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新知文库之法律道德(套装共5册)《新知文库:洞穴奇案》《新知文库·谋杀手段:用刑侦科学破解致命罪案》《新知文库:咖啡机中的间谍》《特权:哈佛与统治阶级的教育 》《大背叛 》
作者:[美]彼得·萨伯,吉隆·奥哈拉,罗斯·格雷戈里·多塞特,等著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10
丛书:新知文库
定价:157.00 元
ISBN-13:9787108039873
ISBN-10:7108039877 去豆瓣看看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10
丛书:新知文库
定价:157.00 元
ISBN-13:9787108039873
ISBN-10:7108039877 去豆瓣看看
《新知文库:洞穴奇案》 推荐(一)期待第十五个观点 曾志朗 推荐(二)一生必读的著作 陈文敏 导读(一)摆脱掩耳盗铃的法律形式主义廖元豪导读(二) 思想的能力与司法技艺 赵明 序言 史上最伟大的法律虚构案 萨伯 导言 奇案背后的法理思考 萨伯 第一部分 4300年:五位法官,五个观点 富勒 观点一 尊重法律条文 首席法官特鲁派尼陈词 观点二 探究立法精神 福斯特法官陈词 观点三 法律与道德的两难 唐丁法官陈词 观点四 维持法治传统 基恩法官陈词 观点五 以常识来判断 汉迪法官陈词 最后判决 后记
《新知文库·谋杀手段:用刑侦科学破解致命罪案》 序
前言暨致谢 第一章 我的良知 一桩暴行 新技术和老谜题 思维方式 外一篇:荣誉和红胡子
第二章 罪证
查看完整
《新知文库·谋杀手段:用刑侦科学破解致命罪案》 序
前言暨致谢 第一章 我的良知 一桩暴行 新技术和老谜题 思维方式 外一篇:荣誉和红胡子
第二章 罪证
查看完整
《新知文库:洞穴奇案》
萨伯(Peter suber,1951- ),影响甚广的“开放近用运动”(open Access Movement,提倡在科研文献发表的同时,将电子文本在网上公布,以便读者免费取阅)的发起人。1973年毕业于美国叶尔汉姆学院,1978年获西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长期担任叶尔汉姆学院哲学教授,也讲授法律、计算机等其他课程。萨伯从事很多领域的社会活动,兼任SPARC(“学者出版与学术资源联盟”)高级研究员和耶鲁大学法学院信息社会项目访问学者等多项职务,还是两家网站(openaccessnews和ODenaccessletters)的博客作者。1991年出版专著《自我修正的悖论》。
《新知文库·谋杀手段:用刑侦科学破解致命罪案》
作者马克·贝内克博士从刑侦科学的角度,为读者带来了精彩的破案故事…
查看完整
萨伯(Peter suber,1951- ),影响甚广的“开放近用运动”(open Access Movement,提倡在科研文献发表的同时,将电子文本在网上公布,以便读者免费取阅)的发起人。1973年毕业于美国叶尔汉姆学院,1978年获西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长期担任叶尔汉姆学院哲学教授,也讲授法律、计算机等其他课程。萨伯从事很多领域的社会活动,兼任SPARC(“学者出版与学术资源联盟”)高级研究员和耶鲁大学法学院信息社会项目访问学者等多项职务,还是两家网站(openaccessnews和ODenaccessletters)的博客作者。1991年出版专著《自我修正的悖论》。
《新知文库·谋杀手段:用刑侦科学破解致命罪案》
作者马克·贝内克博士从刑侦科学的角度,为读者带来了精彩的破案故事…
查看完整
《新知文库:洞穴奇案》
五名洞穴探险者受困山洞,水尽粮绝,无法在短期内获救。为了维生以待救援,大家决定抽签吃掉一人,牺牲他以救活其余四人。威特葜尔是这一方案的最初提议人,但在抽签前又收回了意见;其他四人仍执意抽签,恰好选中了威特莫尔做牺牲者。获救后,这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判处绞刑。
这是美国20世纪法理学大家富勒1949年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假想公案。富勒还进一步虚构了五位大法官对此案的判决书,五封判决书依据相同的事实和法律,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这一著名公案是西方法学院学生必读的文本,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出了更多的公案。1998年,法学家萨伯延续了富勒的游戏,假话五十年后这个案子有机会翻案,另外九位大法官又各自发表了判决意见。他们真的有罪吗?
