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俞可平
章
导论:当代中国的环境与政治
一、环境之殇
二、环境政治学与中国环境政治研究
1.环境政治学
2.中国环境政治研究
3.中国地方环境政治
三、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
2.研究方法
四、理论框架与文献综述
1.政策执行研究
2.中国研究领域中的政策执行研究:如何超越
集权-分权范式
3.环境民主与环境威权主义之争
五、主要观点
第二章
环境政策制定系统及其环境政策的特征
一、环境政策的制定系统:党控制下的有限多元主义模式
1.党:环境政治话语的塑造者 42目录
中国地方环境政治:政策与执行之间的距离
2.立法机关:环境法律的制定和修改
3.行政部门:行政法规和政策工具
二、中国环境政策的特征:冲突性、模糊性和"象征主义"
1.冲突性:目标设置、职能配置与政策工具
2.模糊性:政策语言与责任分工
3."象征性政策"与执行偏差
第三章
环境政策执行系统:行动者与权力结构
一、党委书记:地方环境政策执行系统中的威权式角色
1.目标和战略设定
2.政策议程设置
3.人事安排
4.冲突调节
二、市(县、区)长:地方环境政策执行系统的"责任人"
1."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
2.责令关闭污染企业
3.安排环保财政支出预算
三、环保局:"弱势"的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机关
1.机构与职能设置
2.脆弱的执行能力 81四、"发改委"等其他十个"强势"政府部门
1.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改委/局)
2.经济信息化委员会(经信委)/经济发展局
3.农(林、牧)局
4.水利局
5."金桥银路、钻石园林":市政园林/城乡建设部门
6.规划局
7.公安局
8.海洋渔业局
9.国土资源局
10.海事局
第四章
政治、物质与道德激励:中央政府如何激励地方环境
政策执行者
一、政治激励:干部考核指标
1.环保"软指标"
2.环保"硬指标"
3.指标与"数字游戏"
二、物质激励:环保投入的财政支出模式
1.公共财政的环保投入 1102."项目治国":公共财政支出的集权模式
三、道德激励: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环境教育
1.党校、行政学院应该成为党员干部环境教育的主要渠道
2.环境教育功能的欠缺:课程设置、培训内容与师资
第五章
环境政策执行结果的"体制内"监督与反馈
一、人大和政协的监督
1.依靠中央的"尚方宝剑"
2.依靠强势的"党的领导"
3.地方人大、政协中微弱的民间环保力量
二、纪检部门的党内纪律监督
1.环保是共产党对党员的纪律要求吗
2.为什么没有对地方环境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巡视监督
3.如何治理地方"环保腐败"
三、环境司法监督
1.环境诉讼渠道不畅通
2.法院和法官在环境司法过程中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不足
3.法律体系对环境案件审理的程序性规定缺失
4.环境司法面临为"权贵"(政治、资本)服务还是为公平正义
服务的悖论 151四、环境信访中的"群众"监督
1.以"群众"动员克服官僚科层:环境信访有效率吗
2.群众监督还是中央监督
3.环境信访与维稳体制
4."信访悖论"
第六章
全球环境政治情境下的中国地方环境政治
一、"环境主义"与全球环境公民社会
1.媒体如何报道地方环境政策执行
2.地方环境政策执行:环境非政府组织和公民抗争
行动的对象
二、环境外交中的"面子"与"阴谋论"
1."APEC蓝":环境外交中的"面子工程"
2.美使馆发布北京"PM25"数据:干涉内政与"阴谋"
第七章
结论中国环境政治的转型:环境威权主义还是环境民主
一、环境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五个原因
1.政策制定:党控制下的有限多元主义模式与政策的冲突性、
模糊性和"象征主义" 2172.政策执行系统的行动者和权力结构:利益多元化、权力
集中化、责任碎片化
3.政治、物质与道德激励:倒错的激励结构
4.公众参与的边缘化:政治系统内部封闭的自我监督与反馈机制
5.矛盾与摇摆:全球化是影响地方环境政策执行的
外部情境式因素
二、中国环境政治中的执行偏差与威权主义特征
1.更多的中央集权
2.更多的政府管制
3.限制公众参与
4.限制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三、中国环境政治的转型
1.苏东国家的"经验"
2.从环境威权主义到环境民主
参考文献
中文
英文
附件
X区长环保目标责任书任务分解表
后记
^ 收 起