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谏议制度史--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目 录内容简介
前言
章 先秦时期的谏议制度
节 先秦时期谏议制度的起源和初步发展
一、谏议制度的起源
二、夏商时期的谏议制度
三、西周时期的谏议制度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谏议制度
第二节 先秦时期的谏议与政治兴衰
一、谏议与西周的兴盛和衰亡
二、谏议与春秋时期吴国霸业的兴衰
查看完整
章 先秦时期的谏议制度
节 先秦时期谏议制度的起源和初步发展
一、谏议制度的起源
二、夏商时期的谏议制度
三、西周时期的谏议制度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谏议制度
第二节 先秦时期的谏议与政治兴衰
一、谏议与西周的兴盛和衰亡
二、谏议与春秋时期吴国霸业的兴衰
查看完整
目 录内容简介
本书客观描述了先秦至清末谏议制度的发生、发展和盛衰的演变历程,并通过对有关重大谏诤事件和谏议人物的分析,总结其规律、特点、作用和得失,并对古代谏议思想,尤其是儒家谏议思想作了深入探讨。可以清楚看出,如君主善于纳谏,言路畅通,这时就政治清明、国家昌盛。反之,如言路壅蔽,君主独断专行,就会导致朝政混乱和国家衰亡。
目 录内容简介
前言
章 先秦时期的谏议制度
节 先秦时期谏议制度的起源和初步发展
一、谏议制度的起源
二、夏商时期的谏议制度
三、西周时期的谏议制度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谏议制度
第二节 先秦时期的谏议与政治兴衰
一、谏议与西周的兴盛和衰亡
二、谏议与春秋时期吴国霸业的兴衰
三、谏议与战国时期齐国的威宣盛世
第三节 先秦时期的著名谏议人物和事件
一、殷商时期比干的谏议活动
二、西周时期的著名谏臣及其谏议活动
三、春秋时期的著名谏臣及其谏议活动
四、战国时期的著名谏臣及其谏议活动
第四节 先秦时期的谏议思想
一、先秦时期的谏议理论
二、儒家的谏议思想
三、法家的谏议思想
四、墨家的谏议思想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谏议制度
节 秦代的谏议制度
一、秦代谏议职官的设置及职掌
二、焚书坑儒和二世而亡
第二节 汉代的谏议制度
一、汉代重视谏议的原因
二、汉代谏官的设置
三、汉代谏议的方式
第三节 汉代重大谏议事件
一、西汉时期的重大谏议事件
二、东汉时期的重大谏议事件
第四节 汉代著名的谏诤之士
一、司马迁及其《史记》中的谏议思想
二、贾谊的谏议活动
三、晁错的谏议活动
四、其他著名谏议人物
第五节 汉代谏议制度的特点与得失
一、言路壅通与汉代兴衰
二、特点和得失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谏议制度
节 魏晋时期谏议制度的发展
一、职官设置的演变及门下省的设立
二、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
三、著名谏臣及谏诤事件
第二节 南朝时期谏议制度的发展
一、南朝时期门下省组织机构的变化
二、南朝时期门下省职能的扩展与谏议制度的发展
三、南朝谏议制度执行失效的原因
四、南朝著名谏臣及谏诤事件
第三节 北朝谏议制度与言路得失
一、北朝谏议制度的演变
二、北朝言路壅通问题
三、北朝谏议名臣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谏议制度
节 隋代的谏议制度
一、隋代职官调整及门下省谏官职权
二、言路壅通与隋朝兴亡
三、重要谏诤人物与重大谏诤事件
四、隋代谏议制度得失
第二节 唐代谏议制度的完备
一、唐代谏官设置及其职掌
二、三省并立和谏官参与
三、谏议渠道壅通及其原因
四、唐代谏官选任制度
第三节 唐代著名谏臣及谏诤事件
一、“贞观之治”与魏征直谏
二、左拾遗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三、韩愈及其《谏迎佛骨表》
四、唐代其他著名谏臣
第四节 唐代谏议思想与文士精神
一、唐代谏议思想的发展
二、唐代的文士精神和谏诤意识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五代和两宋时期的谏议制度
节 五代十国时期的谏议制度
一、五代十国时期谏官的设置及职掌
二、五代十国时期的言路壅通与诸国兴亡
三、五代十国时期的重大谏诤事件
第二节 两宋时期的谏议制度
一、两宋时期的谏官
二、宋代御史言事权的与夺
三、宋代的台谏合流之势
四、两宋时期的其他谏议渠道及其壅通
第三节 两宋时期的著名谏臣与谏诤事件
一、谏官与庆历新政的成败
二、仁宗朝台谏集体弹劾外戚张尧佐
三、台谏官与庆元党禁
第四节 宋代士大夫与谏议文化
一、宋代士大夫的谏议精神
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包拯的谏议艺术
三、格君心之非:朱熹的谏议思想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辽、夏、金时期的谏议制度
节 辽代的谏议制度
一、辽代初期的汉化与谏议
二、辽代的谏议系统和职官
三、辽代中后期重大谏议事件
第二节 西夏的谏议制度
一、西夏的建国及其谏官制度
二、西夏中后期的重大谏议事件
第三节 金代的谏议制度
一、金代的谏议机构和职官
二、金代的谏议思想及其实践
三、金代重大谏议事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元代的谏议制度