查看完整
五名洞穴探险者受困山洞,水尽粮绝,无法在短期内获救。为了维生以待救援,大家决定抽签吃掉一人,牺牲他以救活其余四人。威特葜尔是这一方案的最初提议人,但在抽签前又收回了意见;其他四人仍执意抽签,恰好选中了威特莫尔做牺牲者。获救后,这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判处绞刑。
这是美国20世纪法理学大家富勒1949年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假想公案。富勒还进一步虚构了五位大法官对此案的判决书,五封判决书依据相同的事实和法律,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这一著名公案是西方法学院学生必读的文本,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出了更多的公案。1998年,法学家萨伯延续了富勒的游戏,假话五十年后这个案子有机会翻案,另外九位大法官又各自发表了判决意见。他们真的有罪吗?
查看完整
《新知文库:洞穴奇案》 推荐(一)期待第十五个观点 曾志朗 推荐(二)一生必读的著作 陈文敏 导读(一)摆脱掩耳盗铃的法律形式主义廖元豪导读(二) 思想的能力与司法技艺 赵明 序言 史上最伟大的法律虚构案 萨伯 导言 奇案背后的法理思考 萨伯 第一部分 4300年:五位法官,五个观点 富勒 观点一 尊重法律条文 首席法官特鲁派尼陈词 观点二 探究立法精神 福斯特法官陈词 观点三 法律与道德的两难 唐丁法官陈词 观点四 维持法治传统 基恩法官陈词 观点五 以常识来判断 汉迪法官陈词 最后判决 后记
《新知文库·谋杀手段:用刑侦科学破解致命罪案》 序
前言暨致谢 第一章 我的良知 一桩暴行 新技术和老谜题 思维方式 外一篇:荣誉和红胡子
第二章 罪证
林中骸骨 尸体农场的新闻 外一篇:寻尸犬 犯罪学家的工具箱 面孔和身份 外一篇:列宁的遗体 调查和猜想 曼海姆谋杀案 外一篇:巴赫、拉斐尔和一个男孩的散乱骸骨 一宗近乎完美的罪案:批发市场案 用花粉说话
第三章 证人、巧合和度量 已婚的室内装潢师 混凝土中的酿酒人:喜力案 狗屎运对阵六十个目击者:曼努埃拉·施耐德案 致命案件:小查尔斯·林德贝里绑架案 外一篇:希特勒和基因进化:伪装成科学的一派胡言 好人和坏人 外一篇:正义对阵真相
第四章 致命的罪案,有时是索命的惩罚 能从长相看出杀人犯吗? 彼得·库尔滕:杜塞尔多夫吸血鬼 外一篇:适应环境的好公民 盖尔牧师案 外一篇:嘉年华亮片和其他罪证 死刑 眨眼的头 外一篇:杰佛里·达默之死 谁罪该万死?伯纳多和霍莫尔卡案 外一篇:基因指纹 外一篇:氟烷打碎美梦 附言:黑暗时代
第五章 证人、公众和死寂 辛普森案 外一篇:血鞋印 塞弗特案 被遗忘的食人族:卡尔·登克 强盗尼塞尔
《新知文库:咖啡机中的间谍》 第一章 正在消失的身体 个案研究:从现金到电子货币
第二章 监视社会 个案研究:英国的身份证
第三章 计算机安全遭遇人类愚蠢: 隐私增强技术及其局限性 个案研究:有关隐私管理的各种理论
第四章 蛮力的力量:摩尔定律与实践隐匿性 个案研究:科学、犯罪与数据
第五章 问题在于链接,蠢货:因特网、万维网和私人化空间
第六章 一个人最好的朋友是他的博客:Web 2.0 个案研究:数据库“混搭”
第七章 他们通过窥探征服世界: 审查、决定权隐私和意识形态隐私 个案研究:“下对上的监视”
第八章 智能微粒与混合现实:泛在计算技术 个案研究:电子标签
第九章 大家准备好,这里是圆形监狱
《特权:哈佛与统治阶级的教育 》 前 言 第一章 施特劳斯B-32的瓦解 第二章 古老的男孩俱乐部 第三章 苏珊娜·帕美的奇异生涯 第四章 求知之门径 第五章 爱情故事 第六章 安全的性生活 第七章 自由主义者的内战 第八章 最后一个夏天 第九章 之后的日子 致 谢
《大背叛 》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欺诈的文化 第二章 何谓欺诈:学术欺诈的类型 第三章 共犯的模式:近年来的案例 第四章 难以定量,难以定性:科学欺诈的发生率及其定义之争 第五章 巴尔的摩事件 第六章 同行评议问题 第七章 作者身份、所有权:荣誉、剽窃及知识产权问题 第八章 互联网公开出版的兴起 第九章 从实验室到法庭:追究不端行为时的体制问题 结语 向稳定状态转变以及科学的终结 注释及文献来源 译后记
