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民族复兴的逻辑和大国崛起密码
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 年历史且从未中断过灿烂文明的泱泱大国,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曾经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在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世界历史上少有的辉煌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汉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现在世界上把中国的语言文字称作汉语,把中国学称作汉学,足见它的影响。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呈现出时清海宴、文怀远人、和睦万邦的景象。毛泽东描绘了这几个时期的强大,认为是治国的理想境界。但是,近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以“天朝”自居对外界事物无知,再加上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欺凌和掠夺,使得中国渐渐积贫积弱,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停滞。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成为“中国崛起”的“脊梁”。
“中国崛起”是一个“进行”时,中国从1949年至1978年用了30年时间,进入“崛起准备期”,再从1979年至2020年用40 年时间,真正进入了“崛起起飞期”。
“中国崛起”的内在逻辑与领袖抉择
大国“后发赶超”的核心密码
实现中国梦的基石:重树中国制度文明
百年“中国梦”与“大同”传统
中国的伟大复兴是和合文明的复兴
遏华新势力集结与中国出路
社会主义中国的当前机遇与历史难题
“崛起困境”与中国外交新特征
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宣言书
整个中华民族已经产生了一种问题意识:国家的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期。30多年改革开放、20多年市场经济,打造出了一个翻天覆地的中国。但这种发展模式带来了新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不解决,将会导致红利越派越少,问题越积越多。近年来中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革,固有模式弊端的全面凸显、矛盾的深刻化和阻碍势力的体制化,都已是不争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关键期并非人造,政府必须面对挑战,进行毅然决然的综合变革。
人们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期待,在于新一代领导层成为求变的最积极的造势者。习近平用“深水区”形容改革的境地,用“硬骨头”表达改革的决心。李克强用“甩开膀子”来形容改革的迫切性,此后,他又提到要用“壮士断腕”的勇气来推进变革。
不同类型国企的改革趋向
全面深化改革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深化财税改革的三个基点
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遵循
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的战略与路径
改革的五大思维和工作方法
第三章 一“破”一“立”见新政
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正处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三期叠加阶段,支撑经济两位数高速增长的要素条件已不复存在,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换挡。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开始凸显,粗放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挑战。现在已经到了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
只要宏观上审慎决策、微观上灵活应对,解决和化解好这个时期的各种问题和风险隐患,那么,增速换挡的压力、转型调整的阵痛都是可以承受的,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稳定健康增长是可以预期的。
学习习近平关于区域发展的新思想
新一届政府治理经济的理念与特征
中国经济爬坡过坎中的“破”与“立”
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三种发展”
中央金融新政的意图与指向
审批制度改革催生的“新反应”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原则需厘清三个问题
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意图
“一路一带”战略构想意义深远
自贸区的战略部署与未来展望
中国经济:“速度与拐弯”不能兼得
……
第四章 抓住善治的关键:法治
第六章 蓝天、绿地、清水
第七章 构建国家安全新模式
第八章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