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试诗制度研究
作者:汤燕君 著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定价:59.00 元
ISBN-10:7516150215
ISBN-13:9787516150214
去豆瓣看看 绪论
节 研究现状与缘起
一、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二、唐代科举制度与其他领域关系研究
三、唐代科举文学研究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概述
章 唐代科举试诗起源的时间
节 关于唐代试诗起源时间的几种说法
一、“永隆二年”说
二、“开元天宝”说
查看完整 汤燕君(1976- ),浙江大学古代文学博士,现任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国际汉语系教师,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
本书试图在广义的科举(即唐代选才命官中的所有分类考试,以及所有与天子关系密切的选才命官考试)范围内,通过对各类史料、笔记、文集等的钩沉索隐与综合研究,查检唐代各类举士选官考试中关于试诗的具体规定,探索唐代试诗的起源,勾勒唐代试诗制度的总体面貌,构建起完整的唐代试诗体系;把试诗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学”现象,在文德政治视域下,探讨唐代应试诗的体制、规范与特点,确立科举文体的独立评价体系;同时,以文人心态为中介,深入揭示试诗制度与唐代社会、政治、文学间的相互关系,评价其作用、地位与影响。
绪论
节 研究现状与缘起
一、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二、唐代科举制度与其他领域关系研究
三、唐代科举文学研究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概述
章 唐代科举试诗起源的时间
节 关于唐代试诗起源时间的几种说法
一、“永隆二年”说
二、“开元天宝”说
三、“仪凤四年”说
四、“垂拱二年”说
第二节 唐代科举试诗的产生
第二章 唐代科举试诗产生的背景
节 文才需求的历史演进
一、先秦儒家文化背景下文才意识的萌芽
二、汉代儒学一统背景下文才要求的确立
三、魏晋文学自觉背景下文才需求的多样
四、南朝文学独立背景下文才需求的炙热
第二节 政治与审美的现实需要
一、巩固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二、诗歌审美抒情特征的吸引
三、文学成为政治独立的组成部分
四、迎合崇尚文才的社会风气
第三节 五律人试的多重原因
一、满足考查文理华赡的需要
二、五言律诗已成诗坛主流
三、符合考试公平化标准化的要求
第三章 唐代进士科试诗
节 进士科概述
一、进士科的初建、成熟与发展
二、举子的组成与选拔途径
第二节 尚书省试诗
一、初试
二、考覆
三、覆试
第三节 各级官学试诗
一、国子监试
二、地方馆学试
第四节 各级地方试诗
一、州府试
二、县试
第五节 对唐代进士科试诗的四次争议
一、开元二十四年姚奕之请
二、宝应二年杨绾之疏
三、建中二年赵赞之奏
四、大和七年李德裕之论
第四章 唐代其他试诗
节 吏部铨选试诗
一、铨试
二、博学宏词科试
第二节 制举试诗
第三节 翰林学士院试诗
第五章 唐代应试诗的命题用意
节 诗名辨析
第二节 命题用意
一、具有选拔特征
二、适合科考场合
三、吻合主流意识
四、宣扬主导价值
五、符合审美需要
第六章 唐代应试诗的体制规范
节 篇幅限制
第二节 用韵规定
第三节 对仗要求
第四节 评判标准
第七章 唐代应试诗的制度特点
节 结构稳定
第二节 主题集中
第三节 风格雅正
第八章 唐代试诗制度与社会、政治、文学之关系
节 试诗与“诗唐”社会
一、以诗取士促进尚诗风气发展
二、以诗取士强化文人诗化人格
三、以诗取士促进文人诗性思维
第二节 试诗与文德政治
一、试诗促进文学官员的任用
二、试诗促进士庶之争的激烈
第三节 试诗与唐诗发展
一、诗歌审美统一化
二、诗歌教育应试化
三、诗歌创作功利化
四、诗歌写作形式化
参考文献
后记
^ 收 起 汤燕君(1976- ),浙江大学古代文学博士,现任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国际汉语系教师,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研究。
本书试图在广义的科举(即唐代选才命官中的所有分类考试,以及所有与天子关系密切的选才命官考试)范围内,通过对各类史料、笔记、文集等的钩沉索隐与综合研究,查检唐代各类举士选官考试中关于试诗的具体规定,探索唐代试诗的起源,勾勒唐代试诗制度的总体面貌,构建起完整的唐代试诗体系;把试诗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学”现象,在文德政治视域下,探讨唐代应试诗的体制、规范与特点,确立科举文体的独立评价体系;同时,以文人心态为中介,深入揭示试诗制度与唐代社会、政治、文学间的相互关系,评价其作用、地位与影响。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