^ 收 起
《新知文库·谋杀手段:用刑侦科学破解致命罪案》 序
前言暨致谢 第一章 我的良知 一桩暴行 新技术和老谜题 思维方式 外一篇:荣誉和红胡子
第二章 罪证
林中骸骨 尸体农场的新闻 外一篇:寻尸犬 犯罪学家的工具箱 面孔和身份 外一篇:列宁的遗体 调查和猜想 曼海姆谋杀案 外一篇:巴赫、拉斐尔和一个男孩的散乱骸骨 一宗近乎完美的罪案:批发市场案 用花粉说话
第三章 证人、巧合和度量 已婚的室内装潢师 混凝土中的酿酒人:喜力案 狗屎运对阵六十个目击者:曼努埃拉·施耐德案 致命案件:小查尔斯·林德贝里绑架案 外一篇:希特勒和基因进化:伪装成科学的一派胡言 好人和坏人 外一篇:正义对阵真相
第四章 致命的罪案,有时是索命的惩罚 能从长相看出杀人犯吗? 彼得·库尔滕:杜塞尔多夫吸血鬼 外一篇:适应环境的好公民 盖尔牧师案 外一篇:嘉年华亮片和其他罪证 死刑 眨眼的头 外一篇:杰佛里·达默之死 谁罪该万死?伯纳多和霍莫尔卡案 外一篇:基因指纹 外一篇:氟烷打碎美梦 附言:黑暗时代
第五章 证人、公众和死寂 辛普森案 外一篇:血鞋印 塞弗特案 被遗忘的食人族:卡尔·登克 强盗尼塞尔
《新知文库:咖啡机中的间谍》 第一章 正在消失的身体 个案研究:从现金到电子货币
第二章 监视社会 个案研究:英国的身份证
第三章 计算机安全遭遇人类愚蠢: 隐私增强技术及其局限性 个案研究:有关隐私管理的各种理论
第四章 蛮力的力量:摩尔定律与实践隐匿性 个案研究:科学、犯罪与数据
第五章 问题在于链接,蠢货:因特网、万维网和私人化空间
第六章 一个人最好的朋友是他的博客:Web 2.0 个案研究:数据库“混搭”
第七章 他们通过窥探征服世界: 审查、决定权隐私和意识形态隐私 个案研究:“下对上的监视”
第八章 智能微粒与混合现实:泛在计算技术 个案研究:电子标签
第九章 大家准备好,这里是圆形监狱
《特权:哈佛与统治阶级的教育 》 前 言 第一章 施特劳斯B-32的瓦解 第二章 古老的男孩俱乐部 第三章 苏珊娜·帕美的奇异生涯 第四章 求知之门径 第五章 爱情故事 第六章 安全的性生活 第七章 自由主义者的内战 第八章 最后一个夏天 第九章 之后的日子 致 谢
《大背叛 》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欺诈的文化 第二章 何谓欺诈:学术欺诈的类型 第三章 共犯的模式:近年来的案例 第四章 难以定量,难以定性:科学欺诈的发生率及其定义之争 第五章 巴尔的摩事件 第六章 同行评议问题 第七章 作者身份、所有权:荣誉、剽窃及知识产权问题 第八章 互联网公开出版的兴起 第九章 从实验室到法庭:追究不端行为时的体制问题 结语 向稳定状态转变以及科学的终结 注释及文献来源 译后记
^ 收 起
《新知文库:洞穴奇案》
萨伯(Peter suber,1951- ),影响甚广的“开放近用运动”(open Access Movement,提倡在科研文献发表的同时,将电子文本在网上公布,以便读者免费取阅)的发起人。1973年毕业于美国叶尔汉姆学院,1978年获西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长期担任叶尔汉姆学院哲学教授,也讲授法律、计算机等其他课程。萨伯从事很多领域的社会活动,兼任SPARC(“学者出版与学术资源联盟”)高级研究员和耶鲁大学法学院信息社会项目访问学者等多项职务,还是两家网站(openaccessnews和ODenaccessletters)的博客作者。1991年出版专著《自我修正的悖论》。
《新知文库·谋杀手段:用刑侦科学破解致命罪案》
作者马克·贝内克博士从刑侦科学的角度,为读者带来了精彩的破案故事。比如,一小片断木如何帮助警方破获悬而未决的儿童绑架案?而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著名作品《东方快车谋杀案》正是以此案为原型写作的。还有,如何通过花粉的甄别来判定一堆枯骨的死亡原因?可怕的“杜塞尔多夫吸血鬼”到底是谁?保罗和卡拉的罪案,是警方的耻辱还是不完善的刑侦科学系统的遗憾?在《新知文库·谋杀手段:用刑侦科学破解致命罪案》中,马克·贝内克向读者展现了罪案现场,引领读者和刑侦科学家一起探寻谋杀的手段,并试图了解罪犯的生活背景和内心状态对犯罪行为的影响。随着罪案的展开,贝内克还尝试着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刑侦科学的发展以及对破解罪案的作用。
