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史
(繁体,一部以文言文笔记体写成的中国绘画史)
作者:季惟斋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8
页数:304
定价:38.00 元
ISBN-13:9787567520189
ISBN-10:7567520184
去豆瓣看看 自序
卷一 先顧紀
敘論
古畫皆托於物
馬家窯彩陶
書亦畫也
夏商周秦畫學非禮教時期辨
仲尼遊藝論
莊子論藝之祖
西漢帛畫
漢帝創置秘閣尚方畫工
漢石刻畫磚畫
劉裦雲漢北風圖
佛畫傳入中原
卷二 虎頭紀
敘論
六根說
曹不興
衛協不點晴妙義
張墨荀勗但取精靈
士匠一體
癡絕之道
顧愷之畫道四端
顧愷之畫論選評
陸探微
張僧繇肉與神平
山水畫正名之世
謝赫六法
華梵一體
北魏壁畫
西魏北周北骨南韻
楊子華北朝畫聖
展子虔唐畫之祖
董號智海曹衣出水
隋代壁畫華拙兼備
初唐壁畫天然澹泊
閻立本有新畫本
尉遲乙僧
南北朝隋唐畫跡神異略志
卷三 道玄紀
敘論
盛唐畫獨絕處
薛稷
王摩詰
摩詰山水真面目
詩畫不二之道
吴道子
吳畫優劣
畫史三句教
李思訓理深思遠
周昉勇於不敢
周昉士女聖手
盛唐四大家總評
韓幹
張璪不貴五彩
盧楞伽六尊者像冊
李昭道
王洽項容
韓滉戴嵩
邊鸞
盛唐壁畫
中晚唐壁畫
密教曼荼羅
佛畫會昌之劫
李昇山水
趙德玄傳古畫樣於蜀
道教名手評
貫休三絕一身
孫位逸格辨
逸品辨
卷四 洪谷紀
敘論
劉道醇六要六長說
荆浩意在筆先
筆法記選評
關仝
董北苑
溪岸圖為蕭照倣作考
巨然本色
李營丘思清格老
范華原
李范真迹
郭恕先
惠崇句圖
許道寧
燕家景致
王晉卿
郭河陽
林泉高致摘句
徐熙
落墨法没骨法
李後主悲智雙流
黃筌
趙昌自秘
石恪古僻人物
昌祐元吉精物理
崔白
卷五 龍眠紀 又名墨戲紀
敘論
圓方分宗說
李龍眠有道有藝
墨戲五派
與可嚴冷
文湖州竹派補
蘇子瞻率意之祖
墨戲草書閉門合轍
東坡闢款識風氣
米海嶽
大米畫功辨
米元暉
華光和尚
逃禅老人
宋徽廟
趙大年
趙千里
黃華老人
南宋四大家總評
李晞古承往啟來
錢唐山中斧劈皴
夏禹玉琢圓為觚
造境馬欽山
馬遠妙韻
劉松年集評
馬和之
趙彝齋
禪畫之風
畫偈同體
梁楷减筆
梁楷畫評
牧谿和尚
卷六 松雪紀
敘論
趙松雪混一畫學
松雪翁畫評
管道升趙仲穆
高房山
錢舜舉
黃大癡
大癡畫評
王叔明
吳仲圭
倪雲林
倪畫評
方方壺
曹雲西
柯敬仲
王元章墨梅三祖
顏輝
王振鵬
王孟端畫不苟作
卷七 石田紀 又名浙吳紀
敘論
戴文進
浙派畫評
吳小仙
林良呂紀
沈石田
石田畫評
文先生不背本心
衡山行高於藝
唐伯虎三教一致
伯虎方宗魁傑
仇十洲
仇唐春宫
謝時臣調和吳浙
陳白陽
徐青藤
周之冕
程松圓李永昌
李檀園四絕鼻祖
藍田叔武林派
卷八 玄宰紀 又名畫禪紀
敘論
香光禅
董氏有别趣
玄宰畫評
弱者道之用
王奉常有洞見
煙客畫評
王玄照
王石谷
石谷畫評
王麓臺
金剛杵議
麓臺論畫
惲南田四真子
南田天機語
吴渔山回向筆端
査二瞻
汪之瑞
新安派諸家評
漸江和尚含濡道根
畫人自合陰符經
漸江畫評
八大
八大質以變文
八大畫評
石濤專擅用黑
石濤畫才
畫語錄評
髡殘
擔當藥地
畫僧禪
浙人奇格奥蕴
項易庵
陳老蓮
龔半千獨出幽異
張風逸品
卷九 冬心紀
敘論
四王山水餘緒
金冬心
冬心题畫别解四則
冬心畫評
羅兩峰
汪巢林
高西園尚左生
揚州八怪分三派
華新羅
新羅山人畫評
李復堂
鳳岡楞山
鄭板橋
以書入畫以畫入書議
黃癭瓢
畫不足而人補之
閔正齋
方小師鄒一桂
西泠八家
奚鐵生
海派
海派五家評
卷十 安吉紀
敘論
缶翁詭道說
昌碩畫評
黃賓虹雅健清逸
虹叟以迂為直
白石老人天真漢
白石畫風評
張大千
大千本色
王一亭
吳門諸子
潘天壽
溥心畬
吳倩庵
傅抱石
劉海粟
豐子愷
卷十一 海東略
東國緒論
新羅高麗畫跡
安堅夢遊桃源圖
姜希顏李上佐
申師任堂
李禎
尹斗緒沈師正
鄭敾
姜世晃
金弘道
張承業
扶桑緒論
高松塚壁畫
南都七大寺畫迹
倭畫源氏物語繪卷
平安時代畫跡評
鎌倉肖像畫
神道垂跡曼荼羅
禪宗頂相
可翁如拙禪畫
雪舟行家兼利者
雪舟其人
元信古法眼
等伯
友松
探幽
宗達光琳派
白隐仙厓
南畫四家
卷十二 西風略
敘論
黑田清輝
藤島武二
藤田嗣治
顏文樑
潘玉良
徐悲鴻
林風眠
吴大羽
東山魁夷
沙耆
丁天缺
趙無極
平山郁夫
跋
季惟斋,1975年12月生于浙江金华大淤,私淑现代大儒马一浮。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院传统书画研究高级研修班特聘教师。精通儒、释、道。私塾名“明道精舍”,广泛传播国学思想。宗旨乃以儒学为主,融通三教。致力古诗文、书法创作,发表格律诗作和书法作品。精易学,通音律,著有论文若干,出版《征圣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大淤集》等专著。
《画史》是一部以文言文笔记体写成的中国绘画史。一是遵循古代画论之写作方法,注重笔墨法度及传承脉络。二是研究绘画史的方法独辟蹊径,不以朝代为划分时代之界限,而以大家巨擘为界标,跳出通常艺术史之窠臼。三是注重绘画深度精神之探索,深入体察历代画家在心性修行方面所达到的精神境界。四是本书并不只包括国画传统,末卷亦论及近代油画艺术。五是本书写作多以作者目验为主,往往联系自身的艺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