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本书的缘起
二、本书的学术背景
三、本书的三个底本及其相互关系
四、概念界说、对象选择及详略处理
五、本书的结构与历史分期
六、本书的谱例与图片
第一章 重构与阵痛:世纪初第一次战略转型(1900-1931)
第一节 眺内望外:中西音乐的现实样态
一、我阁传统音乐的现实样态
二、西方艺术音乐的现实样态
三、清来民初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
四、清末民初论家对中西音乐的体认
第二节 三说争鸣:转型阵痛中的自觉抉择
一、“全盘西化”思潮
二、“国粹主义”思潮
三、“兼收并蓄”思潮
四、“拿来主义”:中国音乐家清醒而自觉的历史抉择
第三节 学堂乐歌:新音乐运动的序曲
一、学堂乐歌的美学原则与形态演变
二、学堂乐歌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三、学堂乐歌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 繁花初放:新音乐运动代表人物及其音乐创作
一、萧友梅的音乐主张及创作
二、赵元任的音乐主张及创作
三、刘天华的音乐主张及创作
四、黎锦晖和他的儿童歌舞曲及歌舞剧
五、王光祈的音乐思想
六、青主的美学思想与音乐创作
第五节 艰难起步:我国早期专业音乐教育
一、早期专业音乐教育的理论准备
二、北大啬乐传习所
三、全国各地之“音乐研究会”
四、开办较早的现代音乐教育机构
五、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第二章 音乐与战争:在喷火呐喊中啼血刨作(1931-1949)
第一节 早期抗战音乐创作
一、争业作曲家的抗日爱闭歌曲创作
二、聂耳的音乐创作
三、左翼或爱国音乐家的早期抗战歌曲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的音乐创作
一、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二、延安秧歌剧运动与秧歌剧
三、歌剧《自毛女》及第一饮歌剧高潮
四、郑律成的音乐创作
五、延安及其他抗日根据地的音乐创作
……
第三章 创造与思索:共和国初期的音乐繁荣(1949-1956)
第四章 “反右”与“向左”:在曲折中前进(1957-1966)
第五章 梦魇与创造:“文革”中的音乐现实(1966-1976)
第六章 改革与开放:本世纪第二次战略转型(1976-1988)
第七章 批判与徘徊:回流时期的音乐思潮与创作(1989-1992)
第八章 涅槃与腾飞:后新时期的音乐繁荣(1992-2000)
结语
后记
附录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