《新知文库:咖啡机中的间谍》
吉隆·奥哈拉(Kieron O'Hara),是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电子与计算机科学的高级研究员,除此书外,他还著有或合著有九本关于科学、政治与社会的书。
奈杰尔·沙德博尔特(Nigel Shadbolt),是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人工智能的教授,是2006—2007年度英国计算机学会主席、网络安全公司Garlik首席技术官、网络科学研究计划的主管之一。他还是一名注册心理师和一名注册工程师,并且是许多国家科技委员会的委员。
《特权:哈佛与统治阶级的教育 》
罗斯· 格雷戈里· 多塞特(Ross GregoryDouthat),生于1979 年,美国保守主义作家、博客家。他是《大西洋月刊》的高级编辑、《国家评论》的影评人以及《华尔街日报》等报刊的撰稿人。他经常出现在电视和博客网站的辩论节目里。2009 年,他取代威廉姆· 克里斯托尔(William Kristol)担任《纽约时报》评论版的专栏作家, 成为该报保守主义声音的喉舌。多塞特是《纽约时报》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评论版专栏作家。多塞特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市,在纽黑文市长大。他1998 年进入哈佛大学,2002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他经常为《哈佛绯红报》撰稿,并担任校内保守主义报纸《哈佛卓越报》的编辑。多塞特的母亲是一位作家;父亲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也是一位获奖诗人。多塞特的家庭先前属于美国五旬节教派,后来皈依了天主教。2007 年,多塞特与《巴尔的摩太阳报》的记者阿比盖尔· 塔克(Abigail Tucker)结婚,现居华盛顿特区。
《大背叛》
霍勒斯·弗里兰·贾德森(Horace Freeland Jud—SOFI,1931一),乔治·华盛顿大学近期科学史研究中心创建人、前主任,1987年麦克阿瑟奖得主,著有里程碑式的著作《创世纪的第八天:20世纪分子生物学革命》。他在《纽约客》、《哈珀斯周刊》、《自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细胞》、《基因》、《美国医学会会刊)等杂志发表大量文章,并且是《时代》周刊的长期通讯作者。
^ 收 起
萨伯(Peter suber,1951- ),影响甚广的“开放近用运动”(open Access Movement,提倡在科研文献发表的同时,将电子文本在网上公布,以便读者免费取阅)的发起人。1973年毕业于美国叶尔汉姆学院,1978年获西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长期担任叶尔汉姆学院哲学教授,也讲授法律、计算机等其他课程。萨伯从事很多领域的社会活动,兼任SPARC(“学者出版与学术资源联盟”)高级研究员和耶鲁大学法学院信息社会项目访问学者等多项职务,还是两家网站(openaccessnews和ODenaccessletters)的博客作者。1991年出版专著《自我修正的悖论》。
《新知文库·谋杀手段:用刑侦科学破解致命罪案》
