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水平 [The Standard of Living]
作者:[印度]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著;[英]杰弗里·霍索恩(GeoffreyHawthom)编;沈国华译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3
丛书: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
页数:180
定价:55.00 元
ISBN-13:9787111487739
ISBN-10:7111487737
去豆瓣看看 丛书序一(厉以宁)
丛书序二(何帆)
撰稿人
序言
第1章
生活水平(第一讲):概念与评论
阿马蒂亚·森
竞争性多元性与构成性多元性
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
效用、对象与评价方法
效用即快乐和效用即幸福
欲望与环境
选择与评价
财富、商品、功能性活动和能力
相对与绝对
多元性及其评定
第2章
生活水平(第二讲):生活与能力
阿马蒂亚·森
计量与动机
需要、指标和基本问题
生活水平与福利水平
价值评估与功能性活动
不同的评价方面
功能性活动与收入
能力与功能性活动
结束语
第3章
阿马蒂亚·森教授论生活水平
约翰·缪尔鲍尔
引言
深层次的经济背景
习惯
能力集合总结
个人与家庭
结论
第4章
生活水平:不确定性、不平等与机会
拉维·坎布尔
引言
阿马蒂亚·森和威廉姆斯的例子
不确定性与生活水平的效用基础观
不平等:事前与事后
能力与自由:事前与事后
力基础观中的构成多元性与占优推理
总结
第5章
商品化与生活水平
基斯·哈特
引言
西非荒漠草原
工业化英国的商品化
结论
第6章
生活水平:利益与能力
伯纳德·威廉姆斯
第7章
答复
阿马蒂亚·森
参考文献
出版说明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 1933 -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因为在福利经济学上的贡献而获奖,是关注最底层人民的经济学家,也被称为“穷人的经济学家”。
阿马蒂亚·森于1933年出生于印度。1943年,他9岁时,家乡发生了大饥荒,饿死了数百万人。这件事对他以后生活道路选择和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大学期间,他开始学的是自然科学,后转向了经济学。9岁的经历是促使他选择学习经济学的重要原因,他一接触经济学即表现出对经济学的强烈兴趣。1959年他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印度、英国和美国任教。1998年离开哈佛大学到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任院长。他曾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写过人类发展报告,当过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的经济顾问。
他研究经济学的重要动机之一,是帮助他的祖国印度摆脱经济贫困,走向繁荣。他离开印度,辗转于欧美各著名学府,但始终和国内的大学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他曾经工作过的德里大学。他一直是该大学的荣誉教授。为了学术活动,也出于自己的爱好,他始终过着带有游历性质的生活。剑桥毕业以后,他便常回印度,从来没有半年不归的情况。他也一直保持着印度国籍。这样的好处之一是保证了他对于印度公众事务的发言权。
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的学术研究中多次提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经验与教训,并对中国政府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所做的有益尝试给予充分的肯定。正是出于对中国的友好感情,他曾于20世纪80年代访问过中国,并得到当时中国总理的接见。在倡导民主治国的今天,他的著作对中国学者有积极的现实研究与指导价值。
生活水平与国家安全已经成为各国两个主要的政治目标。
《生活水平》介绍了一种看待和评价生活水平的特殊方法。
我们究竟应当怎样来看待“生活水平”,怎样刻画“生活水平”,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阿马蒂亚·森和其他一些英国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是阿马蒂亚·森的福利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