节 元代的“御史职当言路”与台谏合流
一、御史台的设立与建制
二、元代的台谏合流
三、元代谏议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第二节 元代的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
一、元太祖、太宗时期的谏议活动
二、元宪宗、元世祖时期的进谏与纳谏
第三节 元代著名谏臣及其谏议活动
一、耶律楚材的劝谏与汉法的推行
二、刘秉忠劝谏忽必烈
三、郝经的劝谏与南北和议及汉法的实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明代的谏议制度
节 谏议职官的设置和特点
一、君主专制的强化与谏议制度的式微
二、科道言官与台谏合一
三、章 奏、经筵日讲 及其他谏议渠道
第二节 明前期的言路得失
一、洪武时期的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
二、建文时期的进谏与纳谏
三、永乐时期的纳谏与拒谏
四、洪熙、宣德时期的纳谏与政治革新
第三节 明中期的纳谏与拒谏
一、正统至天顺年问的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
二、成化、弘治年间的谏议活动
三、正德、嘉靖、隆庆时期的纳谏与拒谏
第四节 明后期的言路与朋党之争
一、万历年间言路由通畅转阻塞
二、天启年间特务横行与言路阻塞
三、崇祯年问言官加速蜕变,谏议制度名存实亡
第五节 明代文士的谏诤意识
一、明代文士谏诤意识的特点
二、明代文士谏诤意识形成的原因
三、明代文士谏诤意识的得失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清代前期的谏议制度
节 谏议职官的设置与谏议渠道的拓展
一、都察院、六科的设置及台谏合一
二、秘密奏折与谏议:
三、其他谏议方式
第二节 顺治、康熙时的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
一、顺治朝的谏议活动
二、康熙朝的进谏与纳谏
第三节 雍正、乾隆时的谏议活动
一、雍正朝的纳谏和拒谏
二、乾隆朝的纳谏与政事得失
第四节 嘉庆、道光时的纳谏与拒谏
一、嘉庆朝的谏议活动
二、道光朝的纳谏、拒谏与政事得失
第五节 著名谏臣与谏诤事件
一、洪承畴力谏善待汉人
二、围绕迁海的谏诤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清后期(鸦片战争后)的谏议制度
节 清后期谏议制度的变化
一、通民情、开言路之法的探索——近代议会民主制思潮的兴起
二、各省谘议局及中央资政院的设立及其活动
第二节 清后期著名谏臣与谏诤事件
一、《马关条约》签订前后官员的谏诤活动
二、国会请愿运动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结语:中国传统谏议思想与谏议制度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谏议思想
二、谏议制度的演变脉络
三、专职谏官与非专职谏官的主要区别
四、古代谏议制度的作用和局限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 收 起
章 先秦时期的谏议制度
节 先秦时期谏议制度的起源和初步发展
一、谏议制度的起源
二、夏商时期的谏议制度
三、西周时期的谏议制度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谏议制度
第二节 先秦时期的谏议与政治兴衰
一、谏议与西周的兴盛和衰亡
二、谏议与春秋时期吴国霸业的兴衰
三、谏议与战国时期齐国的威宣盛世
第三节 先秦时期的著名谏议人物和事件
一、殷商时期比干的谏议活动
二、西周时期的著名谏臣及其谏议活动
三、春秋时期的著名谏臣及其谏议活动
四、战国时期的著名谏臣及其谏议活动
第四节 先秦时期的谏议思想
一、先秦时期的谏议理论
二、儒家的谏议思想
三、法家的谏议思想
四、墨家的谏议思想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谏议制度
节 秦代的谏议制度
一、秦代谏议职官的设置及职掌
二、焚书坑儒和二世而亡
第二节 汉代的谏议制度
一、汉代重视谏议的原因
二、汉代谏官的设置
三、汉代谏议的方式
第三节 汉代重大谏议事件
一、西汉时期的重大谏议事件
二、东汉时期的重大谏议事件
第四节 汉代著名的谏诤之士
一、司马迁及其《史记》中的谏议思想
二、贾谊的谏议活动
三、晁错的谏议活动
四、其他著名谏议人物
第五节 汉代谏议制度的特点与得失
一、言路壅通与汉代兴衰
二、特点和得失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谏议制度
节 魏晋时期谏议制度的发展
一、职官设置的演变及门下省的设立
二、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
三、著名谏臣及谏诤事件
第二节 南朝时期谏议制度的发展
一、南朝时期门下省组织机构的变化
二、南朝时期门下省职能的扩展与谏议制度的发展
三、南朝谏议制度执行失效的原因
四、南朝著名谏臣及谏诤事件
第三节 北朝谏议制度与言路得失
一、北朝谏议制度的演变
二、北朝言路壅通问题
三、北朝谏议名臣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谏议制度
节 隋代的谏议制度
一、隋代职官调整及门下省谏官职权
二、言路壅通与隋朝兴亡
三、重要谏诤人物与重大谏诤事件