作者马克·贝内克博士从刑侦科学的角度,为读者带来了精彩的破案故事。比如,一小片断木如何帮助警方破获悬而未决的儿童绑架案?而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著名作品《东方快车谋杀案》正是以此案为原型写作的。还有,如何通过花粉的甄别来判定一堆枯骨的死亡原因?可怕的“杜塞尔多夫吸血鬼”到底是谁?保罗和卡拉的罪案,是警方的耻辱还是不完善的刑侦科学系统的遗憾?在《新知文库·谋杀手段:用刑侦科学破解致命罪案》中,马克·贝内克向读者展现了罪案现场,引领读者和刑侦科学家一起探寻谋杀的手段,并试图了解罪犯的生活背景和内心状态对犯罪行为的影响。随着罪案的展开,贝内克还尝试着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刑侦科学的发展以及对破解罪案的作用。
《新知文库:咖啡机中的间谍》
吉隆·奥哈拉(Kieron O'Hara),是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电子与计算机科学的高级研究员,除此书外,他还著有或合著有九本关于科学、政治与社会的书。
奈杰尔·沙德博尔特(Nigel Shadbolt),是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人工智能的教授,是2006—2007年度英国计算机学会主席、网络安全公司Garlik首席技术官、网络科学研究计划的主管之一。他还是一名注册心理师和一名注册工程师,并且是许多国家科技委员会的委员。
《特权:哈佛与统治阶级的教育 》
罗斯· 格雷戈里· 多塞特(Ross GregoryDouthat),生于1979 年,美国保守主义作家、博客家。他是《大西洋月刊》的高级编辑、《国家评论》的影评人以及《华尔街日报》等报刊的撰稿人。他经常出现在电视和博客网站的辩论节目里。2009 年,他取代威廉姆· 克里斯托尔(William Kristol)担任《纽约时报》评论版的专栏作家, 成为该报保守主义声音的喉舌。多塞特是《纽约时报》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评论版专栏作家。多塞特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市,在纽黑文市长大。他1998 年进入哈佛大学,2002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他经常为《哈佛绯红报》撰稿,并担任校内保守主义报纸《哈佛卓越报》的编辑。多塞特的母亲是一位作家;父亲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也是一位获奖诗人。多塞特的家庭先前属于美国五旬节教派,后来皈依了天主教。2007 年,多塞特与《巴尔的摩太阳报》的记者阿比盖尔· 塔克(Abigail Tucker)结婚,现居华盛顿特区。
《大背叛》
霍勒斯·弗里兰·贾德森(Horace Freeland Jud—SOFI,1931一),乔治·华盛顿大学近期科学史研究中心创建人、前主任,1987年麦克阿瑟奖得主,著有里程碑式的著作《创世纪的第八天:20世纪分子生物学革命》。他在《纽约客》、《哈珀斯周刊》、《自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细胞》、《基因》、《美国医学会会刊)等杂志发表大量文章,并且是《时代》周刊的长期通讯作者。
^ 收 起
《新知文库:洞穴奇案》
五名洞穴探险者受困山洞,水尽粮绝,无法在短期内获救。为了维生以待救援,大家决定抽签吃掉一人,牺牲他以救活其余四人。威特葜尔是这一方案的最初提议人,但在抽签前又收回了意见;其他四人仍执意抽签,恰好选中了威特莫尔做牺牲者。获救后,这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判处绞刑。
这是美国20世纪法理学大家富勒1949年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假想公案。富勒还进一步虚构了五位大法官对此案的判决书,五封判决书依据相同的事实和法律,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这一著名公案是西方法学院学生必读的文本,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出了更多的公案。1998年,法学家萨伯延续了富勒的游戏,假话五十年后这个案子有机会翻案,另外九位大法官又各自发表了判决意见。他们真的有罪吗?
