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读库》一共包含十篇文章,《生而有罪》,《心战》,《阡陌行》,《杂技四十年》,《勐龙河畔》,《百时屯的七个人》,《破裂的沙漏》,《这么早就立体了》、《一份书账》以及《唐代文工团》。
《生而有罪》是一篇关于纳粹凶犯的子女的访谈录,作者是奥地利著名新闻记者彼得·西施罗夫斯基,本文是同名图书的摘录。原书1987年出版后曾在德国引起巨大反响,并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一次偶然的邂逅,让他开始关注积极参与第三帝国活动的那些人的子女,就像是涉身所熟悉领土的一次探险,逐渐得知,这里生活着一些陌生男女。他不了解他们的种种烦恼和问题,父辈的过去给他们留下了至今无法摆脱的重负。他开始着手写作这本书,采访纳粹子女,他不大留意他们父母的所作所为,只关心儿女的想法,他们是否把父母当作纳粹分子看待。最重要的标准是儿女如何评价父母。
1961年,高中还没毕业的戴鸿雁应征入伍,准备到厦门、金门对峙的最前线海岛上担任心战闽南语广播员。他的一生从此改变,情报与广播成为他一生中的两个关键词。与他一起被改变命运的人共计五千人左右,他们用自己的声音参加了一场持续数十年的“战斗”。他们隶属于一个曾经的部队番号:五三六部队。这支部队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对台心战部队”。《心战》记录的是从1953年到1991年,这场没有硝烟的攻心战,也是一场持续数十年的隔空喊话。
《阡陌行》是绿妖所写台湾现代农业考察笔记之三,也是完结篇。在台湾,政府由幕前退居幕后,以辅导代替领导,减少干预。农村早有一个最大的民间组织代行政府多项职能,运转多年,就是农会。在采访中也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农会。
《杂技四十年》里,上海杂技团副团长蔡荣华回顾入行四十多年的历程,中国杂技距离一门国际化的艺术表达形式,还很远很远:“我们想让观众快乐,但我们自己不怎么快乐。差距的根源就在这里。”
2012年9月,王昌改离开父母,远赴天津读书。至此,勐龙河成为家乡的代名词,存留在他的记忆里。《勐龙河畔》里王昌改回忆了自己的家乡。
《百时屯的七个人》里,姜淑梅老太太继续讲述她老家山东巨野百时屯的故事。
《破裂的沙漏》是洪韵梳理的电子游戏中的非线性叙事。随着游戏制作者身份的转变,他们在叙事层面所需要做的工作,已经由类似小说家的撰写剧本,变为了类似建筑师的构建世界规则。在这个规则下填充内容、做出抉择的任务,已经交由玩家来完成。
亓冠奇在《这么早就立体了》里回顾了3D、4D电影早期发迹史。3D电影在电影诞生之初就一直在开发和研究,随着电影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五十年代Natural Vision(天然视觉3D)的问世,各大电影公司推出了大批3D电影,题材多局限在能体现3D冲击效果的恐怖、惊悚、科幻类影片,内容大多乏善可陈,由于各方面原因,3D电影高潮后来退却。直到2004年首部IMAX3D电影《极地特快》(The Polar Express)和2009年的《阿凡达》(Avatar)创造的神话,3D才又复兴起来。4D的概念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在电影院中出现过了,它通常是以气味来迎合影片主题,也获得过有限的成功。环境技术的追求让观众更深入地参与其中,得到全方位身临其境的影院体验。到目前为止,4D影院在个别国家逐渐形成一些气候,但并未被普及。
杨葵的《一份书账》是一份个人的书账,也是一份关于八九十年代文学、出版、阅读的小小文献,真实记录了那些年书店都摆着哪些书,文学界都流行哪些书,又有哪些书在激荡人心……
和乐曾在《读库1004》对官妓、长安市井妓做过介绍,这次带来了《唐代文工团》,讲讲唐代这些“从事文艺演出的团体”。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