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与变革》:本书是美国学者研究中国历史、探索中国文化源流的一部力作,全书贯通古今,包容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演变、近代西方势力的渗入后传统社会变革两部分内容。书中着重于从史实的叙述中探讨一些富有启示的理论问题,从比较史学的角度研究中国历史,将同一时期的中国与西方国家互作比较,由此归纳出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征。
《中国的现代化》:本书是美国一批著名学者近年研究中国现代化事业的综合性著作。它从晚清中国与西方交手并着手现代化说起,一直写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国际环境、政治结构、经济发展、社会整合和科技进步等五方面,论述了中国现代化事业在晚清、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和解放后各个时期的起步、彷徨、动摇、发展、挫折、再发展的艰难历程。作者对于中国国内问题的探讨,持论颇为客观。
《中国社会史》:本书是法国一代汉学巨擘谢和耐先生的名著,获1972年圣杜尔奖(法国很高学术奖),为英、美等国大学最通行的中国文明史教材之一,早已被译成各主要语种。本书共十一卷,从远古一直写到毛泽东主席去世。它视野开阔、举重若轻、持论允当、一气呵成,充分显示了大史学家应有的风采。
《中国与达尔文》:本书详尽地研究了达尔文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接受及其影响。作者从思想史的角度重新评价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达尔文学说的“正读” 与“误读”,展现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为使中国“适应”或“摆脱”那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而进行的漫长努力。……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本书对中国内陆边疆的四个地区,从生态环境、民族、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历史演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了中国内地与上述四个边疆地区各自不同的互动依存关系,讨论了中国内陆边疆历史的丰富多样性。展现了各个边疆地区独特的历史价值,指出了中国多民族社会文化的整合特征。
《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国民党何以失败?易劳逸教授通过国民党自身的各种材料,运用地质学家研究地球形成的方法,摘取若干典型事例,精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关于这本书的价值,可以用雷利·桑德兰的一句话来概括:“对国民党失败这一问题的新近研究会由《毁灭的种子》而得以开拓”。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本书是欧美中国研究界的一代宗师史华兹集晚年功力之大成的著作。作者以西方文化为背景,从中西比较的视角,对先秦主要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阴阳家、法家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先秦的思想世界进行了分析性重建。作者坚信人类思想可以通过文化符号系统进行交流和沟通,并以此项研究挑战了当代文化人类学的相对注意倾向及其相关预设。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与文明》:本书以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约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为主要舞台,以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轨迹和精神世界为主要课题。生活在激荡旋涡中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是如何认识所处环境的变化以及他们想使中国如何变化,是本书所要解决的主题。本书以凝练的笔法、独特的视角,分析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世界认识的转换过程,以及他们各具特色的心路历程。
《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本书着重研究1400-1800年中国和欧洲经济发展,涉及包括国家形成与制度、社会状况与抗争,对革命的诠释等方面。他试图说明为什么在15-18世纪中国与欧洲遇到几乎相同的问题,但解决办法却迥然不同;为什么英国没有走中国发展道路。作者开创性地讨论了英国为什么没有走中国发展道路。
《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本书详细考察了18世纪欧洲和东亚的社会经济状况,对欧洲的英格兰和中国的江南地区作了具体的比较,以新的论证方法提出了具体的比较,以新的论证方法提出了许多创新性见解。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