请看十卜四位法官的判决韦。这些判决书,实际上反映了20世纪各个流派的法哲学思想,看如一桌法哲学盛宴,让读者得以品味精彩动人的深邃思辨,培养适应法治社会的法学素养。
《新知文库;谋杀手段:用刑侦科学破解致命罪案》
作者马克·贝内克博士从刑侦科学的角度,为读者带来了精彩的破案故事。比如,一小片断木如何帮助警方破获悬而未决的儿童绑架案?而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著名作品《东方快车谋杀案》正是以此案为原型写作的。还有,如何通过花粉的甄别来判定一堆枯骨的死亡原因?可怕的“杜塞尔多夫吸血鬼”到底是谁?保罗和卡拉的罪案,是警方的耻辱还是不完善的刑侦科学系统的遗憾?在《新知文库·谋杀手段:用刑侦科学破解致命罪案》中,马克·贝内克向读者展现了罪案现场,引领读者和刑侦科学家一起探寻谋杀的手段,并试图了解罪犯的生活背景和内心状态对犯罪行为的影响。随着罪案的展开,贝内克还尝试着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刑侦科学的发展以及对破解罪案的作用。
《新知文库:咖啡机中的间谍》
我们正在进入一种新的、全球性的过度监视状态。这很可能会彻底颠覆我们对隐私的理解。当我们在工作和娱乐方面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时候,我们的电子活动会留下可以用来追踪我们一举一动的数字脚印。在我们的汽车、电话甚至咖啡机中都可能隐藏着可以进行无线通讯的微型计算芯片。它们可以成为微型证人,并构成强大的监视网络,而这一网络的行为可能会非常复杂,具有智能和侵略性。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它们究竟在多大程度侵犯了我们的隐私?这些智能网络是否会被政府、罪犯或恐怖分子用来侵犯隐私或者实施犯罪?我们是否值得为获得这些新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牺牲我们的隐私?
《新知文库:咖啡机中的间谍》真实地揭示了从监视摄像头到博客的各种新技术在多大程度上侵犯了我们的隐私,并探讨了我们是否能够,以及如何才能够防止我们的隐私在数字时代的终结。
《特权:哈佛与统治阶级的教育 》
哈佛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是全世界的高等学府,然而,她那耀眼的光环之下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本书作者获得杰出教育的梦想终未能在哈佛得到实现,他发现学校里充斥着精英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以及权欲和野心。学生及其父母,甚至校方管理者和教授,都将大学视为通往高收入和精英阶层的踏脚石,而非献身于卓越学术研究的机构。他对《平权法案》、“政治正确”、生源构成、分数制度和课程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剖析,生动地描绘了现代大学生活的图景: 酗酒、恶作剧、性生活探险、攀爬社会阶梯和钻营求职门径等等。本书是一个年轻哈佛人的自述,真实坦率且诙谐风趣。它是全面了解美国大学生活的手资料,是世纪之交美国精英教育的生动纪实和反思,也是美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一个缩影。
《大背叛 》
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奥林匹亚曾作为古代奥运会的举办场所达数百年上之久,在那里立着一排宙斯的雕像,被称为宙斯群像(Zanes)。雕像由青铜铸成,是利用竞技作弊者所缴纳的罚金建成的。雕像立在阿尔提斯圣所(Altis)北面的一排基座上,东西排布,一直排到运动员专用的入场通道门口,这是那些参加竞技的运动员最后所能看到的东西。18世纪70年代,当德国考古学家发掘奥林匹亚时,他们在此发现了这16个基座。
^ 收 起
五名洞穴探险者受困山洞,水尽粮绝,无法在短期内获救。为了维生以待救援,大家决定抽签吃掉一人,牺牲他以救活其余四人。威特葜尔是这一方案的最初提议人,但在抽签前又收回了意见;其他四人仍执意抽签,恰好选中了威特莫尔做牺牲者。获救后,这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判处绞刑。
这是美国20世纪法理学大家富勒1949年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假想公案。富勒还进一步虚构了五位大法官对此案的判决书,五封判决书依据相同的事实和法律,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这一著名公案是西方法学院学生必读的文本,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出了更多的公案。1998年,法学家萨伯延续了富勒的游戏,假话五十年后这个案子有机会翻案,另外九位大法官又各自发表了判决意见。他们真的有罪吗?
