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娜•茨维塔耶娃,1892年9月26日(新历10月8日)生于莫斯科的一个教授家庭。天赋过人,6岁开始写诗,1910年出版第一个诗集《黄昏纪念册》。十月革命后丈夫加入白军,流亡国外,后成为苏联内务部特工。1922年,茨维塔耶娃离开苏联,辗转生活于柏林、布拉格和巴黎等地,生活艰辛。1939年返国,由内务部在莫斯科郊外提供宿舍,日常遭到监视。几个月后,丈夫和女儿以及妹妹均遭逮捕;女儿在监狱、集中营和流放地度过16年,丈夫则被处决。从此与儿子相依为命,唯靠翻译及变卖首饰旧物为生。1941年8月初被疏散到鞑靼共和国的小镇叶拉布加,8月31日自缢于寄居的农民家中,终年49岁。
作者慨叹,她在祖国是“没有书的诗人”。直至1956年,《文学莫斯科》首次刊出她的诗作,1961年开始出版诗集,此后著作陆续出版。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诗名大振,形成世界性影响。
译者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丹江口,高中毕业后下放劳动,文革结束后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诗集《纪念》、《游动悬崖》、《王家新的诗》、《未完成的诗》,《塔可夫斯基的树》、诗论随笔集《人与世界的相遇》、《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没有英雄的诗》、《取道斯德哥尔摩》、《为凤凰找寻栖所》、《雪的款待》、《在一颗名叫哈姆雷特的星下》、《在你的晚脸前》、翻译集《保罗•策兰诗文选》(合译)、《心的岁月:策兰、巴赫曼书信集》(合译)、《带着来自塔露萨的书:王家新译诗集》;编选有《当代欧美诗选》、《叶芝文集》、《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中外现代诗歌导读》等。
王家新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在创作的同时,他致力于诗学研究和诗歌翻译,他翻译的策兰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多次参加一些国际诗歌节和国际文学交流活动,并在国外一些大学讲学、做驻校诗人。2013年8-11月应邀参加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项目。曾获多种文学奖,近年获首届“袁可嘉诗歌奖•诗学奖”(2013)、韩国昌原第四届KC国际诗文学奖(2013)、首届“中国屈原诗歌奖•金奖”(2014)。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