四、隋代谏议制度得失
第二节 唐代谏议制度的完备
一、唐代谏官设置及其职掌
二、三省并立和谏官参与
三、谏议渠道壅通及其原因
四、唐代谏官选任制度
第三节 唐代著名谏臣及谏诤事件
一、“贞观之治”与魏征直谏
二、左拾遗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三、韩愈及其《谏迎佛骨表》
四、唐代其他著名谏臣
第四节 唐代谏议思想与文士精神
一、唐代谏议思想的发展
二、唐代的文士精神和谏诤意识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五代和两宋时期的谏议制度
节 五代十国时期的谏议制度
一、五代十国时期谏官的设置及职掌
二、五代十国时期的言路壅通与诸国兴亡
三、五代十国时期的重大谏诤事件
第二节 两宋时期的谏议制度
一、两宋时期的谏官
二、宋代御史言事权的与夺
三、宋代的台谏合流之势
四、两宋时期的其他谏议渠道及其壅通
第三节 两宋时期的著名谏臣与谏诤事件
一、谏官与庆历新政的成败
二、仁宗朝台谏集体弹劾外戚张尧佐
三、台谏官与庆元党禁
第四节 宋代士大夫与谏议文化
一、宋代士大夫的谏议精神
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包拯的谏议艺术
三、格君心之非:朱熹的谏议思想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辽、夏、金时期的谏议制度
节 辽代的谏议制度
一、辽代初期的汉化与谏议
二、辽代的谏议系统和职官
三、辽代中后期重大谏议事件
第二节 西夏的谏议制度
一、西夏的建国及其谏官制度
二、西夏中后期的重大谏议事件
第三节 金代的谏议制度
一、金代的谏议机构和职官
二、金代的谏议思想及其实践
三、金代重大谏议事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元代的谏议制度
节 元代的“御史职当言路”与台谏合流
一、御史台的设立与建制
二、元代的台谏合流
三、元代谏议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第二节 元代的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
一、元太祖、太宗时期的谏议活动
二、元宪宗、元世祖时期的进谏与纳谏
第三节 元代著名谏臣及其谏议活动
一、耶律楚材的劝谏与汉法的推行
二、刘秉忠劝谏忽必烈
三、郝经的劝谏与南北和议及汉法的实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明代的谏议制度
节 谏议职官的设置和特点
一、君主专制的强化与谏议制度的式微
二、科道言官与台谏合一
三、章 奏、经筵日讲 及其他谏议渠道
第二节 明前期的言路得失
一、洪武时期的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
二、建文时期的进谏与纳谏
三、永乐时期的纳谏与拒谏
四、洪熙、宣德时期的纳谏与政治革新
第三节 明中期的纳谏与拒谏
一、正统至天顺年问的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
二、成化、弘治年间的谏议活动
三、正德、嘉靖、隆庆时期的纳谏与拒谏
第四节 明后期的言路与朋党之争
一、万历年间言路由通畅转阻塞
二、天启年间特务横行与言路阻塞
三、崇祯年问言官加速蜕变,谏议制度名存实亡
第五节 明代文士的谏诤意识
一、明代文士谏诤意识的特点
二、明代文士谏诤意识形成的原因
三、明代文士谏诤意识的得失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清代前期的谏议制度
节 谏议职官的设置与谏议渠道的拓展
一、都察院、六科的设置及台谏合一
二、秘密奏折与谏议:
三、其他谏议方式
第二节 顺治、康熙时的言路壅通与政事得失
一、顺治朝的谏议活动
二、康熙朝的进谏与纳谏
第三节 雍正、乾隆时的谏议活动
一、雍正朝的纳谏和拒谏
二、乾隆朝的纳谏与政事得失
第四节 嘉庆、道光时的纳谏与拒谏
一、嘉庆朝的谏议活动
二、道光朝的纳谏、拒谏与政事得失
第五节 著名谏臣与谏诤事件
一、洪承畴力谏善待汉人
二、围绕迁海的谏诤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清后期(鸦片战争后)的谏议制度
节 清后期谏议制度的变化
一、通民情、开言路之法的探索——近代议会民主制思潮的兴起
二、各省谘议局及中央资政院的设立及其活动
第二节 清后期著名谏臣与谏诤事件
一、《马关条约》签订前后官员的谏诤活动
二、国会请愿运动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结语:中国传统谏议思想与谏议制度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谏议思想
二、谏议制度的演变脉络
三、专职谏官与非专职谏官的主要区别
四、古代谏议制度的作用和局限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 收 起
目 录内容简介
本书客观描述了先秦至清末谏议制度的发生、发展和盛衰的演变历程,并通过对有关重大谏诤事件和谏议人物的分析,总结其规律、特点、作用和得失,并对古代谏议思想,尤其是儒家谏议思想作了深入探讨。可以清楚看出,如君主善于纳谏,言路畅通,这时就政治清明、国家昌盛。反之,如言路壅蔽,君主独断专行,就会导致朝政混乱和国家衰亡。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