请看十卜四位法官的判决韦。这些判决书,实际上反映了20世纪各个流派的法哲学思想,看如一桌法哲学盛宴,让读者得以品味精彩动人的深邃思辨,培养适应法治社会的法学素养。
《新知文库;谋杀手段:用刑侦科学破解致命罪案》
作者马克·贝内克博士从刑侦科学的角度,为读者带来了精彩的破案故事。比如,一小片断木如何帮助警方破获悬而未决的儿童绑架案?而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著名作品《东方快车谋杀案》正是以此案为原型写作的。还有,如何通过花粉的甄别来判定一堆枯骨的死亡原因?可怕的“杜塞尔多夫吸血鬼”到底是谁?保罗和卡拉的罪案,是警方的耻辱还是不完善的刑侦科学系统的遗憾?在《新知文库·谋杀手段:用刑侦科学破解致命罪案》中,马克·贝内克向读者展现了罪案现场,引领读者和刑侦科学家一起探寻谋杀的手段,并试图了解罪犯的生活背景和内心状态对犯罪行为的影响。随着罪案的展开,贝内克还尝试着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刑侦科学的发展以及对破解罪案的作用。
《新知文库:咖啡机中的间谍》
我们正在进入一种新的、全球性的过度监视状态。这很可能会彻底颠覆我们对隐私的理解。当我们在工作和娱乐方面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时候,我们的电子活动会留下可以用来追踪我们一举一动的数字脚印。在我们的汽车、电话甚至咖啡机中都可能隐藏着可以进行无线通讯的微型计算芯片。它们可以成为微型证人,并构成强大的监视网络,而这一网络的行为可能会非常复杂,具有智能和侵略性。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它们究竟在多大程度侵犯了我们的隐私?这些智能网络是否会被政府、罪犯或恐怖分子用来侵犯隐私或者实施犯罪?我们是否值得为获得这些新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而牺牲我们的隐私?
《新知文库:咖啡机中的间谍》真实地揭示了从监视摄像头到博客的各种新技术在多大程度上侵犯了我们的隐私,并探讨了我们是否能够,以及如何才能够防止我们的隐私在数字时代的终结。
《特权:哈佛与统治阶级的教育 》
哈佛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是全世界的高等学府,然而,她那耀眼的光环之下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本书作者获得杰出教育的梦想终未能在哈佛得到实现,他发现学校里充斥着精英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以及权欲和野心。学生及其父母,甚至校方管理者和教授,都将大学视为通往高收入和精英阶层的踏脚石,而非献身于卓越学术研究的机构。他对《平权法案》、“政治正确”、生源构成、分数制度和课程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剖析,生动地描绘了现代大学生活的图景: 酗酒、恶作剧、性生活探险、攀爬社会阶梯和钻营求职门径等等。本书是一个年轻哈佛人的自述,真实坦率且诙谐风趣。它是全面了解美国大学生活的手资料,是世纪之交美国精英教育的生动纪实和反思,也是美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一个缩影。
《大背叛 》
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奥林匹亚曾作为古代奥运会的举办场所达数百年上之久,在那里立着一排宙斯的雕像,被称为宙斯群像(Zanes)。雕像由青铜铸成,是利用竞技作弊者所缴纳的罚金建成的。雕像立在阿尔提斯圣所(Altis)北面的一排基座上,东西排布,一直排到运动员专用的入场通道门口,这是那些参加竞技的运动员最后所能看到的东西。18世纪70年代,当德国考古学家发掘奥林匹亚时,他们在此发现了这16个基座。
^ 收 起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