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一 研究契机
二 郭沫若史剧研究述评
(一)史剧研究的文艺社会学批评模式
(二)关于史剧的审美批评和研究
(三)历史题材处理问题的批评与研究
三 理论背景及研究途径
章 个性解放浪潮中“内部”情绪的艺术凝结:20年代史剧创作
一 孤傲诗人的内在压抑与超越
(一)早期生活的“内部”沉淀与人格生成
(二)“内部”超越性追求与“泛神论”思想体系建构
(三)“内部”规定模式:早期诗学追求
二 早期史剧情绪表现的艺术世界
(一)史剧的界定
(二)史与诗的思考
(三)早期史剧中的情绪世界
(四)早期史剧的形式探索
(五)早期史剧的评价问题
第二章 民族救亡中生命激情的历史回响:抗战时期史剧创作
一 郭沫若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转变及其抗战史剧探索概况
(一)郭沫若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转变
(二)文艺观的发展与变化
(三)抗战史剧探索概况
二 抗战史剧题材处理的原则
(一)题材处理的历史优先性原则
(二)题材处理的隐喻性原则
(三)题材处理的情感体验性原则
三 抗战史剧的人物性格塑造
(一)史剧人物塑造的方法和原则
(二)史剧人物类型化
(三)文化英雄——抗战史剧中的典范形象
四 抗战史剧的形式追求
(一)悲剧形式的选择及其文化价值含蕴
(二)史剧的语言要素及技巧运用
(三)史剧情节要素的把握及美学追求
第三章 新社会文化认同中的翻案颂歌:新中国成立后史剧创作
一 新中国社会文化认同中的艺术功利追求
(一)人民本位思想与新中国社会文化的认同
(二)对的领袖崇拜
(三)知识分子文化身份的危机
(四)做“人民大众的扬雄”:文艺活动的政治功利性追求
二 “翻案”与歌颂:新中国成立后史剧的艺术追求
(一)新中国成立后史剧题材的选择与处理
(二)新中国成立后史剧人物的创造
(三)严肃喜剧(悲喜剧):新中国成立后史剧形式的探索与追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收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