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强
3 概述
5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5 不义而强,其毙必速。
6 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
7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8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8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9 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
10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11 谨于听治,富强之法也。
11 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治则国治。富治者,车不发轫,甲不出橐,而威制天下。
12 存在得道而不在于大也,亡在失道而不在于小也。
13 家有千金之玉,不知治,犹之贫也。
14 渊深而有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14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15 衣食者民之本,稼穑者民之务也,二者修则国富而民安也。
16 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16 政教积德,必致安泰之福;举错数失,必致危亡之祸。
17 国之将兴,贵在谏臣;家之将盛,贵在谏子。
18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19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19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20 古之善政贵于足食,将欲富国必先利人。
21 思富国便民之事,莫若端本,尊以农事。
22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
22 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23 观其君子之众多如林,则知其国之盛;观其君子之落落如晨星,则知其国之衰。
24 藏富于民,国赖民安。
25 国强须赖群贤辅,孤特何为任一身?
25 苟我不弱,天下无强兵;苟我术周,天下无险地。
26 富国强兵,必以理财为本。
27 谓一朝富有,男可翩翩裘马,妇则楚楚衣裳。
27 江陵今日富强成,圣人宫中奏《云门》。
28 千秋龟鉴示兴亡,仁义从来为国宝。
29 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富国强兵。
30 欲强国先富国,欲富国先富民。
31 夫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
32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民主
33 概述
35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35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36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37 掌朝外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38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38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39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40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41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42 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既知其性,又习其情,然后民乃从其命矣。
42 夫民,神之主也。
43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4 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44 所贵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
45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46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47 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
47 夫欲富国强威,辟地服远者,必得之于民。
48 国主之有民也,犹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则本固,基美则上宁。
49 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不得自专快意而已也。
50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51 国以民为本,强由民力,财由民出。夫民殷国弱,民瘠国强者,未之有也。
51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52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53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
54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55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55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56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57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58 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
58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