷战与苏联—俄国历史学家,曾获得莱昂内尔·盖尔伯奖(Lionel Gelber Prize)与马歇尔·舒尔曼奖(Schulman Prize)。代表作包括:《失败的帝国: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A Failed Empire: The Soviet Union in the Cold War from Stalin to Gorbachev)、《日瓦戈的孩子:俄国最后的知识分子》(Zhivago’s Children: The Last Russian Intelligentsia)。作为顾问参与了获得巨大成功的由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制作的24集纪录片《冷战风云录》(Cold War)。
李晓江,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爱书、教书。读书之余,亦以译书为乐。
《失败的帝国 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是近年颇富新意和好评的冷战史著作。作者大量利用了苏联解体后解密的机密录音、文件等新资料,尝试从苏联领导人的角度,审视、解读冷战的形成、激化、僵持和结局。作者发现,尽管国防安全和苏联的国家利益是斯大林及其后继者主要的政策目标,但苏联的冷战政策深受其意识形态及国内政治需要的左右。不同于传统英美学界的主流观点,作者认为美国在20世纪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采取的“遏制战略”加剧了苏联一方的好战性。而戈尔巴乔夫的错误判断和失误决策,则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